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生物生产甜菊糖苷类化合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899892 阅读:5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0 1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利用微生物生产甜菊糖苷类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揭示了甜菊糖苷类化合物异源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应用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GGPPS),古巴焦磷酸合成酶(CDPS)和贝壳烯合成酶(KS)或双功能贝壳烯合酶(CPS/KS),贝壳烯氧化酶(KO),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蛋白(CPR),贝壳烯酸-13α-羟化酶,UGT85C2糖基转移酶,和UGTB1/IBGT糖基转移酶;以及可选地还应用UGT74G1糖基转移酶,和/或UGT76G1糖基转移酶,进行甜菊糖苷类化合物的异源生物合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微生物生产甜菊糖苷类化合物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合成生物学领域;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微生物生产甜菊糖苷类化合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莱鲍迪苷A(RebA)是从甜叶菊(Steviarebaudiana)中提取的新型天然甜味剂,它具有甜度高,热值含量低,稳定性好等特点。莱鲍迪苷A与其它甜菊糖苷相比,它的甜度最高,约为蔗糖的450倍以上,热值仅为蔗糖的1/300。莱鲍迪苷A甜度高、色泽洁白、甜味纯正、无异味,因此它是一种蔗糖以及化学合成甜味剂的天然最佳替代品,被国际上誉为“世界第三糖源”。目前从甜叶菊中分离得到的甜菊糖苷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图1所示,随着R1、R2为不同,产生不同侧链修饰的的甜菊糖苷类化合物,具体见表1。甜菊糖中莱鲍迪苷A含量越高,甜味就越纯正,也就受越多的消费者青睐,因此在甜菊糖生产过程中必须提高产品中莱鲍迪苷A的含量。表1、从甜叶菊分离的甜菊糖苷类化合物目前,甜菊糖苷类化合物已被广泛的用于食品、饮料、医药、化妆品等行业。最新研究表明,甜菊糖苷类化合物还具有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保健作用。因此,甜菊糖苷类化合物的需求在近年来快速增长。目前市场上的莱鲍迪苷A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利用微生物生产甜菊糖苷类化合物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离的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肽是非甜叶菊来源的糖基转移酶,用于催化在甜菊糖苷类化合物的O‑葡萄糖残基的C‑2’再转移上一个糖。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9.29 CN 201210378341.31.一种合成甜菊糖苷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宿主细胞中重组表达非甜叶菊来源的糖基转移酶;所述的非甜叶菊来源糖基转移酶是来源于斯塔摩酵母(Starmerellabombicola)的UGTB1或来源于甘薯(Ipomoeabatatas)的IBGT;所述的来源于斯塔摩酵母的UGTB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41;所述的来源于甘薯的IBGT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51所示;所述的宿主细胞选自:大肠杆菌,毕赤酵母,酿酒酵母;所述的宿主细胞还含有:(a)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b)选自以下(I)或(II)的酶:(I)古巴焦磷酸合成酶和贝壳烯合成酶,(II)双功能贝壳烯合酶,(c)贝壳烯氧化酶,(d)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熊智强李诗渊汪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