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轮中频淬火感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25433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1 12:32
一种惰轮中频淬火感应器,基体也是开口环形铜感应圈,其主要是在该铜感应圈主要工作部分设垂直插接在铜圈上并列的门字形矽钢片,上述矽钢片的开口均朝向被加热工件,与惰轮外形线直线部分对应的铜感应圈上相邻两矽钢片之间有间隙,而与惰轮R角对应的铜感应圈上相邻的两矽钢片则紧密相邻,同时矽钢片采用高磁通密度导磁片。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现有感应器上设间距不同的矽钢片,即在现有电磁感应基础上通过增加磁场强度将高密度磁力线集中于R角处加深其透热厚度,有效地保证了惰轮中频淬火R角处热形规范,使淬火后的工件各处硬度分布均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感应器结构简单、易制作、拆卸和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惰轮中频淬火感应器,基体也是开口环形铜感应圈,其主要是在该铜感应圈主要工作部分设垂直插接在铜圈上并列的门字形矽钢片,上述矽钢片的开口均朝向被加热工件,与惰轮外形线直线部分对应的铜感应圈上相邻两矽钢片之间有间隙,而与惰轮R角对应的铜感应圈上相邻的两矽钢片则紧密相邻,同时矽钢片采用高磁通密度导磁片。本专利技术在现有感应器上设间距不同的矽钢片,即在现有电磁感应基础上通过增加磁场强度将高密度磁力线集中于R角处加深其透热厚度,有效地保证了惰轮中频淬火R角处热形规范,使淬火后的工件各处硬度分布均匀;本专利技术的感应器结构简单、易制作、拆卸和使用方便。【专利说明】惰轮中频淬火感应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热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采用电磁感应加热工件进行淬火,应用范围比较广,其加热特点是透热深度大,一般在4-5毫米,甚至可达7-8毫米,它比较适合外形平整的工件。对于一些被加热面截面的外形线为折线的工件如惰轮Φ500)等,其凹角处(R角处)恰是重要工作部位,对其硬度深度要求比较高,要接近于其他被加热面的硬化层深度。由于感应器一般是采用开口环形铜感应圈,主要工作部分虽与工件被加热部分外形线相对应,但凹角处透热深度远不及其他被加热面处,由于透热深度不够,只能靠延长加热时间等办法传导透热,这样做的缺点是:1、工件被加热深度不均匀,导致工件淬火后硬度不均匀,甚至变形。2、浪费能源,增加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保证惰轮中频淬火R角处规范热形使淬火后各处硬度分布均匀的惰轮中频淬火感应器。本专利技术的感应器基体也是开口环形铜感应圈,其主要工作部分与工件被加热面截面的外形线基本相对应,在该铜感应圈主要工作部分设垂直插接在铜圈上的若干并列的门字形矽钢片,上述矽钢片的开口均朝向被加热工件,而与开口相反的一端则均朝向铜圈内。最好矽钢片开口宽度与铜感应圈厚度尺寸相匹配,开口深度与铜感应圈宽度尺寸相匹配,使两者连接紧密。为了在相同的时间内使被加热惰轮各处透热温度和深度相同,根据惰轮不同受热面,调整两矽钢片之间以及矽钢片与惰轮之间的距离,即与惰轮外形线直线部分对应的铜感应圈上相邻两矽钢片之间有间隙,最好两矽钢片之间设有相应厚度的绝缘板,而与惰轮R角对应的铜感应圈上相邻的两矽钢片则紧密相邻,同时矽钢片采用高磁通密度导磁片并且是最佳厚度为0.15-0.20毫米薄导磁片;与惰轮外形线直线部分对应的矽钢片端部与感应圈平齐,而与惰轮R角处对应的矽钢片开口深度大于其他部位矽钢片开口深度2-3毫米,这样可使R角处的矽钢片较其他部位的矽钢片向惰轮外凸约2-3毫米。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专利技术在现有感应器上设间距不同的矽钢片,即在现有电磁感应基础上通过增加磁场强度将高密度磁力线集中于R角处加深其透热厚度,有效地保证了惰轮中频淬火R角处热形规范使淬火后的工件各处硬度分布均匀。2、本专利技术的感应器结构简单、易制作、拆卸和使用方便。3、节约能源、降低加工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工作状态主视局剖示意简图。图2是图1中感应器的主视示意简图。图3是图2中矽钢片的主视示意简图。图4是采用现有技术感应器加热的惰轮经淬火后截面的金相图。图5是采用本专利技术感应器加热的惰轮经淬火后截面的金相图。图6是采用本专利技术感应器加热的惰轮经淬火后硬度和深度的验收报告。