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内燃机切向气道结构全参数的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761520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7 1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燃机切向气道结构全参数的设计方法,通过18项切向气道参数定量确定内燃机切向气道的形状结构。如气缸直径;进气道出口外径;气缸中心和进气道出口中心连线与进气道入口方向的夹角;进气道出口与缸盖底面的距离;气缸中心至进气道出口中心的距离;进气道长度、入口宽度;气道入口中心至气缸中心的距离;进气道入口高度;气道入口中心至缸盖底面的距离;整体气道沿分型线的拔模斜度等。按照参数顺序,前14项用于确定气道的结构;后4项属于性能参数。以18个气道参数为基础数据,对切向气道进行参数化建模,获取气道的三维模型。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气道的性能进行优化,有效节省了气道开发周期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内燃机构件设计,具体涉及到一种内燃机切向气道模型的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内燃机气道的形状直接影响到缸内气体流动和燃烧的优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因此,提高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和其它性能指标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开发出具有良好性能的气道或者对具有技术缺陷的气道进行优化,目的是所设计的进气道必须能满足最佳的气流运动轨迹和较高的流速。由于气道具有复杂的空间曲面,所以气道形状参数的确定一直是内燃机结构设计中的难题之一。气道开发设计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依靠经验,加工制作后通过气道稳态流动试验确定最终方案;二是采用逆向的气道设计方法,对现有气道进行复制,然后通过局部结构修改对其进行优化,以满足性能要求。这两种方法应用于内燃机气道设计,除了工作量非常大以外,无法得到最佳的结构参数。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在探明切向气道空间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切线气道设计方法,可以快速得到可靠的切向气道结构参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燃机切向气道结构全参数的设计方法,可以准确指导气道模型设计,满足内燃机高效清洁燃烧的要求。内燃机切向气道结构全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内燃机切向气道结构全参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18项切向气道参数定量确定内燃机切向气道的形状结构,具体为:气缸直径;进气道出口外径;气缸中心和进气道出口中心连线与进气道入口方向的夹角;进气道出口与缸盖底面的距离;气缸中心至进气道出口中心的距离;进气道长度;进气道入口中心至气缸中心的距离;进气道入口宽度;进气道入口高度;进气道入口中心至缸盖底面的距离;进气道入口圆角;整体气道沿分型线的拔模斜度;气道凸台高度;气道凸台直径;进气道出口上方壁面与缸盖底平面的夹角;进气道出口下方壁面与缸盖底平面的夹角;气缸中心和进气道出口中心连线与进气道出口中心线的水平夹角;进气道出口上方壁面的垂直段高度,按照...

【技术特征摘要】
1.内燃机切向气道结构全参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18项切向气道参数定量确定内燃机切向气道的形状结构,具体为:气缸直径;进气道出口外径;气缸中心和进气道出口中心连线与进气道入口方向的夹角;进气道出口与缸盖底面的距离;气缸中心至进气道出口中心的距离;进气道长度;进气道入口中心至气缸中心的距离;进气道入口宽度;进气道入口高度;进气道入口中心至缸盖底面的距离;进气道入口圆角;整体气道沿分型线的拔模斜度;气道凸台高度;气道凸台直径;进气道出口上方壁面与缸盖底平面的夹角;进气道出口下方壁面与缸盖底平面的夹角;气缸中心和进气道出口中心连线与进气道出口中心线的水平夹角;进气道出口上方壁面的垂直段高度,按照所述参数顺序,前14项参数用于确定气道的结构,后4项属于性能参数,以所述18个气道参数为基础数据,对切向气道进行参数化建模,获取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民王天友鲁祯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