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呼吸口离心式油气分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564005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9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呼吸口离心式油气分离系统,包括发动机出气管、差示压力计、夹布胶管、钢管路、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回油箱、以及排气管;发动机出气管与曲轴箱呼吸口连通,差示压力计固定在发动机出气管外壁上且其U形管的管接头与发动机出气管连通,发动机出气管、夹布胶管和钢管路依次连通且连通处均通过喉箍固定,钢管路与离心式油气分离器连通,回油箱通过回油管分别与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和曲轴箱连通,排气管设于离心式油气分离器顶部并与离心式油气分离器连通。该油气分离系统结构简单,气体迂回流通阻力小,油气分离效果好,能避免振动造成的呼吸管裂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呼吸口离心式油气分离系统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呼吸口离心式油气分离系统。
技术介绍
大功率发动机机体上装设有呼吸管,用于及时排放发动机工作时曲轴箱内生成的油气,降低曲轴箱内油气压力,避免曲轴箱爆炸事故的发生,从而保护发动机。发动机呼吸管的顶端安装有油气分离器,曲轴箱内的正压油气经过呼吸管后进到油气分离器内,气体经过油气分离器内外套筒和两层腔体迂回通道,机油被分离出来,流回曲轴箱,剩余气体则排放到大气中。现有技术中的油气分离器由三个筒体:内外套筒和壳体,两组隔板:内隔板、外隔板,及两组上下法兰等组成,结构复杂,制作成本较高,重量比较大。油气分离原理为迷宫迂回沉降,从运用情况看,气体迂回流通阻力较大,油气分离效果不是很好,发动机大功率时浓烟明显;分离器直接安装在悬出机体外的呼吸管顶面,因其重量大,给呼吸管的动负荷较大,时间长了造成呼吸管疲劳裂纹故障;分离器与后续管路间采用波纹管连接,成本高。因此提供一种曲轴箱呼吸口离心式油气分离系统,油气分离效果好,避免振动造成的呼吸管裂纹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呼吸口离心式油气分离系统,结构简单,气体迂回流通阻力小,油气分离效果好,能避免振动造成的呼吸管裂纹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呼吸口离心式油气分离系统,包括发动机出气管、差示压力计、夹布胶管、钢管路、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回油箱、以及排气管;发动机出气管与曲轴箱呼吸口连通,差示压力计固定在发动机出气管外壁上且其U形管的管接头与发动机出气管连通,发动机出气管、夹布胶管和钢管路依次连通且连通处均通过喉箍固定,钢管路与离心式油气分离器连通,回油箱通过回油管分别与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和曲轴箱连通,排气管设于离心式油气分离器顶部并与离心式油气分离器连通。进一步地,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包括出气管、筒顶盖、筒体、回油接头、筒底盖、以及进气管;筒顶盖和筒底盖分别盖合在筒体的顶部和底部,筒底盖呈倒圆锥形,回油接头设于筒底盖的锥尖处并通过回油管与回油箱连接,进气管穿过筒体的筒壁伸入倒筒体内,且位于筒体上部偏心处,进气管通过进气口法兰与钢管路连接,出气管一端设斜切口,出气管设斜切口一端穿过筒顶盖的中心处伸入筒体下部,出气管位于筒体外的一端通过出气口法兰与排气管连接。进一步地,发动机出气管为由竖直圆管和与竖直圆管呈°角的弯头组成的L形弯管,弯头通过方法兰与曲轴箱呼吸口连接,竖直圆管与夹布胶管连通。进一步地,差示压力计通过螺钉固定在发动机出气管竖直圆管外壁上,U形管的管接头通过胶管与发动机出气管的弯头连通。进一步地,排气管包括与出气管连接的竖直段、以及与竖直段连为一体并用于防雨的排气U形弯头。进一步地,钢管路通过管卡固定在支撑钢架上。进一步地,排气管通过管卡固定在厂房墙体上。进一步地,钢管路为壁厚2mm的钢管。进一步地,发动机出气管的竖直圆管的内径不小于106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气体迂回流通阻力小,油气分离效果好,能避免振动造成的呼吸管裂纹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离心式油气分离器,油气分离效果好,背压低,能十分有效地减低呼吸口排放污染;发动机出气管上仅装有差示压力计,与后续管路用夹布胶管和喉箍软连接,振动负荷大大降低,避免疲劳裂纹产生;用夹布胶管和喉箍替代金属波纹管,安装要求更低,并能降低很大比例的材料成本;分离后的润滑油通过回油管流回发动机或回油箱,重新进入到发动机机油系统,从而降低润滑油的消耗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差示压力计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离心式油气分离器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发动机出气管、2-差示压力计、3-夹布胶管、4-钢管路、5-离心式油气分离器、6-回油箱、7-排气管、51-出气口法兰、52-出气管、53-筒顶盖、54-筒体、55-回油接头、56-筒底盖、57-进气口法兰、58-进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呼吸口离心式油气分离系统,包括发动机出气管1、差示压力计2、夹布胶管3、钢管路4、离心式油气分离器5、回油箱6、以及排气管7;所述发动机出气管1与曲轴箱呼吸口连通,所述差示压力计2固定在发动机出气管1外壁上且其U形管的管接头与发动机出气管1连通,所述发动机出气管1、夹布胶管3和钢管路4依次连通且连通处均通过喉箍固定,所述夹布胶管3可耐油和耐120℃高温,所述钢管路4与离心式油气分离器5连通,所述钢管路4为壁厚2mm的钢管,经过耐油和防腐蚀处理,所述回油箱6通过回油管分别与离心式油气分离器5和曲轴箱连通,所述排气管7设于离心式油气分离器5顶部并与离心式油气分离器5连通。