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立柱总成与后裙板内板及后地板后板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13918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8 0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后立柱总成与后裙板内板及后地板后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后地板后板、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后裙板内板和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呈台阶形,其上部具有向左弯折的左翻边,后裙板内板呈“┛”形,其上部与后地板后板焊接,其底面端部与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的下部焊接,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呈“]”形,其上部翻边与后地板后板和左翻边焊接,形成三层焊结构,其上部侧壁与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的上部侧壁焊接,其下部翻边与后裙板内板的底面焊接,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后裙板内板和后地板后板形成两个串联的四边形型腔。其能在不增加单件材料厚度的情况下,提高整车扭转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后立柱总成与后裙板内板及后地板后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后地板后板、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后裙板内板和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呈台阶形,其上部具有向左弯折的左翻边,后裙板内板呈“┛”形,其上部与后地板后板焊接,其底面端部与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的下部焊接,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呈“]”形,其上部翻边与后地板后板和左翻边焊接,形成三层焊结构,其上部侧壁与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的上部侧壁焊接,其下部翻边与后裙板内板的底面焊接,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后裙板内板和后地板后板形成两个串联的四边形型腔。其能在不增加单件材料厚度的情况下,提高整车扭转性能。【专利说明】汽车后立柱总成与后裙板内板及后地板后板的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车身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立柱总成与后裙板内板及后地板后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微车而言,其后立柱总成(主要是后立柱下部结构)与后裙板内板及后地板后板的连接结构对整车扭转性能影响较大。如图1所示,现有车型的后立柱总成与后裙板内板及后地板后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后地板后板1、后立柱下部外蒙皮2、后裙板内板3和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4,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4呈台阶形,其上部具有向左弯折的左翻边41,后裙板内板3呈“」”形,其上部具有向右弯折的右翻边31,该右翻边31与后地板后板I焊接,后裙板内板3的底面端部具有向下弯折的下翻边32,该下翻边32与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4的下部焊接,后立柱下部外蒙皮2呈近似“7”字形,其上部翻边的上侧面与后地板后板I焊接、下侧面与左翻边41焊接,左翻边、后地板后板与后立柱下部外蒙皮的上部翻边的连接部位形成三层焊结构,后立柱下部外蒙皮2的侧壁与后裙板内板3的侧壁焊接,后立柱下部外蒙皮2、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4以及后裙板内板3形成较大的不规则的空腔,后立柱下部外蒙皮2、后裙板内板3以及后地板后板I形成极小的不规则的空腔。这种连接结构使整车扭转性能不高,为了提升该连接结构的强度,以提高整车扭转性能,需要增加后立柱总成中的单件(比如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的材料厚度或者单一增大后裙板位置型腔,这两种提升方式不但会增加车身零件重量,而且会使单个零件成型深度增大,使生产工艺难度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后立柱总成与后裙板内板及后地板后板的连接结构,以在不增加单件材料厚度,甚至减轻单件材料厚度的情况下,提高整车扭转性能。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后立柱总成与后裙板内板及后地板后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后地板后板、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后裙板内板和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所述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呈台阶形,其上部具有向左弯折的左翻边,所述后裙板内板呈“」”形,其上部具有向右弯折的右翻边,该右翻边与后地板后板焊接,后裙板内板的底面端部具有向下弯折的下翻边,该下翻边与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的下部焊接,所述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呈“]”形,其上部翻边的上侧面与后地板后板焊接、下侧面与所述左翻边焊接,左翻边、后地板后板与后立柱下部外蒙皮的上部翻边的连接部位形成三层焊结构,后立柱下部外蒙皮的上部侧壁与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的上部侧壁焊接,后立柱下部外蒙皮的下部翻边与后裙板内板的底面焊接,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以及后裙板内板形成四边形型腔,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后裙板内板以及后地板后板形成四边形型腔。进一步,为了优化传力通道,提高后立柱总成下部在交变载荷下承受扭转的能力,提升抗疲劳强度,并且防止装配时出现因零件误差造成的干涉现象,所述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的上部侧壁(对应于与后立柱下部外蒙皮的上部侧壁焊接的焊接面的背面)设置有加强筋,该加强筋为沿传力方向由上至下渐宽且渐高的渐变筋,所述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与所述下翻边焊接的焊接面为弧面。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效果: (I)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呈“]”形的后立柱下部外蒙皮,使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以及后裙板内板形成四边形型腔,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后裙板内板以及后地板后板形成四边形型腔,将现有技术中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以及后裙板内板形成的空腔一分为二,形成两个串联的四边形型腔,经CAE分析对比,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结构对整车扭转刚度提升了约30000N ? m/rad,并且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及后立柱下部外蒙皮的材料厚度都可减薄0.1~0.2_,减重约0.3kg。(2)由于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的上部侧壁设置有沿传力方向由上至下渐宽且渐高的渐变筋,渐变筋所在部位的背面与后立柱下部外蒙皮的上部侧壁贴合焊接,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与下翻边焊接的焊接面设计为弧面;因此,从侧围部分施加的压力可以从渐变筋处扩散,通过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筋、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后裙板内板传递到车后部横梁部位,提高了后立柱总成下部在交变载荷下承受扭转的能力,提升了抗疲劳的强度,同时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与下翻边焊接的焊接面的弧面设计也防止了装配时出现因零件误差造成的干涉现象。【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 汽车后立柱总成与后裙板内板及后地板后板的连接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A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B-B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与后裙板内板的连接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受力传递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2至图7所示的汽车后立柱总成与后裙板内板及后地板后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后地板后板1、后立柱下部外蒙皮2、后裙板内板3和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4。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4呈台阶形,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4的上部具有向左弯折的左翻边41,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4的上部侧壁设置有加强筋42,该加强筋42为沿传力方向由上至下渐宽且渐高的渐变筋(参见图4、图5);后裙板内板3呈“」”形,后裙板内板3的上部具有向右弯折的右翻边31,该右翻边31与后地板后板I焊接,后裙板内板3的底面端部具有向下弯折的下翻边32,该下翻边32以及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4的下部都为弧面(参见图6),下翻边32与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4的下部焊接;后立柱下部外蒙皮2呈“]”形,后立柱下部外蒙皮2的上部翻边的上侧面与后地板后板I焊接、下侧面与左翻边41焊接,左翻边41、后地板后板I与后立柱下部外蒙皮2的上部翻边的连接部位形成三层焊结构,后立柱下部外蒙皮2的上部侧壁与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4的上部侧壁焊接,后立柱下部外蒙皮2的下部翻边与后裙板内板3的底面焊接,后立柱下部外蒙皮2、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4以及后裙板内板3形成近似平行四边形型腔,后立柱下部外蒙皮2、后裙板内板3以及后地板后板I形成近似长方形型腔。【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后立柱总成与后裙板内板及后地板后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后地板后板(I)、后立柱下部外蒙皮(2)、后裙板内板(3)和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4),所述后立柱下部外蒙皮加强件(4)呈台阶形,其上部具有向左弯折的左翻边(41),所述后裙板内板(3)呈“」”形,其上部具有向右弯折的右翻边(31),该右翻边与后地板后板(I)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鹏鹏薛旭升张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