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的轮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4031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的轮圈结构,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摩托车的轮圈结构设置内圈结构,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摩托车的轮圈结构,包括轮毂和用于安装轮胎的轮辋,所述轮辋和轮毂之间连接有用于支撑的辐条,所述轮辋的两侧边缘壁厚处沿周向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辐条的外端穿过所述通孔且与轮辋相铆接。本摩托车的轮圈结构能从传统的轮圈结构改进而来,工艺简单,便于装配,生产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的轮圈结构
本技术属于摩托车
,涉及一种摩托车的轮圈结构。
技术介绍
摩托车使用两轮行驶,摩托车安装轮胎时需使用辐条轮。一般辐条轮采用在轮辋中间穿辐条,为保证外胎在充气情况下的使用,采用内外胎结构比较简单。但是当内胎被异物扎破时,漏气很快,对于一般都有200公斤以上的大排量摩托车,坚持到要将如此重的摩托车推去修理非常艰难,而采用真空轮胎能够缓解扎破后的漏气。授权公告号为CN20563194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摩托车真空轮胎适配铝圈包括铝圈本体,铝圈本体的外周面具有与摩托车真空胎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凹槽包括中凹部及侧凹部,所述铝圈本体包括外圈及内圈,外圈的截面呈凹字形状,具有所述凹槽;所述内圈上:与所述中凹部对应的部位具有气门孔,与所述侧凹部对应的部位具有多个沿着铝圈本体周向间隔布置的辐条固定孔。所述内圈的截面呈八字形,包括中部的锥凸部及两侧的倾斜设置的侧翼部,所述锥凸部与外圈的锥凹部相对应,锥凸部上设有所述气门孔,侧翼部上设有所述辐条固定孔。上述铝圈结构安装操作简单,具有质量轻、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特点,但仍有一些不足:铝圈设置内圈结构,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摩托车的轮圈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摩托车的轮圈结构的生产成本。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摩托车的轮圈结构,包括轮毂和用于安装轮胎的轮辋,所述轮辋和轮毂之间连接有用于支撑的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的两侧边缘壁厚处沿周向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辐条的外端穿过所述通孔且与轮辋相连接。轮辋用于套装摩托车的轮胎,轮毂能相对于轮轴自由转动,在轮毂和轮辋之间安装若干辐条,辐条发挥连接和支撑的作用,复数的辐条均匀布置能确保轮圈结构各处强度及受力均匀一致。通过在轮辋的两侧边缘壁厚处开设通孔,且使辐条的外端穿过通孔并与轮辋连接,这样辐条安装在轮辋左右两侧边缘,避开了真空轮胎与轮辋的密封区域,保障气密性,此外本轮圈结构能从传统的轮圈结构改进而来,工艺简单,生产成本更低。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的轮圈结构中,所述轮辋的两侧外边缘开设有倒角面,所述通孔开设于所述倒角面上,所述辐条的外端与所述倒角面相铆接。通过在轮辋的两侧边缘设置倒角面且使通孔穿过倒角面,倒角面朝向轮辋的外侧更加便于装配人员使用工具从外对辐条等结构进行操作,不会受到干涉,操作便捷。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的轮圈结构中,所述轮辋两侧边缘的厚度大于所述轮辋中部的厚度。通过设置轮辋的两侧边缘拥有更厚的厚度,这样可以补充设置通孔后造成的强度不足,使整个轮圈结构的结构稳定性得到保障。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的轮圈结构中,所述辐条的内端与所述轮毂的外周面相连接,连接于所述轮辋一侧的辐条与连接于该轮辋另一侧的辐条相互交叉。辐条的外端与轮辋的一侧边缘铆接,则辐条的内端会与轮毂的内侧连接,而外端与轮辋另一侧边缘铆接的辐条,其内端侧会与轮毂的外侧连接,这样整个轮圈结构受到向左右两侧作用的外力时能够具备较好的抵抗作用,提高结构稳定性。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的轮圈结构中,周向相邻两所述通孔内的辐条能相互交叉,该辐条为切向编织。通过设置辐条两两一组交错布置且为切向编织,这样轮圈结构前后侧面受撞击的时候,相邻辐条能吸收部分冲击力,提高轮圈结构抵抗侧面撞击的能力。