气缸盖的水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17511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8 15:16
提供气缸盖的水套结构,其能够减少滞留在下侧排气用水套内的空气。该气缸盖的水套结构具有:多个燃烧室顶部(21)、多个排气口(23)、使多个排气口(23)汇集的废气汇集部(24)、相对于废气汇集部(24)配置在上侧的上侧排气用水套(80)以及相对于废气汇集部(24)配置在下侧的下侧排气用水套(90)。下侧排气用水套具有突出部(91)。在突出部(91)中的气缸轴线方向上的上侧部位,设置有将空气排出到下侧排气用水套(90)外的放气通道(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提供气缸盖的水套结构,其能够减少滞留在下侧排气用水套内的空气。该气缸盖的水套结构具有:多个燃烧室顶部(21)、多个排气口(23)、使多个排气口(23)汇集的废气汇集部(24)、相对于废气汇集部(24)配置在上侧的上侧排气用水套(80)以及相对于废气汇集部(24)配置在下侧的下侧排气用水套(90)。下侧排气用水套具有突出部(91)。在突出部(91)中的气缸轴线方向上的上侧部位,设置有将空气排出到下侧排气用水套(90)外的放气通道(R)。【专利说明】气缸盖的水套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缸盖的水套结构,尤其是,涉及一体地形成有使多个排气口汇集的废气汇集部的气缸盖的水套结构。
技术介绍
作为气缸盖,已知有一体地形成有使从多个燃烧室延伸的多个排气口汇集的废气汇集部的气缸盖。在这样的气缸盖中,为了充分冷却容易成为高温的废气汇集部,除了冷却燃烧室的燃烧室用水套之外,还设置有冷却排气口和废气汇集部的排气用水套。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在废气汇集部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排气用水套的气缸盖的水套结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3297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空气滞留在下侧排气用水套内,则在气缸盖中的与空气接触的部位很难冷却,废气汇集部的冷却效率下降。因此,存在尽量减少滞留在下侧排气用水套内的空气的要求。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该点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气缸盖的水套结构,其能够减少滞留在下侧排气用水套内的空气。本专利技术的气缸盖的水套结构的特征在于,具有:形成在气缸盖的底面的多个燃烧室顶部;多个排气口,它们与所述多个燃烧室顶部中的各个燃烧室顶部分别连通;废气汇集部,其在所述气缸盖的内部使所述多个排气口汇集;上侧排气用水套,其相对于所述废气汇集部配置在气缸轴线方向上的上侧,冷却所述废气汇集部;以及下侧排气用水套,其相对于所述废气汇集部配置在气缸轴线方向上的下侧,冷却所述废气汇集部,所述下侧排气用水套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被配置为朝所述上侧排气用水套突出,并与所述废气汇集部的下游侧侧部相对,在所述突出部中的气缸轴线方向上的上侧部位,设置有将空气排出到所述下侧排气用水套外的放气单元。此外,“气缸轴线方向上的上下”是指:相对于作为与气缸轴线垂直的平面的气缸垂直平面,以成为上方的一侧为上侧,以成为下方的一侧为下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在下侧排气用水套的突出部中的气缸轴线方向上的上侧部位,设置有将空气排出到下侧排气用水套外的放气单元,因而下侧排气用水套内的空气在流入突出部内时,经由放气单元排出到外部。由此,能够减少滞留在下侧排气用水套内的空气,提高废气汇集部的冷却效率。此外,优选构成为:所述放气单元在铸造所述气缸盖时通过下侧型芯保持单元来形成,该下侧型芯保持单元与用于形成所述下侧排气用水套的下侧型芯一体地形成,并将所述下侧型芯保持于模具的预定位置处。根据这样的结构,放气单元是在铸造气缸盖时通过下侧型芯保持单元来形成,该下侧型芯保持单元与用于形成下侧排气用水套的下侧型芯一体地形成、并将下侧型芯保持于模具的预定位置处,因而能够利用铸造气缸盖时所需的下侧型芯保持单元来形成放气单元。由此,由于不需要另外实施机械加工等来形成放气单元,因而放气单元的形成操作变得容易。此外,所述上侧排气用水套和所述下侧排气用水套优选构成为在所述气缸盖的内部形成相互独立的流路。根据这样的结构,上侧排气用水套和下侧排气用水套在气缸盖内部形成相互独立的流路,因而不需要在气缸盖内部勉强使冷却水转向和分流,能够使冷却液的流动相互分离而抑制流速下降和冷却液滞留部位(停滞部)的产生。并且,由于抑制了流速下降和冷却液滞留部位(停滞部)的产生,因而能够提高流过排气用水套内部的冷却液的流速,能够以较少的冷却液量高效地冷却废气汇集部。此外,由于不需要形成连通上下排气用水套的连通道,因而排气用水套的形成操作变得容易。