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排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83921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4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排气结构。该结构为,与排列成一列的2×n个气缸分别连通并形成在气缸盖上的2×n个排气口中,与气缸列中的第一个至第n个气缸连通的n个列头侧的排气口相互间保持等间距地从各自连通的气缸延伸至气缸盖上的排气侧开口区域,并在该区域的上半部沿平行于气缸列的方向保持等间距地开口;与气缸列中的第n+1个至第2×n个气缸连通的n个列尾侧的排气口相互间保持等间距地从各自连通的气缸延伸至排气侧开口区域,并在该区域的下半部沿平行于气缸列的方向保持等间距地开口,且n个列头侧的排气口与n个列尾侧的排气口长度相同,n为正整数。基于该结构,能使各气缸的排气口具有相同的排气阻力和冷却性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排气结构。该结构为,与排列成一列的2×n个气缸分别连通并形成在气缸盖上的2×n个排气口中,与气缸列中的第一个至第n个气缸连通的n个列头侧的排气口相互间保持等间距地从各自连通的气缸延伸至气缸盖上的排气侧开口区域,并在该区域的上半部沿平行于气缸列的方向保持等间距地开口;与气缸列中的第n+1个至第2×n个气缸连通的n个列尾侧的排气口相互间保持等间距地从各自连通的气缸延伸至排气侧开口区域,并在该区域的下半部沿平行于气缸列的方向保持等间距地开口,且n个列头侧的排气口与n个列尾侧的排气口长度相同,n为正整数。基于该结构,能使各气缸的排气口具有相同的排气阻力和冷却性能。【专利说明】内燃机的排气结构
本技术涉及内燃机的排气结构,特别涉及形成在气缸盖上的排气口的形状。
技术介绍
近年,在汽车上装设的多气缸内燃机中,将排气歧管与气缸盖构成为一体,并通过气缸盖内的水套来提高冷却性能的结构已得到提案。图3和图4示出上述结构的一例。在图3所示的从四缸发动机的气缸盖I的上方俯视到的俯视不意图中,四个气缸(2 A、2 B、2 C、2 D )排成一列气缸列,与该气缸列中的第一个气缸2 A、第四个气缸2 D (按图3中气缸列的左侧至右侧的顺序)分别连通的外侧的排气口 4 A、排气口 4 D被形成为,向气缸列的中心方向大幅弯曲地延伸至气缸盖I的排气侧(图3的上侧)的侧壁11,并在侧壁11上的与气缸列的中间部分相向而对的部位开口。另外,与气缸列中的第二个气缸2 B、第三个气缸2 C分别连通的内侧的排气口 4B、排气口 4 C被形成为,俯视时如图3所示那样,基本竖直地延伸至排气侧的侧壁11,并在侧壁11上的与气缸列的中间部分相向而对的部位开口。另外,从图4所示的气缸列的立体示意图可见,排气口 4 B、排气口 4 C向上方弯曲并分别从外侧的排气口 4 A、排气口 4 D的上方越过之后,在侧壁11上的排气口 4 A的开口部上方、排气口 4 D的开口部上方开口。在上述结构中,排气口 4 A及排气口 4 D这两个外侧的排气口采用相同的长度和相同的形状;排气口 4 B及排气口 4 C这两个内侧的排气口采用相同的长度和相同的形状。但是,外侧的排气口(4 A、4 D)与内侧的排气口(4 B、4 C )则长度和形状都完全不同,因而,两者的排气阻力及冷却性能都大不相同。具体而言,由于内侧的排气口(4 B、4 C)比外侧的排气口(4 A、4 D )长度短,所以排气阻力较小,冷却性能较低。另外,由于内侧的排气口(4 B、4 C )与外侧的排气口(4A、4 D )形状完全不同,所以排气流通阻力大不相同,流通的排气所接触的排气口内壁的区域和表面积、及接触时的流速也大不相同,因而,两者的冷却性能大不相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多个气缸的排气口具有相同的排气阻力和冷却性能的排气结构。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内燃机的排气结构包括与排列成一列的2X η个气缸分别连通并形成在气缸盖上的2X η个横截面形状相同的排气口,在所述气缸盖的排气侧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2Χ η个气缸所排列成的气缸列的中间部分相向而对的排气侧开口区域,其中,η为正整数,其特征在于:所述2Χ η个排气口中,与所述气缸列中的第一个至第η个气缸分别连通的η个列头侧的排气口被形成为,相互间保持等间距地从各自所连通的气缸延伸至所述排气侧开口区域,并在该排气侧开口区域的上半部沿平行于所述气缸列的方向保持等间距地开口 ;所述2Χ η个排气口中,与所述气缸列中的第η+ I个至第2Χ η个气缸分别连通的η个列尾侧的排气口被形成为,相互间保持等间距地从各自所连通的气缸延伸至所述排气侧开口区域,并在该排气侧开口区域的下半部沿平行于所述气缸列的方向保持等间距地开口,所述η个列头侧的排气口与所述η个列尾侧的排气口长度相同。