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吸能盒属汽车被动安全
,本技术中仿生非牛顿流体吸能块呈前端开口、后端封闭的圆筒状,结构吸能块呈两端开口的圆筒状,两者经连接件固接,由非牛顿流体和发泡聚丙烯混合而成的填充物填充于仿生非牛顿流体吸能块圆筒中,挡板固接于仿生非牛顿流体吸能块前端;仿生吸能槽设于结构吸能块壳体外表面,且沿结构吸能块轴线方向呈螺旋状分布,螺旋线升角为25°-35°,吸能槽深0.5-1.5㎜,吸能槽宽为3-10㎜,吸能槽截面曲线方程为:y=-52.8x4+15.83x3+182x2-95.83x+70,式中:59.5≤|y|≤78.5,59.5≤|x|≤78.5;当汽车发生碰撞时,由于本技术中非牛顿流体吸能块和结构吸能块共同作用,可逐级吸能,故能很好地降低汽车的受损程度。【专利说明】一种汽车吸能盒
本技术属汽车被动安全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低速碰撞吸能盒。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化步伐的推进,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交通事故隐患也急剧上升,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目前汽车朝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吸能盒,其特征在于由挡板(1)、填充物(2)、仿生非牛顿流体吸能块(3)、连接件(4)、结构吸能块(5)和仿生吸能槽(6)组成,其中仿生非牛顿流体吸能块(3)呈前端开口、后端封闭的圆筒状,结构吸能块(5)呈两端开口的圆筒状,仿生非牛顿流体吸能块(3)后端和结构吸能块(5)前端经连接件(4)固接,填充物(2)填充于仿生非牛顿流体吸能块(3)的圆筒中,挡板(1)固接于仿生非牛顿流体吸能块(3)前端;仿生吸能槽(6)设于结构吸能块(5)壳体外表面,且沿结构吸能块(5)轴线方向呈螺旋状分布,螺旋线升角α为25°‑35°,吸能槽深度H为0.5‑1.5㎜,吸能槽宽度C为3‑10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云海,彭杰,庄健,佟金,刘玉成,马圣胜,林福东,柴兴旺,闫志峰,常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