此外,在使上下排气用水套形成相互独立的流路的情况下,下侧排气用水套内的空气不能够导入到上侧排气用水套,产生空气容易滞留在下侧排气用水套内的弊病,但是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通过放气单元减少空气的滞留,因而能够消除所述弊病。此外,所述放气单元优选在铸造所述气缸盖时通过上侧型芯保持单元以及与所述上侧型芯保持单元重合的所述下侧型芯保持单元形成,该上侧型芯保持单元与用于形成所述上侧排气用水套的上侧型芯一体地形成,并将所述上侧型芯保持于所述模具的预定位置处。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放气单元在铸造气缸盖时通过上侧型芯保持单元以及与上侧型芯保持单元重合的下侧型芯保持单元形成,该上侧型芯保持单元与用于形成上侧排气用水套的上侧型芯一体地形成,并将上侧型芯保持于模具的预定位置处,因而能够利用铸造气缸盖时所需的下侧型芯保持单元和上侧型芯保持单元来形成放气单元。由此,由于不需要另外实施机械加工等来形成放气单元,因而放气单元的形成操作变得容易。此外,下侧排气用水套内的空气在流入突出部内时,通过放气单元排出到上侧排气用水套。由此,能够减少滞留在下侧排气用水套内的空气,提高废气汇集部的冷却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气缸盖的水套结构,该水套结构可减少滞留在下侧排气用水套内的空气。【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本实施方式的气缸盖的水套结构的内燃机的剖视图。图2是气缸盖的立体图。图3是以透视的方式绘出了气缸盖的内部的废气汇集部和缸盖侧水套的立体图。图4是沿上下方向分解缸盖侧水套和废气汇集部来示出的立体图。图5是进气用水套、燃烧室用水套和上侧排气用水套的底面图。图6是下侧排气用水套的底面图。图7是从前方观察缸盖侧水套和废气汇集部的前视图。图8是图2的VII1- VIII线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9是用于说明冷却液从缸体侧水套流入进气用水套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用于说明冷却液从缸体侧水套流入下侧排气用水套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将缸盖侧水套和缸体侧水套与衬垫重合来绘制的底面图。图12是用于说明进气用水套、燃烧室用水套和上侧排气用水套的冷却液的流动的底面图。图13是用于说明下侧排气用水套的冷却液的流动的底面图。图14是与图8对应的部位的铸造模具装置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5是具有变形例的气缸盖的水套结构的内燃机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6是与图15对应的部位的铸造模具装置的局部放大剖视图。标号说明I缸体,Ia气缸,2气缸盖,21燃烧室顶部,22进气口,23排气口,24废气汇集部,24d下游侧侧部,3衬垫,10缸体侧水套,40缸盖侧水套,50进气用水套,60燃烧室用水套,70排气用水套,80上侧排气用水套,81突出部,90下侧排气用水套,91突出部,R放气通道(放气单元),E内燃机,Lc气缸轴线,110第I水套用型芯(上侧型芯),120第2水套用型芯(下侧型芯),140第I芯座(上侧型芯保持单元),140a保持用芯座部,140b联结用芯座部,150第2芯座(下侧型芯保持单元),150a保持用芯座部,150b联结用芯座部,200铸造模具装置,210上模,220下模,230侧模。【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14,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说明中,对于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编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如各图所示,在说明方向时,根据将内燃机E设置于车辆的状态下的前后左右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缸盖的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水套结构具有:形成在气缸盖的底面的多个燃烧室顶部;多个排气口,它们与所述多个燃烧室顶部中的各个燃烧室顶部分别连通;废气汇集部,其在所述气缸盖的内部使所述多个排气口汇集;上侧排气用水套,其相对于所述废气汇集部配置在气缸轴线方向上的上侧,冷却所述废气汇集部;以及下侧排气用水套,其相对于所述废气汇集部配置在气缸轴线方向上的下侧,冷却所述废气汇集部,所述下侧排气用水套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被配置为朝所述上侧排气用水套突出,并与所述废气汇集部的下游侧侧部相对,在所述突出部中的气缸轴线方向上的上侧部位,设置有将空气排出到所述下侧排气用水套外的放气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井健史井川诚崇松持祐司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