【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和图2所示的惰轮中频淬火感应器示意简图中,感应器基体是开口环形铜感应圈1,该铜感应圈开口两端分别固定在工作台上的竖直连接板2上,感应圈靠近连板的两端分别设有进出水口 3。感应圈主要工作部分与惰轮4被加热面截面的外形线基本相对应。在该铜感应圈主要工作部分设垂直插接在铜圈上的若干并列的门字形矽钢片5,如图3所示,这些矽钢片开口宽度与铜感应圈厚度尺寸相匹配,开口深度与铜感应圈宽度尺寸相匹配。上述矽钢片的开口均朝向被加热工件,而与开口相反的一端则均朝向铜圈内。与惰轮外形线直线部分对应的铜感应圈上设有厚度I或2_超薄取向硅铁合金矽钢片6 ;两矽钢片之间有I或2毫米间隙,在间隙上设有电木绝缘板7 ;而与惰轮R角对应的铜感应圈上相邻的两矽钢片则紧密相邻,该与惰轮R角处对应的矽钢片采用厚度0.15-0.20毫米超薄取向高磁通密度导磁片8,与惰轮外形线直线部分对应的矽钢片端部与感应圈平齐,而与惰轮R角处对应的矽钢片开口深度大于其他部位矽钢片开口深度3毫米,这样可使R角处的矽钢片较其他部位的矽钢片向惰轮外凸约3毫米。在感应圈设矽钢片的两端分别插接有开口宽度与感应圈厚度尺寸相同的固 定板9以便为两端的矽钢片定位。从图4所示的采用现有技术感应器加热的惰轮经淬火后截面的金相图中可以看出,工件深色区域为淬火区域,厚度不均匀,特别是R角处淬火深度较其他部位浅,甚至有些变形。从图5所示的采用本专利技术感应器加热的惰轮经淬火后截面的金相图中可以看出,工件两侧上部深色区域10为淬火区域,厚度均匀,R角处淬火深度与其他部位相同,工件没有变形。图6是某欧洲客户对采用本专利技术感应器加热并经淬火后工件硬度和深度作出的验收报告,从报告的数据以及通过这些数据绘制的图中都可看出R角处与其他部位淬火深度基本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惰轮中频淬火感应器,基体是开口环形铜感应圈,其主要工作部分与工件被加热面截面的外形线基本相对应,其特征在于:在该铜感应圈主要工作部分设垂直插接在铜圈上并列的门字形矽钢片,上述矽钢片的开口均朝向被加热工件,与惰轮外形线直线部分对应的铜感应圈上相邻两矽钢片之间有间隙,而与惰轮R角对应的铜感应圈上相邻的两矽钢片则紧密相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惰轮中频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矽钢片开口宽度与铜感应圈厚度尺寸相匹配,开口深度与铜感应圈宽度尺寸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惰轮中频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与惰轮R角处对应的矽钢片厚度为0.15-0.20毫米超薄取向高磁通密度导磁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惰轮中频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与惰轮外形线直线部分对应的矽钢片端部与感应圈平齐,而与惰轮R角处对应的矽钢片向惰轮外凸约2-3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惰轮中频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两矽钢片之间的间隙设有相应厚度绝缘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惰轮中频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在感应圈设矽钢片的两端分别插接有开口宽度与感应圈厚度尺寸相同的固定板。【文档编号】C21D1/42GK103667662SQ201310618577【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9日 【专利技术者】尹德才 申请人:大连热处理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惰轮中频淬火感应器,基体是开口环形铜感应圈,其主要工作部分与工件被加热面截面的外形线基本相对应,其特征在于:在该铜感应圈主要工作部分设垂直插接在铜圈上并列的门字形矽钢片,上述矽钢片的开口均朝向被加热工件,与惰轮外形线直线部分对应的铜感应圈上相邻两矽钢片之间有间隙,而与惰轮R角对应的铜感应圈上相邻的两矽钢片则紧密相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德才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热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