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件及应用该连接件的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28355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3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件及应用该连接件的电池模组,该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一个所述电池组的极耳连接;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另一个所述电池组的极耳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相互搭接形成电连接,并且,两者的搭接部位固定连接。该连接件的两个连接部相互搭接形成电连接,并且,两个连接部的搭接部位固定连接,提高该连接件结构的牢固性、稳定性,并且,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连接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连接件及应用该连接件的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在新能源汽车上,电池是其主要的动力源。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的主要形态包括电池模组。在现有技术中,各电池组采用螺栓连接,采用此种连接方式,由于螺栓在震动时容易发生松动,造成内阻增大,电池模组内压差大,并且,需要采用大量的螺栓,导致重量增加,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降低。有鉴于此,亟待提供一种连接电池组的连接件,能够稳定可靠的连接电池组,确保电池模组工作的稳定性,并且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件,该连接件的两个连接部相互搭接形成电连接,并且,两个连接部的搭接部位固定连接,提高该连接件结构的牢固性、稳定性,该连接件能够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加工成本。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该连接件的电池模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件,用于连接两个电池组,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一个所述电池组的极耳连接;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另一个所述电池组的极耳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相互搭接形成电连接,并且,两者的搭接部位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臂板,所述第一臂板用于与对应的所述电池组的极耳连接;第二臂板,所述第二臂板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搭接,且所述第二臂板与所述第一臂板相互平行;和第三臂板,所述第三臂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臂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臂板,且所述第一臂板和所述第二臂板均相对所述第三臂板倾斜预定角度。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端部的上侧面与所述第二臂板的下侧壁贴合搭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端部的下侧面与所述第一臂板的下侧壁在同一平面。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搭接接触面通过导电胶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搭接接触面通过电磁脉冲焊接固定。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铜镀镍板,所述第二连接部为铝镀镍板。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厚度均小于1mm。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以上所述的连接件。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连接件用于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0连接件;11第一连接部;111第一臂板、112第二臂板、113第三臂板;12第二连接部;20第一电池组;21铜镀镍极耳;30第二电池组;31铝镀镍极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并不表示将本技术相关部分的数量限制为“仅此一个”,并且“一个”不表示排除本技术相关部分的数量“多于一个”的情形。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在本文中,“相等”、“相同”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的数值范围不仅包括其两个端点内的整个范围,也包括含于其中的若干子范围。为了解决现有连接件中的两个连接部连接牢固性差,容易出现脱离,并且,加工工艺复杂,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优化的连接件,通过搭接形成电连接,且搭接部位固定连接,从而有效提高了连接件结构的稳定性,简化了连接件加工工艺,降低了制造成本。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连接件用于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连接件10,用于连接两个电池组,包括:第一连接部11,该第一连接部11用于与一个电池组的极耳连接;和第二连接部12,该第二连接部12用于与另一电池组的极耳连接;其中,第一连接部1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12的一端相互搭接形成电连接,并且,两者相互搭接的部位固定连接。上述结构的连接件10,第一连接部11与第二连接部12通过端部搭接的方式形成电连接,在搭接部位固定连接。采用该结构的连接件10,一方面,能够增大两者的连接面积,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在两者的端部通过精细加工工艺加工出多个锯齿,简化了加工工艺,降低了加工成本。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连接部11包括:第一臂板111,该第一臂板111用于与对应的电池组的极耳连接;第二臂板112,该第二臂板112用于与第二连接部12的一端搭接,并且,第二臂板112与上述第一臂板111相互平行;和第三臂板113,该第三臂板113衔接第一臂板111和第二臂板112,具体地,其一端连接第一臂板111,另一端连接第二臂板112,并且,第一臂板111和第二臂板112均相对第三臂板113倾斜预定角度。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第一臂板111、第二臂板112和第三臂板113形成了大致Z型的第一连接部11;或者说,将第一连接部11的一端折弯形成一个能够搭接在第二连接部12的第二臂板112。通过上述结构的第一连接部11,能够对第一连接部11与第二连接部12进行预安装定位,使两者准确的搭接在一起。上述预定角度可根据实际的需求而定,只需使第一连接部11形成大致的Z型结构即可。因此,具体的角度对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并不构成限制。第二连接部12端部的上侧面与第二臂板112的下侧壁贴合搭接,而其下侧面与第一臂板111的下侧壁在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说,上述第一连接部11折弯后,第一臂板111与第二臂板112之间的距离大致为第二连接部12的厚度,从而使得第一臂板111与第二连接部12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上。如此设置,能够避免连接两个电池组时出现倾斜现象,提升了连接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出现的方位词“上、下”均是将连接件10应用于电池模组时的工位为基准,其中,“下”指的是连接件10靠近极耳的方向,即连接件10与极耳连接的一侧,而“上”指的是连接件10背离极耳的方向,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方位词的出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技术方案,对本申请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限制。另需说明的是,上述对第一连接部11进行了优化设计,第二连接部12可为一个平板结构;当然,两者的结构也可互换,即第二连接部12采用上述Z型结构,而第一连接部11为一个平板结构;或者,两者均采用Z型结构进行搭接,并固定连接。对于第一连接部11与第二连接部12的连接可优选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的搭接接触面通过导电胶粘接固定,形成牢固连接的连接件10。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的搭接接触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连接件及应用该连接件的电池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件,用于连接两个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11),所述第一连接部(11)用于与一个所述电池组的极耳连接;和第二连接部(12),所述第二连接部(12)用于与另一个所述电池组的极耳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2)的一端相互搭接形成电连接,并且,两者的搭接部位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件,用于连接两个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11),所述第一连接部(11)用于与一个所述电池组的极耳连接;和第二连接部(12),所述第二连接部(12)用于与另一个所述电池组的极耳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2)的一端相互搭接形成电连接,并且,两者的搭接部位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包括:第一臂板(111),所述第一臂板(111)用于与对应的所述电池组的极耳连接;第二臂板(112),所述第二臂板(112)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2)的一端搭接,且所述第二臂板(112)与所述第一臂板(111)相互平行;和第三臂板(113),所述第三臂板(11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臂板(11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臂板(112),且所述第一臂板(111)和所述第二臂板(112)均相对所述第三臂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群田原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