采用上述结构的本技术的内燃机的排气结构的优点在于,由于η个列头侧的排气口被形成为,相互间保持等间距地从各自所连通的气缸延伸至与气缸列的中间部分相向而对的排气侧开口区域,并在该排气侧开口区域的上半部沿平行于气缸列的方向保持等间距地开口,所以,能够将η个列头侧的排气口形成为彼此长度相同,形状相同。同样,由于η个列尾侧的排气口被形成为,相互间保持等间距地从各自所连通的气缸延伸至排气侧开口区域,并在该排气侧开口区域的下半部沿平行于气缸列的方向保持等间距地开口,所以,能够将η个列尾侧的排气口形成为彼此长度相同,形状相同。另外,由于η个列头侧的排气口与η个列尾侧的排气口长度相同,所以能够将η个列头侧的排气口和η个列尾侧的排气口形成为,彼此延伸方向相反但形状相近的形状。如此,通过将多个(2Χ η个)气缸的排气口形成为彼此长度相同、形状相同或相近,能够实现多个气缸的排气口具有相同的排气阻力和冷却性能的排气结构。另外,在上述本技术的内燃机的排气结构中,较佳为,所述η个列头侧的排气口从各自所连通的气缸向所述气缸列的列尾侧弯曲之后向斜上方延伸,而在所述排气侧开口区域的上半部开口,所述η个列尾侧的排气口从各自所连通的气缸向所述气缸列的列头侧弯曲之后向斜下方延伸,而在所述排气侧开口区域的下半部开口。采用上述本技术的内燃机的排气结构,能够容易地将η个列头侧的排气口形成为彼此长度及形状相同;将η个列尾侧的排气口形成为彼此长度及形状相同,且使η个列头侧的排气口与η个列尾侧的排气口长度相同形状相近。因而,能够确保多个气缸的排气口具有基本相同的排气阻力和冷却性能。另外,在上述本技术的内燃机的排气结构中,较佳为,所述η个列头侧的排气口在所述气缸盖上的投影形状与所述η个列尾侧的排气口在所述气缸盖上的投影形状互为镜像。采用上述本技术的内燃机的排气结构,由于η个列头侧的排气口在气缸盖上的投影形状与η个列尾侧的排气口在气缸盖上的投影形状互为镜像(B卩,两者大小及形状相同,只是延伸方向相反),所以能够确保η个列尾侧的排气口与η个列尾侧的排气口具有基本相同的排气阻力和冷却性能。另外,在本技术中,排气口的长度例如为排气口的两端的横截面上的中心点之间的长度,考虑到制造上的误差,长度相同的概念包括具有若干差异的情况。【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排气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排气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内燃机的排气结构的一例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内燃机的排气结构的一例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说明对汽车中装设的汽油发动机(内燃机)应用本技术的排气结构的情况。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说的上下方向是指以内燃机的活塞进行往返运动的方向为基准而确定的方向,上死点侧为上侧、下死点侧为下侧。作为一例,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为具有四个气缸的汽油发动机。图1示出从该汽油发动机的气缸盖I的上方俯视到的气缸(2 A、2 B、2 C、2 D)、进气口(3 A、3 B、3 C、3D)、排气口(4 A、4 B、4 C、4 D)等的整体配置。如图1所示那样,四个气缸(2 A、2 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的排气结构,包括与排列成一列的2×n个气缸分别连通并形成在气缸盖上的2×n个横截面形状相同的排气口,在所述气缸盖的排气侧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2×n个气缸所排列成的气缸列的中间部分相向而对的排气侧开口区域,其中,n为正整数,其特征在于:所述2×n个排气口中,与所述气缸列中的第一个至第n个气缸分别连通的n个列头侧的排气口被形成为,相互间保持等间距地从各自所连通的气缸延伸至所述排气侧开口区域,并在该排气侧开口区域的上半部沿平行于所述气缸列的方向保持等间距地开口;所述2×n个排气口中,与所述气缸列中的第n+1个至第2×n个气缸分别连通的n个列尾侧的排气口被形成为,相互间保持等间距地从各自所连通的气缸延伸至所述排气侧开口区域,并在该排气侧开口区域的下半部沿平行于所述气缸列的方向保持等间距地开口,所述n个列头侧的排气口与所述n个列尾侧的排气口长度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地义博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