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用具有负载性能的加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39304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6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用具有负载性能的加固机构,包括底座和加固板,所述底座的上方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前板,所述转轴的上方安置有顶板,所述加固板的左侧固定有侧板,所述弹簧的上方连接有缓冲垫,所述支撑板的内部设置有滑道,所述前板的表面设置有减重槽,所述垫板的内部设置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底座、液压杆和支撑板的设置,使座椅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习惯进行高度上的调节,底座缓冲垫与支撑板缓冲垫均与水平线平行,且底座缓冲垫通过液压杆缓冲垫与支撑板缓冲垫构成升降结构,通过液压杆缓冲垫的伸缩带动支撑板缓冲垫进行竖直方向上的调节,从而带动座椅进行高度上的调节,提升了座椅的舒适度。

A Reinforcement Mechanism with Load Performance for Automobile Seat Applianc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inforcing mechanism with load performance for automobile seat appliances,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nd a reinforcing plate. The upper part of the base is connected with a hydraulic rod, the upper part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ront plate, the upper part of the rotating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top plate, the left side plate of the reinforcing plate is fixed, the upper part of the spring is connected with a cushion pad,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cushion pad. A weight reducing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front plate, and a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in the interior of the cushion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can adjust the height of the seat according to the user's habits by setting the base, the hydraulic rod and the support plate. The cushion pad of the base and the support plate are parallel to the horizontal line, and the cushion pad of the base is composed of a lifting structure through the cushion pad of the hydraulic rod and the cushion pad of the support plate, and the cushion pad of the support plate is driven vertically by the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of the cushion of the hydraulic rod. The adjustment on the seat can drive the seat to adjust the height and improve the comfort of the s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座椅用具有负载性能的加固机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加固机构
,具体为一种汽车座椅用具有负载性能的加固机构。
技术介绍
所谓的汽车座椅是坐车时乘坐的座椅,按照部位的话,大致可以分为: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根据座椅的使用性能,从最早的固定式座椅,一直发展到多功能的动力调节座椅,有气垫座椅、电动座椅、立体音响座椅、精神恢复座椅,直到电子调节座椅,座椅的加固机构就是座椅的支架。然而,现有的座椅支架结构单一,不能对高度进行调节,导致座椅的高度不能根据使用者的习惯进行调节,同时水平方向的位置不能根据使用者的习惯进行调节,生产成本较高,承重力低,导致座椅的负载能力差,使座椅不够稳定,且容易产生抖动,支架的抖动会带动座椅进行抖动,导致驾驶者或乘坐者的驾驶或乘坐体验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用具有负载性能的加固机构,解决了现有的座椅支架结构单一,不能对高度进行调节,导致座椅的高度不能根据使用者的习惯进行调节,同时水平方向的位置不能根据使用者的习惯进行调节,生产成本较高,承重力低,导致座椅的负载能力差,使座椅不够稳定,且容易产生抖动,支架的抖动会带动座椅进行抖动,导致驾驶者或乘坐者的驾驶或乘坐体验受到影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座椅用具有负载性能的加固机构,包括底座和加固板,所述底座的上方连接有液压杆,且液压杆的上方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前板,且前板的上方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上方安置有顶板,所述加固板的左侧固定有侧板,且加固板位于前板的内部,所述加固板的上方安装有垫板,且垫板的上方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方连接有缓冲垫,所述支撑板的内部设置有滑道,且滑道的内部安置有滑块,所述前板的表面设置有减重槽,所述垫板的内部设置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柱。优选的,所述底座与支撑板均与水平线平行,且底座通过液压杆与支撑板构成升降结构。优选的,所述加固板A08的下方连接有加强筋A09,且加固板A08的上方安装有连接杆A10,所述连接杆A10的右侧固定有垫板A11。优选的,所述垫板的上方贴合有弹簧座,且弹簧座的上方安置有弹簧,所述加固板通过加强筋与支撑板固定连接,且加固板通过加强筋与支撑板构成桁架状结构。优选的,所述侧板的表面贴合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表面固定有螺丝,所述侧板通过滑道和滑块与支撑板构成滑动结构,且侧板之间通过支撑板的竖直中心线对称。优选的,所述前板通过转轴与顶板构成转动结构,且减重槽在前板的表面竖直方向上平行分布,并且前板通过减重槽构成凹凸不平结构。