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器内置且具有高密封性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85667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8 22:23
一种冷却器内置且具有高密封性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具有一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罩壳、下罩壳及冷却液引导盖;上罩壳与下罩壳通过一密封结构连接,构成两者之间形成有一装配腔室,该装配腔室供冷却器装配容置,冷却器将所述装配腔室隔成两个独立的气室;所述冷却液引导盖罩设于壳体上,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构成壳体内与冷却器之间形成密闭的气室;所述冷却液引导盖上对应所述冷却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形成有冷却液导入管和冷却液导出管,且所述冷却液导入管与所述进水口密封连接,所述冷却液导出管与所述出水口密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换热效率高的优点,并且体积小、重量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部件,具体涉及一种高密封性的发动机进气歧管,该进气歧管具有内置的冷却器并可导入导出冷却液。
技术介绍
通常,发动机中配置冷却器的进气歧管的作用是使高温空气流经冷却器后,降温至预定温度区间。其设计原理是将一鳍片式冷却器置于进气歧管的内腔的中间,将腔室隔成两个独立气室,进气歧管的热空气从一气室流经冷却器,通过接触冷却器的散热鳍片降低温度,降温后的空气进入另一气室。冷却器的内部有冷却液流动,通过冷却液带走散热鳍片的热量,保持冷却器始终处于较低的温度,进而保证热空气能够持续被降温。目前,现有技术进气歧管大多采用外置式冷却器,通过螺栓和密封条将冷却器从外侧装配在进气歧管上,冷却器中冷却液的进出水管安装在冷却器上部。该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有:一、冷却器与进气歧管之间的密封面过大,需要设置大量紧固件并配合较大的密封件来满足密封要求,对密封性要求很高,制造成本高;二、由于冷却器外置,冷却器的换热功能未能充分利用;三、由于冷却器与进气歧管壳体之间的密封性要求很高,因此需要设置大量密封件并辅以较多紧固件来满足密封要求,导致整体结构复杂,体积大且重量大。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便成为本专利技术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器内置且具有高密封性的发动机进气歧管,以解决现有技术密封面过大、密封零件过多导致结构复杂以及未能充分利用冷却器换热功能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却器内置且具有高密封性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具有一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罩壳、下罩壳和冷却液引导盖三部分组成;其中,所述上罩壳与所述下罩壳通过一密封结构连接,构成两者之间形成有一装配腔室,该装配腔室供所述冷却器装配容置,且该冷却器将所述装配腔室隔成两个独立的气室;其中,所述冷却液引导盖罩设于壳体上,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构成两个独立的所述气室密闭;所述冷却液引导盖上对应所述冷却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形成有冷却液导入管和冷却液导出管,且所述冷却液导入管与所述进水口密封连接,所述冷却液导出管与所述出水口密封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密封结构为焊接结构,也可为密封圈配合螺栓固定,或者粘合等其他密封结构。2.上述方案中,所述冷却器使用鳍片式冷却器,也可以是其他类似原理的冷却器。3.上述方案中,所述冷却器的内部设有连通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冷却液流道。4.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内与冷却器之间形成密闭的气室,进气歧管的热空气在该密闭气室内流动,通过接触冷却器的散热鳍片降低空气的温度。5.上述方案中,所述冷却液引导盖与所述进气歧管的壳体间通过焊接结构密封连接。6.上述方案中,所述冷却液导入管与所述进水口间通过密封圈结构密封连接,所述冷却液导出管与所述出水口间亦通过密封圈结构密封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本专利技术一种冷却器内置且具有高密封性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壳体包括上罩壳、下罩壳和冷却液引导盖,上、下罩壳间为装配腔室,供冷却器装配,且上、下罩壳通过密封结构连接;冷却液引导盖罩设于进气歧管的壳体上,达成与壳体的密封连接;且冷却液引导盖上对应冷却器的进、出水口形成有冷却液导入、导出管,其中冷却液导入管与进水口密封连接,冷却液导出管与出水口密封连接。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的密封面小,能充分利用冷却器换热功能,并用较少的零件实现了冷却器与进气歧管壳体之间的高密封性要求,无需大量紧固件来满足高密封性要求,具有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换热效率高的优点,并且体积小、重量轻。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示意图;附图4为图2中B-B向剖视示意图;附图5为图2中C-C向剖视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壳体;2.上罩壳;3.下罩壳;4.焊接结构;5.装配腔室;6.冷却器;7.进水口;8.出水口;9.冷却液引导盖;10.冷却液导入管;11.冷却液导出管;12.密封圈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参见附图1~5所示,一种冷却器内置且具有高密封性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具有一壳体1,该壳体1包括上罩壳2和下罩壳3;所述上罩壳2与所述下罩壳3通过一焊接结构4连接,构成两者之间形成有一装配腔室5,该装配腔室5供所述冷却器6装配容置,且该冷却器6将所述装配腔室5隔成两个独立的气室;所述冷却器6包括冷却液的进水口7和出水口8,且所述进水口7和所述出水口8伸出所述上罩壳2;所述冷却器6的内部设有连通进水口7和出水口8的冷却液流道(图中未绘出)。所述壳体1还包括一冷却液引导盖9,该冷却液引导盖9罩设于上罩壳2上,通过焊接结构4与所述上罩壳2密封连接,构成壳体1内与冷却器6之间形成密闭的气室,即所述装配腔室5成为密闭气室。进气歧管的热空气在该密闭气室内流动,通过接触冷却器6的散热鳍片降低空气的温度。所述冷却液引导盖9上对应所述冷却器的进水口7和出水口8形成有冷却液导入管10和冷却液导出管11,且所述冷却液导入管10与所述进水口7通过密封圈结构12密封连接,所述冷却液导出管11与所述出水口8亦通过密封圈结构12密封连接。本专利技术一种冷却器内置且具有高密封性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壳体包括上罩壳、下罩壳和冷却液引导盖,上、下罩壳间为装配腔室,供冷却器装配,且上、下罩壳通过密封结构连接;冷却液引导盖罩设于进气歧管的壳体上,达成与壳体的密封连接;且冷却液引导盖上对应冷却器的进、出水口形成有冷却液导入、导出管,其中冷却液导入管与进水口密封连接,冷却液导出管与出水口密封连接。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的密封面小,能充分利用冷却器换热功能,并用较少的零件实现了冷却器与进气歧管壳体之间的高密封性要求,无需大量紧固件来满足高密封性要求,具有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换热效率高的优点,并且体积小、重量轻。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器内置且具有高密封性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具有一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罩壳、下罩壳和冷却液引导盖三部分组成;其中,所述上罩壳与所述下罩壳通过一密封结构连接,构成两者之间形成有一装配腔室,该装配腔室供所述冷却器装配容置,且该冷却器将所述装配腔室隔成两个独立的气室;其中,所述冷却液引导盖罩设于壳体上,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构成两个独立的所述气室密闭;所述冷却液引导盖上对应所述冷却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形成有冷却液导入管和冷却液导出管,且所述冷却液导入管与所述进水口密封连接,所述冷却液导出管与所述出水口密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11 CN 20161013952521.一种冷却器内置且具有高密封性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具有一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罩壳、下罩壳和冷却液引导盖三部分组成;其中,所述上罩壳与所述下罩壳通过一密封结构连接,构成两者之间形成有一装配腔室,该装配腔室供所述冷却器装配容置,且该冷却器将所述装配腔室隔成两个独立的气室;其中,所述冷却液引导盖罩设于壳体上,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构成两个独立的所述气室密闭;所述冷却液引导盖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沃德里·吉恩·保尔徐海锋孙大海
申请(专利权)人:索格菲苏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