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7192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流体加热装置,其用于加热流体,其中,该流体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器单元,该加热器单元具有加热器和以覆盖所述加热器的周围的方式形成的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具有:内侧换热面,其形成于贯穿所述加热器的内侧的通孔的内表面且与流体进行换热;以及外侧换热面,其形成于所述加热器的外侧的外壁部且与流体进行换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流体加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加热流体的流体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在JP2014-053288A中公开了一种利用加热器来加热自供给通路供给到箱体内的流体并将流体自排出通路排出的流体加热装置。在该流体加热装置中,利用设于箱体内的螺旋状的加热器来加热在箱体中流通的流体。然而,在JP2014-053288A的流体加热装置中,在供流体流通的箱体内收纳有加热器的发热部,流体直接接触于发热部的表面而进行换热。因此,用于与流体进行换热的传热面积取决于加热器的大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使用于与流体进行换热的传热面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某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流体加热装置,其用于加热流体,其中,该流体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器单元,该加热器单元具有加热器和以覆盖所述加热器的周围的方式形成的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具有:内侧换热面,其形成于贯穿所述加热器的内侧的通孔的内表面且与流体进行换热;以及外侧换热面,其形成于所述加热器的外侧的外壁部且与流体进行换热。在该技术方案中,加热器单元具有以覆盖加热器的周围的方式形成的加热部。加热部具有:内侧换热面,其形成于贯穿加热器的内侧的通孔的内表面;以及外侧换热面,其形成于加热器的外侧的外壁部。在加热器单元中,加热部的表面积成为用于与流体之间进行换热的传热面积,因此,内侧换热面的表面积和外侧换热面的表面积的合计面积成为传热面积。因而,与使加热器和流体直接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用于与流体进行换热的传热面积较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流体加热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流体加热装置的加热器单元和箱体的侧视图,是利用截面表示箱体的图。图3是流体加热装置的加热器单元和箱体的主视图,是利用截面表示箱体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流体加热装置的加热器单元和箱体的主视图,是利用截面表示箱体的图。图5是说明利用流体加热装置加热的流体的温度变化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流体加热装置100。流体加热装置100被应用于在EV(ElectricVehicle:电动车)、HEV(HybridElectricVehicle:混合动力车)等车辆上搭载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省略图示)。流体加热装置100是为了使车辆用空调装置执行供暖运转而加热作为流体的温水的装置。首先,参照图1~图4说明流体加热装置100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流体加热装置100包括:箱体10,其供水流通;加热器单元20,其收纳在箱体10内;母线组件30,其用于连接各种电气部件;作为控制部的控制基板40,其用于控制加热器单元20的动作;以及罩50,其覆盖母线组件30和控制基板40。箱体10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箱体10具有矩形的底面13、自底面13竖立设置的壁面14、以及以与底面13相对的方式在壁面14的端部开口的开口部15。箱体10具有用于供给温水的供给口11和用于排出温水的排出口12。供给口11和排出口12上下排列地开设于箱体10的相同壁面14。流体加热装置100以在使用时排出口12位于比供给口11靠上方的方式配设在车辆内。如图2和图3所示,加热器单元20具有加热器21、以覆盖加热器21的周围的方式形成的加热部22、将顶面16和加热部22连结起来的连结部29、以及自连结部29突出地形成的作为一对散热部的散热翅片29a。在加热器单元20中,在加热器21的周围压铸成形金属而形成加热部22。加热器单元20借助连结部29与将用于供加热器单元20插入的开口部15闭塞的顶板部23的顶面16相连结,从而与顶板部23一体地成形。加热器21具有自搭载于车辆的电源装置(省略图示)经由母线组件30供给电力的一对端子21a、21b。加热器21在一对端子21a、21b之间具有向箱体10内突出的螺旋状的发热部21c。加热器21也可以具有如下那样的发热部,该发热部不为螺旋状,而是以例如能够在加热部22内往复的方式形成。加热器21是通电而使发热部21c发热的护套加热器或PTC(Posi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加热器。从加热器21的成本考虑,理想的是护套加热器。加热器21接收来自控制基板40的指令而发热,对在箱体10内流通的温水进行加热。加热部22具有:通孔25,其直径形成得比发热部21c的内周的直径小且沿着发热部21c的中心轴线贯穿发热部21c的内侧;以及外壁部26,其以直径比发热部21c的外周的直径大的方式形成于发热部21c的外侧且与箱体10的内壁17相对。在通孔25的内表面形成有与流体换热的内侧换热面25c,在外壁部26形成与流体换热的外侧换热面26c。加热部22由熔点比加热器21的熔点低的金属成形。