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的轮圈结构中,所述轮辋中部开设有沿径向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所述凹槽呈环形。通过在轮辋中部设置向内凹陷的环形凹槽,便于轮胎的拆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1、本摩托车的轮圈结构通过在轮辋的两侧边缘壁厚处开设通孔,且使辐条的外端穿过通孔并与轮辋铆接,辐条的安装避开了真空轮胎与轮辋的密封区域保障气密性,本轮圈结构能从传统的轮圈结构改进而来,工艺简单,生产成本更低。2、本摩托车的轮圈结构通过在轮辋的两侧边缘设置倒角面且使通孔穿过倒角面,倒角面朝向轮辋的外侧更加便于装配人员使用工具从外对辐条等结构进行操作,不会受到干涉使操作便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摩托车的轮圈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摩托车的轮圈结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轮毂;2、轮辋;21、通孔;22、倒角面;23、凹槽;3、辐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摩托车的轮圈结构包括轮毂1和用于安装轮胎的轮辋2,轮辋2和轮毂1之间连接有用于支撑的辐条3,其特征在于,轮辋2的两侧边缘壁厚处沿周向开设有若干通孔21,辐条3的外端穿过通孔21且与轮辋2相铆接。轮辋2用于套装摩托车的轮胎,轮毂1能相对于轮轴自由转动,在轮毂1和轮辋2之间安装若干辐条3,辐条3发挥连接和支撑的作用,复数的辐条3均匀布置能确保轮圈结构各处强度及受力均匀一致。通过在轮辋2的两侧边缘壁厚处开设通孔21,且使辐条3的外端穿过通孔21并与轮辋2铆接,这样辐条3安装在轮辋2左右两侧边缘,避开了真空轮胎与轮辋2的密封区域,保障气密性,此外本轮圈结构能从传统的轮圈结构改进而来,工艺简单,生产成本更低。进一步来讲,轮辋2的两侧外边缘开设有倒角面22,通孔21开设于倒角面22上,辐条3的外端与倒角面22相铆接。通过在轮辋2的两侧边缘设置倒角面22且使通孔21穿过倒角面22,倒角面22朝向轮辋2的外侧更加便于装配人员使用工具从外对辐条3等结构进行操作,不会受到干涉,操作便捷。作为优选在上述的一种摩托车轮圈结构中,轮辋2两侧边缘的厚度大于轮辋2中部的厚度。通过设置轮辋2的两侧边缘拥有更厚的厚度,这样可以补充设置通孔21后造成的强度不足,使整个轮圈结构的结构稳定性得到保障。轮辋2中部开设有沿径向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23,凹槽23呈环形。通过在轮辋2中部设置向内凹陷的环形凹槽23,便于轮胎的拆装。如图1所示,辐条3的内端与轮毂1远离该辐条3外端的一端相连接。辐条3的外端与轮辋2的一侧边缘铆接,则辐条3的内端会与轮毂1的内侧连接,而外端与轮辋2另一侧边缘铆接的辐条3,其内端侧会与轮毂1的外侧连接,这样整个轮圈结构受到向左右两侧作用的外力时能够具备较好的抵抗作用,提高结构稳定性。周向相邻两通孔21内的辐条3能相互交叉,该辐条3为切向编织。通过设置辐条3两条一组交错布置且为切向编织,这样轮圈结构前后侧面受撞击的时候,相邻辐条3能吸收部分冲击力,提高轮圈结构抵抗侧面撞击的能力。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的轮圈结构,包括轮毂(1)和用于安装轮胎的轮辋(2),所述轮辋(2)和轮毂(1)之间连接有用于支撑的辐条(3),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2)的两侧边缘壁厚处沿周向开设有若干通孔(21),所述辐条(3)的外端穿过所述通孔(21)且与轮辋(2)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的轮圈结构,包括轮毂(1)和用于安装轮胎的轮辋(2),所述轮辋(2)和轮毂(1)之间连接有用于支撑的辐条(3),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2)的两侧边缘壁厚处沿周向开设有若干通孔(21),所述辐条(3)的外端穿过所述通孔(21)且与轮辋(2)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轮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2)的两侧外边缘开设有倒角面(22),所述通孔(21)开设于所述倒角面(22)上,所述辐条(3)的外端与所述倒角面(22)相铆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的轮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大权何会明白虎珍陈兆贤项晨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