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底护板及其成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88259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8 1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底护板,该发动机底护板的材料为LFT‑D,该底护板包括护板本体,护板本体的边缘向上凸起形成安装部,护板本体与安装部一体成型;护板本体包括前部、与前部相对的后部、左侧部以及与左侧部相对的右侧部;安装部包括设置在前部上的第一安装部、设置在后部上的第二安装部、设置在左侧部上的第三安装部以及设置在右侧部上的第四安装部;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上均设置有定位安装孔;操作开口上设置有盖板,盖板与护板本体可拆卸地连接,该发动机底护板安全性较高、安装较稳定、便于后期维修且能有效保护发动机;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用LFT‑D技术制备该底护板的成型工艺,该工艺节约制造成本和物流成本。

Engine bottom protective plate and forming process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ngine guard board, the engine guard board materials for LFT D, the bottom plate comprises a protective plate body, support plate body edge convex upwards to form a mounting portion integrally molded plate body and the plate body comprises a mounting part; the front, rear and front, relative the left side of the left and right of the Department and relative department; the installation part comprises a first installation department, set in on the front and the rear part is provided on the second installation department, set in the left part of the third installation part and is arranged in the right side of the fourth installation department; the first installation department, second installation department, third installation department and the fourth installation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mounting hole; the operation opening is provided with a cover plate, the cover plate and the support plate body is detachably connected to the engine guard board, high safety, stable and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maintenance It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engine;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 preparation technique of the D LFT forming process of bottom plate, the process saves the manufacturing cost and logistics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底护板及其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产量和销量的逐年递增,马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地面的情况复杂,在行驶过程种常常会遇到路况不好的情况,如路面凹凸不平,积水路面或者雨天飞溅的泥浆、沙砾等异物会溅入发动机舱、从而使发动机舱内的发动机、线路及电子设备受到侵蚀,因此,部分汽车安装了底部防护板进行保护。底部防护板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汽车的底盘、变速箱和发动机,可以说发动机底护板是根据各种不同车型定身设计的引擎防护装置。但传统的发动机底护板普遍存在以下不足:1)中部密封性不强,具体表现在机油滤清器、机油阀部位直接采用大开口,路面的泥水容易溅入到发动机上;2)在机油滤清器、机油阀等部位直接为与护板本体成一体的密封结构,不便于后期的维护;3)护板本体与车辆的连接强度较低,容易发生松动现象。目前发动机底护板主要有三类:填充增韧聚丙烯类,短玻纤增强聚丙烯类和长玻纤增强聚丙烯类。填充增韧聚丙烯类,韧性较好,但强度不如后两类,遇高温易变形。短玻纤增强聚丙烯在低温时韧性差,该底护板冬天遇到石块撞击易开裂。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强度较高,由于玻纤长度长,低温韧性也较好。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分为:GMT(GlassMatReinforcedThermoplastics,玻璃纤维毡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LFT-D(Long-FiberReinforceThermoplasticDirect,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线直接生产制品)和LFT-G(Long-FiberReinforceThermoplasticGranules,短玻纤热塑性颗粒材料)。LFT-D技术区别于GMT和LFT-G的主要优点是省略半成品步骤,节省制造成本和物流成本,显著降低能耗,因此市场前景更好。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线直接成型工艺制成的发动机底护板具有以下优点:1、安全性好:目前很多车型具有发动机下沉功能,即在剧烈的正面碰撞时,为了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发动机会自动下沉,不会进入驾驶室,从而为驾乘人员保留更大的生存空间。使用热塑性复合材料底护板的汽车在正面碰撞后,发动机下沉时底板断裂,发动机正常下沉,驾乘人员得到一定的保护。但是安装了发动机钢板底护板的汽车在正面碰撞后,大多数发动机不能成功下沉,而是侵入驾驶室,给驾乘人员造成伤害。2、重量轻: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密度是钢板的1/6左右,采用这种复合材料制成的底护板,可有效的减轻车身整体重量,从而降低油耗。3、使用寿命长:永不生锈,且由于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弹性特点,更易于吸收外界碰撞和冲击的能量,防撞力比钢板好。4、美观:一般钢材因生产所限,产品外形单调呆板,缺乏变化,而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则因其成型容易,外观设计的灵活性更高,可应用于多种车型。综上,研发一种用LFT-D技术制备的发动机底护板,使得该底护板与车辆安装较稳定、安全性较好、便于后期维修且能有效保护发动机,显得格外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用LFT-D技术制备的发动机底护板,使得该底护板与车辆安装较稳定、安全性较好、便于后期维修且能有效保护发动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底护板,所述发动机底护板的材料为LFT-D,所述LFT-D材料包括聚合物基体材料、添加剂和玻璃纤维,所述发动机底护板包括护板本体,所述护板本体上设置有散热孔和操作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本体的边缘向上凸起形成安装部,所述护板本体与所述安装部一体成型;所述护板本体包括前部、与所述前部相对的后部、左侧部以及与所述左侧部相对的右侧部;所述安装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前部上的第一安装部、设置在所述后部上的第二安装部、设置在所述左侧部上的第三安装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右侧部上的第四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和所述第四安装部上均设置有定位安装孔,所述定位安装孔与车辆上的安装孔相对应;所述操作开口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护板本体可拆卸地连接。