所述离心式油气分离器5包括出气管52、筒顶盖53、筒体54、回油接头55、筒底盖56、以及进气管58;所述筒顶盖53和筒底盖56分别盖合在筒体54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筒底盖56呈倒圆锥形,所述回油接头55设于筒底盖56的锥尖处并通过回油管与回油箱6连接,所述进气管58穿过筒体54的筒壁伸入倒筒体54内,且位于筒体54上部偏心处,所述进气管58通过进气口法兰57与钢管路4连接,所述出气管52一端设斜切口,所述出气管52设斜切口一端穿过筒顶盖53的中心处伸入筒体54下部,所述出气管52位于筒体54外的一端通过出气口法兰51与排气管7连接。所述发动机出气管1为由竖直圆管和与竖直圆管呈90°角的弯头组成的L形弯管,所述弯头通过方法兰与曲轴箱呼吸口连接,所述竖直圆管与夹布胶管3连通,其内径不小于106mm;竖直圆管和弯头为铸造一体结构,竖直圆管的顶端外圆加工圆整,端口平齐;为使差示压力计2更加牢固地固定在L形弯管上,在与下端方法兰对面的竖直段圆管侧面上铸上下2个螺孔搭子,在2个螺孔搭子上均加工M6螺孔,所述差示压力计2通过与M6螺孔配套的螺钉固定在发动机出气管1竖直圆管外壁上,发动机出气管1的下端弯头一侧铸有螺孔搭子,加工Rc1/4螺孔,所述差示压力计2的U形管的管接头通过胶管弯头上的Rc1/4螺孔,从而通过发动机出气管1弯头与曲轴箱连通;所述排气管7包括与出气管52连接的竖直段、以及与竖直段连为一体并用于防雨的排气U形弯头;所述钢管路4通过管卡固定在支撑钢架上,所述排气管7通过管卡固定在厂房墙体上。本技术离心式油气分离器的工作原理为:曲轴箱内的正压油气经过进气管58进到筒体54内,因油气有一定正压力和一定流速,以及进气管58相对筒体54的偏心安装,就使得油气在筒体54和出气管52之间的柱形腔内回转,回转产生离心力使机油和气体分离,薄壁裸露的筒顶盖53和筒体54利于气体散热,易于形成油滴,油滴沿筒体54内壁汇集到锥形的筒底盖56,流经回油接头55,再经回油管流进回油箱6,重回发动机机油系统,下降分离了机油后的气体通过出气管52斜切口进到出气管52和后续的连接管路排气管7和排气U形弯头,进而排出到大气中。与原迷宫油气分离器比较,离心式油气分离器5结构简单,重量减轻一半,材料和制作成本低很多。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呼吸口离心式油气分离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呼吸口离心式油气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出气管(1)、差示压力计(2)、夹布胶管(3)、钢管路(4)、离心式油气分离器(5)、回油箱(6)、以及排气管(7);所述发动机出气管(1)与曲轴箱呼吸口连通,所述差示压力计(2)固定在发动机出气管(1)外壁上且其U形管的管接头与发动机出气管(1)连通,所述发动机出气管(1)、夹布胶管(3)和钢管路(4)依次连通且连通处均通过喉箍固定,所述钢管路(4)与离心式油气分离器(5)连通,所述回油箱(6)通过回油管分别与离心式油气分离器(5)和曲轴箱连通,所述排气管(7)设于离心式油气分离器(5)顶部并与离心式油气分离器(5)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呼吸口离心式油气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出气管(1)、差示压力计(2)、夹布胶管(3)、钢管路(4)、离心式油气分离器(5)、回油箱(6)、以及排气管(7);所述发动机出气管(1)与曲轴箱呼吸口连通,所述差示压力计(2)固定在发动机出气管(1)外壁上且其U形管的管接头与发动机出气管(1)连通,所述发动机出气管(1)、夹布胶管(3)和钢管路(4)依次连通且连通处均通过喉箍固定,所述钢管路(4)与离心式油气分离器(5)连通,所述回油箱(6)通过回油管分别与离心式油气分离器(5)和曲轴箱连通,所述排气管(7)设于离心式油气分离器(5)顶部并与离心式油气分离器(5)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呼吸口离心式油气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式油气分离器(5)包括出气管(52)、筒顶盖(53)、筒体(54)、回油接头(55)、筒底盖(56)、以及进气管(58);所述筒顶盖(53)和筒底盖(56)分别盖合在筒体(54)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筒底盖(56)呈倒圆锥形,所述回油接头(55)设于筒底盖(56)的锥尖处并通过回油管与回油箱(6)连接,所述进气管(58)穿过筒体(54)的筒壁伸入倒筒体(54)内,且位于筒体(54)上部偏心处,所述进气管(58)通过进气口法兰(57)与钢管路(4)连接,所述出气管(52)一端设斜切口,所述出气管(52)设斜切口一端穿过筒顶盖(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英李红光朱慧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中车玉柴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