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45230 阅读:4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6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新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模组,电芯组容纳壳体内设有多个隔板,相邻两隔板之间形成容纳软包电芯组的容纳空间,多个软包电芯组放置在电芯组容纳壳体内,上方设有装配在电芯组容纳壳体上的铜架安装板,铜架安装板上安装有多个铜架,各软包电芯组的正负极分别与铜架相连;壳体盖安装在电芯组容纳壳体上,在电芯组容纳壳体的底面及壳体盖上分别开有多个散热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将单个电芯芯体组装形成动力电池模组,具有拆卸简单、散热效果好的优势;本发明专利技术电芯组容纳壳体、壳体盖及铜架安装板上都分别开有多个通风孔,使得软包电芯电池组通风方式采用由下至上通风,以便更好地对电芯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模组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当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持续攀升,二氧化碳排放中,25%来自汽车。在我国,汽车排放的污染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二,很快会居世界第一,减排二氧化碳的压力将越来越大,而这就是我国发展纯/混合电动力汽车的重要契机。动力电池模组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也是电动汽车主要部件和关键技术。目前,车用动力电池组分为两个方向:铝壳硬包电芯和铝塑膜软包电芯。而相较于硬包电芯,软包电芯质量比能量更高,由于其可变形性较好,安全性能高于硬包电芯,并且由于其不用外壳,少了很多内部隔膜导致其散热更好。基于以上优点,动力电池组的发展重心在很大程度上会向软包电芯方向倾斜。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电池组内部软包电芯组之间并无散热设计,二是软包电芯组内部电芯与隔板材料之间贴合紧密,无法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电池模组存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软包动力电池模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电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组容纳壳体(10)、壳体盖(20)、铜架安装板(30)、铜架(40)及软包电芯组(500),其中电芯组容纳壳体(10)内设有多个隔板(12),相邻两隔板(12)之间形成容纳所述软包电芯组(500)的容纳空间,多个所述软包电芯组(500)放置在电芯组容纳壳体(10)内,上方设有装配在电芯组容纳壳体(10)上的铜架安装板(30),该铜架安装板(30)上安装有多个铜架(40),各所述软包电芯组(50)的正负极分别与铜架(40)相连;所述壳体盖(20)安装在电芯组容纳壳体(10)上,在所述电芯组容纳壳体(10)的底面及壳体盖(20)上分别开有多个散热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组容纳壳体(10)、壳体盖(20)、铜架安装板(30)、铜架(40)及软包电芯组(500),其中电芯组容纳壳体(10)内设有多个隔板(12),相邻两隔板(12)之间形成容纳所述软包电芯组(500)的容纳空间,多个所述软包电芯组(500)放置在电芯组容纳壳体(10)内,上方设有装配在电芯组容纳壳体(10)上的铜架安装板(30),该铜架安装板(30)上安装有多个铜架(40),各所述软包电芯组(50)的正负极分别与铜架(40)相连;所述壳体盖(20)安装在电芯组容纳壳体(10)上,在所述电芯组容纳壳体(10)的底面及壳体盖(20)上分别开有多个散热孔。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容纳壳体(10)相对两侧的上部均开有用于与铜架安装板(30)装配的凹槽A(11),各所述隔板(12)等距地安装在电芯组容纳壳体(10)的底面上。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盖(20)的下表面边缘设有多个用于与电芯组容纳壳体(10)连接的卡扣(22)。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包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盖(20)的下表面上加设有加强筋(23)。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架安装板(30)的边缘设有多个凸块(33),该凸块(33)容置于所述电芯组容纳壳体(10)上部开设的凹槽A(11)内,实现所述铜架安装板(30)与电芯组容纳壳体(10)的装配;所述铜架(40)铆接在所述铜架安装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刚张聪赵伟李永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