优选地,所述聚合物基体材料为PP树脂,所述添加剂为阻燃剂、抗氧化剂、相容剂或润滑剂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置有四个所述定位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置有四个所述定位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部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定位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部上设置有三个所述定位安装孔,所述定位安装孔内设置有定位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通过所述定位装置与车辆前悬挂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通过所述定位装置与车辆散热器下部支撑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安装部通过所述定位装置分别与车辆左前翼子板支架以及所述车辆散热器下部支撑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安装部通过所述定位装置分别与车辆右前翼子板支架以及所述车辆散热器下部支撑装置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定位装置为自攻螺钉,所述自攻螺钉的直径为6mm,长度为16mm。进一步地,所述操作开口为机油滤清器操作开口、机油阀操作开口、变速箱油阀操作开口、水箱阀操作开口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所述盖板通过螺栓和螺母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护板本体上。优选地,所述护板本体的厚度为2.5mm,所述护板本体的形状与发动机底盘的形状相匹配。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底护板的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聚合物基体材料和添加剂输送到重量计量单元中,根据发动机底护板的机械性能进行材料的混配,将混配好的原料送入一阶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和塑化;S2、将玻璃纤维进行预热和分纤处理;S3、将所述步骤S1中的产物和所述步骤S2中的产物同时送入二阶双螺杆挤出机中,二者充分混配后形成连续料块,并将所述连续料块切割成块状的复合料胚;S4、将所述步骤S3中的块状复合料胚直接送入到发动机底护板的压制模具中固化成型,脱模;S5、将步骤S4中的产品进行后处理,即得所述发动机底护板。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的基体材料为PP树脂,所述添加剂为阻燃剂、抗氧化剂、相容剂或润滑剂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的模压固化成型的过程如下:S4-1、根据发动机底护板的结构制备发动机底护板的上模和下模,在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的型面上喷脱模剂;S4-2、由所述二阶双螺杆挤出机在模具的投料区投料;S4-3、保压一定时间后脱模。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底护板及其成型工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护板本体的边缘向上凸起形成安装部,该安装部设置在护板本体的前部、后部、左侧部和右侧部,且安装部上均设置有与车辆安装孔相对应的定位安装孔,护板本体通过自攻螺钉和定位安装孔与汽车安装,安装强度较高,稳定可靠。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安装部通过自攻螺钉与车辆前悬挂横梁连接,第二安装部通过自攻螺钉与车辆散热器下部支撑装置连接,第三安装部通过自攻螺钉置与车辆左前翼子板支架和车辆散热器下部支撑装置固定连接,第四安装部通过自攻螺钉与车辆右前翼子板支架以及车辆散热器下部支撑装置固定连接,进一步确保护板本体与车辆的安装稳定性。3、本专利技术的操作开口上均设置有盖板,有效地防止路面的泥水容易溅入到发动机上,保护发动机不受损坏;该盖板与护板本体可拆卸连接,方便后期维修和保养。4、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底护板为热塑性复合材料,其通过LFT-D技术直接成型,节约制造成本和物流成本;此外,使用热塑性复合材料底护板的汽车在正面碰撞后,发动机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底护板的材料为LFT‑D,所述LFT‑D材料包括聚合物基体材料、添加剂和玻璃纤维;所述发动机底护板包括护板本体(1),所述护板本体(1)上设置有散热孔和操作开口(12),所述护板本体(1)的边缘向上凸起形成安装部,所述护板本体(1)与所述安装部通过模压固化成型一体成型;所述护板本体(1)包括前部、与所述前部相对的后部、左侧部以及与所述左侧部相对的右侧部;所述安装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前部上的第一安装部(2)、设置在所述后部上的第二安装部(3)、设置在所述左侧部上的第三安装部(4)以及设置在所述右侧部上的第四安装部(5);所述第一安装部(2)、所述第二安装部(3)、所述第三安装部(4)和所述第四安装部(5)上均设置有定位安装孔(6),所述定位安装孔(6)与车辆上的安装孔相对应;所述操作开口(12)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护板本体(1)可拆卸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底护板的材料为LFT-D,所述LFT-D材料包括聚合物基体材料、添加剂和玻璃纤维;所述发动机底护板包括护板本体(1),所述护板本体(1)上设置有散热孔和操作开口(12),所述护板本体(1)的边缘向上凸起形成安装部,所述护板本体(1)与所述安装部通过模压固化成型一体成型;所述护板本体(1)包括前部、与所述前部相对的后部、左侧部以及与所述左侧部相对的右侧部;所述安装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前部上的第一安装部(2)、设置在所述后部上的第二安装部(3)、设置在所述左侧部上的第三安装部(4)以及设置在所述右侧部上的第四安装部(5);所述第一安装部(2)、所述第二安装部(3)、所述第三安装部(4)和所述第四安装部(5)上均设置有定位安装孔(6),所述定位安装孔(6)与车辆上的安装孔相对应;所述操作开口(12)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护板本体(1)可拆卸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基体材料为PP树脂,所述添加剂为阻燃剂、抗氧化剂、相容剂或润滑剂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上设置有四个所述定位安装孔(6),所述第二安装部(3)上设置有四个所述定位安装孔(6),所述第三安装部(4)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定位安装孔(6),所述第四安装部(5)上设置有三个所述定位安装孔(6),所述定位安装孔(6)内设置有定位装置(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通过所述定位装置(7)与车辆前悬挂横梁(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3)通过所述定位装置(7)与车辆散热器下部支撑装置(9)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安装部(4)通过所述定位装置(7)分别与车辆左前翼子板支架(10)以及所述车辆散热器下部支撑装置(9)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广宏杨根山李坤陈丁垚吴祥林任明伟陈国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莘翔机电有限公司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