在此,加热器21由不锈钢形成,加热部22由铝合金形成。通孔25形成于被呈螺旋状卷绕的发热部21c的内侧。箱体10的供给口11在通孔25的延长线上开口。通孔25形成供自供给口11供给的温水流动的内周流路27(参照图3)。并不限于此,箱体10的排出口12也可以在通孔25的延长线上开口如图3所示,通孔25具有沿着温水的流动方向向内周突出的多个内周翅片25a。内周翅片25a使内周流路27中的传热面积比未设有内周翅片25a的情况下的内周流路27中的传热面积大。多个内周翅片25a以等角度间隔朝向内周放射状地形成在通孔25的整周上。在外壁部26与箱体10的内壁17之间形成与内周流路27相连续且供温水流通的外周流路28。外周流路28将自内周流路27流动过来的温水向排出口12引导。外壁部26的传热面积比通孔25的传热面积大。另外,外周流路28的流路面积比内周流路27的流路面积大。外壁部26具有沿着加热器21的外周形状形成的外壁主体26a和沿着温水的流动方向自外壁主体26a向外周突出的多个外周翅片26b。外壁主体26a以覆盖被呈螺旋状卷绕的发热部21c的外侧的方式形成。由于设有外壁主体26a,因此,加热器21和温水不会直接接触。外周翅片26b使外周流路28中的传热面积比未设置外周翅片26b的情况下的外周流路28中的传热面积大。外周翅片26b以与箱体10的底面13和顶面16大致平行的方式延伸设置。外周翅片26b形成为,与箱体10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相比,越接近顶面16,距基端部26d的距离越长。另外,外周翅片26b形成为,与箱体10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相比,越远离顶面16,距基端部26d的距离越长。外周翅片26b形成为,以与箱体10的相对的一对壁面14分别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与箱体10的相对的一对壁面14相面对。位于相邻的一对外周翅片26b之间的基端部26d的外壁部26与位于其他部分的外壁部26相比形成于加热器21的发热部21c的附近。由此,能够使在外周流路28中流动的温水靠近加热器21的发热部21c,因此能够提高加热部22与温水之间的换热效率。另外,加热部22的所有的基端部26d形成为距加热器21的距离大致恒定。外周翅片26b的数量比内周翅片25a的数量多。由此,外侧换热面26c的传热面积比内侧换热面25c的传热面积大。另外,外周翅片26b的长度比内周翅片25a的长度长。由此,能够在不损害压铸成形加热部22时的成形性的情况下确保加热温水的性能。如上所述,加热器单元20具有以覆盖加热器21的周围的方式形成的加热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流体加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加热装置,其用于加热流体,其中,该流体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器单元,该加热器单元具有加热器和以覆盖所述加热器的周围的方式形成的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具有:内侧换热面,其形成于贯穿所述加热器的内侧的通孔的内表面且与流体进行换热;以及外侧换热面,其形成于所述加热器的外侧的外壁部且与流体进行换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6.30 JP 2015-130748;2016.02.05 JP 2016-021031.一种流体加热装置,其用于加热流体,其中,该流体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器单元,该加热器单元具有加热器和以覆盖所述加热器的周围的方式形成的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具有:内侧换热面,其形成于贯穿所述加热器的内侧的通孔的内表面且与流体进行换热;以及外侧换热面,其形成于所述加热器的外侧的外壁部且与流体进行换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中,该流体加热装置还包括收纳所述加热器单元的箱体,所述通孔形成供流体流通的内周流路,在所述外壁部与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供流体流通的外周流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箱体具有:供给口,其用于供给流体;以及排出口,其用于排出流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中,所述供给口和所述排出口中的任意一者在所述通孔的延长线上开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中,所述供给口在所述通孔的延长线上开口。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中,所述排出口和所述供给口排列地开设于所述箱体的相同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中,流体连续地在所述内周流路和所述外周流路中流动。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中,所述通孔具有向内周突出的内周翅片。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内周翅片沿着流体的流动方向形成。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内周翅片朝向内周形成为放射状。11.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外壁部具有向外周突出的外周翅片。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外周翅片沿着流体的流动方向形成。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外周翅片朝向外周形成为放射状。1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笠原武神山直久吉冈宏起大塚隆铃木大树
申请(专利权)人: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