优选的,所述顶板通过缓冲垫和弹簧与垫板构成弹性结构,且弹簧通过弹簧座、固定柱和通孔与垫板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底座、液压杆和支撑板的设置,使座椅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习惯进行高度上的调节,底座缓冲垫与支撑板缓冲垫均与水平线平行,且底座缓冲垫通过液压杆缓冲垫与支撑板缓冲垫构成升降结构,通过液压杆缓冲垫的伸缩带动支撑板缓冲垫进行竖直方向上的调节,从而带动座椅进行高度上的调节,提升了座椅的舒适度。2、本技术通过侧板、滑道、滑块和支撑板的设置,可以使座椅进行水平方向的位置调整,侧板缓冲垫通过滑道缓冲垫和滑块缓冲垫与支撑板缓冲垫构成滑动结构,且侧板缓冲垫之间通过支撑板缓冲垫的竖直中心线对称,通过滑块缓冲垫在滑道缓冲垫内部进行移动,带动侧板缓冲垫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从而对座椅的位置进行调节,根据驾驶者握方向盘的习惯来对座椅的位置进行调节,使用方便。3、本技术通过前板、转轴、顶板和减重槽的设置,提升了支架的使用寿命,前板通过转轴与顶板构成转动结构,且减重槽在前板的表面竖直方向上平行分布,并且前板通过减重槽构成凹凸不平结构,通过转轴可以将该支架打开,便于使用者对支架内部的零件进行清理,保证了支架内部环境的整洁,避免了因支架内部的零件受到污染而受到损坏,且减重槽减小了该支架的重量,从而减小了支架的生产成本。4、本技术通过加固板、加强筋和支撑板的设置,使座椅更加稳定,加固板通过加强筋与支撑板固定连接,且加固板通过加强筋与支撑板构成桁架状结构,加固板和加强筋提升了支架的承重力,从而提升了座椅的负载性能。5、本技术通过顶板、缓冲垫、弹簧、弹簧座、固定柱和通孔的设置,提升了驾驶者或乘坐者的驾驶或乘坐体验得到了提升,顶板通过缓冲垫和弹簧与垫板构成弹性结构,且弹簧通过弹簧座、固定柱和通孔与垫板固定连接,弹簧和缓冲垫提供了减震缓冲的作用,使支架受到的力可以得到缓冲,不会一次性受到过大的力而产生抖动,从而使座椅不会发生抖动,使座椅坐起来更加舒适,固定柱和通孔使弹簧座与垫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防止了弹簧脱落的情况,提高了座椅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前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A-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A-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液压杆,3、支撑板,4、前板,5、转轴,6、顶板,7、侧板,8、加固板,9、加强筋,10、连接杆,11、垫板,12、弹簧,13、缓冲垫,14、安装板,15、滑道,16、滑块,17、减重槽,18、螺丝,19、弹簧座,20、通孔,21、固定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一种汽车座椅用具有负载性能的加固机构,包括底座A01和加固板A08,底座A01的上方连接有液压杆A02,且液压杆A02的上方安装有支撑板A03,底座A01与支撑板A03均与水平线平行,且底座A01通过液压杆A02与支撑板A03构成升降结构,通过液压杆A02的伸缩带动支撑板A03进行竖直方向上的调节,使座椅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习惯进行高度上的调节,从而提升了座椅的舒适度,支撑板A03的上方设置有前板A04,且前板A04的上方固定有转轴A05,转轴A05的上方安置有顶板A06,加固板A08的左侧固定有侧板A07,且加固板A08位于前板A04的内部,加固板A08的下方连接有加强筋A09,且加固板A08的上方安装有连接杆A10,连接杆A10的右侧固定有垫板A11,所述加固板A08的左侧固定有侧板A07,且加固板A08位于前板A04的内部,所述加固板A08的上方安装有垫板A11,且垫板A11的上方固定有弹簧A12,弹簧A12的上方连接有缓冲垫A13,侧板A07的表面贴合有安装板A14,且安装板A14的表面固定有螺丝A18,侧板A07通过滑道A15和滑块A16与支撑板A03构成滑动结构,且侧板A07之间通过支撑板A03的竖直中心线对称,通过滑块A16在滑道A15内部进行移动,带动侧板A07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从而对座椅的位置进行调节,支撑板A03的内部设置有滑道A15,且滑道A15的内部安置有滑块A16,前板A04的表面设置有减重槽A17,前板A04通过转轴A05与顶板A06构成转动结构,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座椅用具有负载性能的加固机构,包括底座(A01)和加固板(A0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A01)的上方连接有液压杆(A02),且液压杆(A02)的上方安装有支撑板(A03),所述支撑板(A03)的上方设置有前板(A04),且前板(A04)的上方固定有转轴(A05),所述转轴(A05)的上方安置有顶板(A06),所述加固板(A08)的左侧固定有侧板(A07),且加固板(A08)位于前板(A04)的内部,所述加固板(A08)的上方安装有垫板(A11),且垫板(A11)的上方固定有弹簧(A12),所述弹簧(A12)的上方连接有缓冲垫(A13),所述支撑板(A03)的内部设置有滑道(A15),且滑道(A15)的内部安置有滑块(A16),所述前板(A04)的表面设置有减重槽(A17),所述垫板(A11)的内部设置有通孔(A20),且通孔(A20)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柱(A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用具有负载性能的加固机构,包括底座(A01)和加固板(A0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A01)的上方连接有液压杆(A02),且液压杆(A02)的上方安装有支撑板(A03),所述支撑板(A03)的上方设置有前板(A04),且前板(A04)的上方固定有转轴(A05),所述转轴(A05)的上方安置有顶板(A06),所述加固板(A08)的左侧固定有侧板(A07),且加固板(A08)位于前板(A04)的内部,所述加固板(A08)的上方安装有垫板(A11),且垫板(A11)的上方固定有弹簧(A12),所述弹簧(A12)的上方连接有缓冲垫(A13),所述支撑板(A03)的内部设置有滑道(A15),且滑道(A15)的内部安置有滑块(A16),所述前板(A04)的表面设置有减重槽(A17),所述垫板(A11)的内部设置有通孔(A20),且通孔(A20)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柱(A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用具有负载性能的加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A01)与支撑板(A03)均与水平线平行,且底座(A01)通过液压杆(A02)与支撑板(A03)构成升降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用具有负载性能的加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板(A08)的下方连接有加强筋(A09),且加固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勇石志伟杨根山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莘翔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