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90195 阅读:5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包括环境光传感器、比较器、着色电路、褪色电路以及电致变色后视镜,其中,环境光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光强度信号并输出;比较器依据所述环境光强度信号以及一基准值输出电致变色后视镜着色信号或电致变色后视镜褪色信号;着色电路依据所述着色信号驱动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褪色电路依据所述褪色信号驱动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当入射光的光强高于一基准值时,通过着色电路对所述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执行着色处理;当入射光的光强低于一基准值时,通过褪色电路对所述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执行褪色处理,其褪色时间由目前的5秒降到2秒左右,提高了行车安全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后视镜,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
技术介绍
当前,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后方尾随汽车大灯灯光会通过后视镜反射,从而造成驾 驶员眩目反应,严重时会影响到驾驶者的夜间行车安全。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各种防眩目 的汽车后视镜应运而生,现阶段的防眩目后视镜大部分都还是采用手动防眩目方式,例如 蓝镜,其通过手动调整后视镜角度实现防眩目。而比较先进的是液晶防眩后视镜和电致变 色防眩后视镜,其中,电致变色防眩后视镜因其亮态和暗态的对比度高而被广泛应用。 现有的电致变色后视镜驱动方式是通过单片机输出信号,通过调节电压的大小改 变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反射率,从而实现其防眩目目的。现有的驱动电路中加电压让电致变 色后视镜着色,褪色过程是让电致变色后视镜中的失电子反应把残余电压自然退掉,然而, 电致变色防眩后视镜最大的缺点是响应速率较慢,从亮态到暗态的变色时间需要5秒左 右,且其褪色时间更长,远低于液晶防眩后视镜的100ms左右,所以其褪色效果并不是非常 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其褪色速度较慢的缺点, 提供了 一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进行褪色的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包括至少一个环境光传感 器、比较器、着色电路、褪色电路以及电致变色后视镜,其中, 环境光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光强度信号并输出; 比较器,接收所述环境光强度信号,与预置的基准值进行比较,处理后输出电致变 色后视镜着色信号或电致变色后视镜褪色信号; 着色电路,接收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着色信号并据此驱动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 褪色电路,接收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褪色信号并据此驱动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 电致变色后视镜,在所述着色电路或褪色电路的驱动下执行着色响应或褪色响应。 本技术提供的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当入射光的光强高于一基准值时,通过 着色电路对所述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执行着色处理,降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反射率;当入 射光的光强低于一基准值时,通过褪色电路对所述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执行褪色处理,从 而实现对所述电致变色汽车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快速褪色,其褪色时间由现有的电致变色汽 车后视镜的5秒降低到了 2秒左右,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驾驶者的行车安全。 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一种实施例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一种实施例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另一种实施例的着色电路图; 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一种实施例的褪色电路图; 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另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 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如图1所示,依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该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包括环 境光传感器1、比较器2、着色电路3、褪色电路4以及电致变色后视镜5,其中, 环境光传感器l,用于采集环境光强度信号并输出; 比较器2,接收所述环境光强度信号,与预置的基准值进行比较,处理后输出电致 变色后视镜着色信号或电致变色后视镜褪色信号; 着色电路3,接收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着色信号,并依据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着色 信号驱动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5 ; 褪色电路4,接收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褪色信号并依据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褪色 信号驱动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5 ; 电致变色后视镜5,在所述着色电路3或褪色电路4的驱动下执行着色响应或褪色 响应。 对于所述的电致变色,是指电致变色材料在电荷作用下可逆地改变颜色的现象, 该电致变色材料为有机化合物,该有机化合物具有氧化还原功能,当有机化合物得电子时 着色,失电子时褪色。例如,所述化合物为聚苯胺。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可以由上下两片 导电玻璃夹持电致变色材料组成电致变色后视镜5,当在所述两片导电玻璃上加电压时,电 致变色材料的电子着色,使得镜面变深;当移去电压时,电致变色材料失电子褪色。该电致 变色后视镜5具有光学性能好,颜色转换快,循环可逆性好等优点。 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比较器2包括第一比较单元 21以及第二比较单元22,所述第一比较单元21以及第二比较单元22的光强输入端分别连 接至所述环境光传感器1 ,所述第一比较单元2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比较单元22的电源端 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单元21依据所述环境光强度信号以及第一基准值输出开关控制信号, 所述第二比较单元22依据所述环境光强度信号、第二基准值以及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电致 变色后视镜着色信号或电致变色后视镜褪色信号。 对于所述环境光传感器1的具体安装位置,其可以安装在电致变色后视镜5的正 下方,其可以同时采集汽车外部环境光信息以及汽车尾部射入光信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 中,参照图3,所述环境光传感器1可以为两个,分别为第一环境光传感器11以及第二环境光传感器12,所述第一环境光传感器11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比较单元21的光强输入 端,所述第二环境光传感器12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比较单元22的光强输入端。所述 第一环境光传感器11安装于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5朝向车厢的背部,用于检测汽车外部环 境光信息,所述第二环境光传感器12安装于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5朝向车厢的正部,可以 为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5的正下部或正上部,用于检测汽车尾部射入光信息。对于该汽车 尾部射入光信息的理解,为在夜晚状况下,汽车尾部跟随的车辆的前大灯射入到该电致变 色后视镜5上的光强信息。当然,所述环境光传感器1也可以为多个,将其分别安装在不同 的部位,且分别连接至第一比较单元21以及第二比较单元22,以提高采集到的光信号的精 度,这里不做过多解释。 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包括的着色电路3,具有多种实施方式,根据所述着色电路3 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着色电路3包括恒压器件NCP511,其VIN端连接至外部 电源,其GND端接地,其Enable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比较单元22,其V。ut端连接至电致变色后 视镜5,其N/C端悬空。 对于本技术所提供的褪色电路4,其也有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根据其中的一 种实施方式,所述褪色电路4包括反向器以及光耦继电器,所述反向器的输入端接至第二 比较单元22,其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光耦继电器的第二输入 端接地,其第一输出端与电致变色后视镜5连接,其第四输出端接地。例如,在具体实施过 程中,该光耦继电器可以采用G3VM-61A1。采用光耦继电器实现电致变色后视镜5的快速褪 色的原理是,当接收到电致变色后视镜5褪色信号之后,通过所述反向器反向之后,使得所 述光耦继电器工作,从而将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5的两个电极直接短接,实现电致变色后 视镜5的快速褪色,在后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环境光传感器、比较器、着色电路、褪色电路以及电致变色后视镜,其中,  环境光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光强度信号并输出;  比较器,接收所述环境光强度信号,与预置的基准值进行比较,处理后输出电致变色后视镜着色信号或电致变色后视镜褪色信号;  着色电路,接收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着色信号并据此驱动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  褪色电路,接收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褪色信号并据此驱动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  电致变色后视镜,在所述着色电路或褪色电路的驱动下执行着色响应或褪色响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沣华童培云陈学刚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