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95931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2 0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性驱动器。该线性驱动器能够可靠地防止永磁体受损。在第一线性驱动器中,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的在径向上的间隙的宽度或在旋转方向上的间隙的宽度均小于永磁体与磁极部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在第二线性驱动器中,在设置有线圈的固定部或可动部中的任一方设置有平板状的永磁体,上述线圈产生使可动部往返运动的磁通量,并且在另一方上平坦地形成与永磁体相对且作为磁极面的相对面。在第三线性驱动器中,卡合凸部和卡入部均配置在永磁体的磁力作用于磁极部的方向上,并且卡入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朝向永磁体对磁极部作用磁力的方向的缺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性驱动器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9年10月22日、申请号为200980141570.X、专利技术名称为“线性驱动器”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性驱动器。
技术介绍
以往,有人提出了下述专利文献I所示的线性驱动器。在该线性驱动器中,作为固定元件的构成零件的内芯在外侧面上配置有永磁体。另外,作为可动元件的构成零件的外芯具有一部分向外芯的内侧突出的磁极部。该磁极部和永磁体隔着在径向上具有规定宽度的间隙相对配置。此外,该线性驱动器具有板簧,该板簧使作为固定元件的构成零件的轴与外芯同轴且同心地支承该轴,且使外芯相对于轴沿推力方向往返运动地弹性支承外芯。专利文献I所示的线性驱动器由于无需用推力轴承等支承轴,因此能够减小由轴与推力轴承的摩擦而产生的机械损耗。但是,在为了扩大可动元件的可动范围而使用低刚性的板簧的情况下,可动元件的径向的刚性下降。因此,存在的问题是,例如在自设置有线性驱动器的其他设备对线性驱动器作用有与可动元件的往返运动方向不同的方向的力的情况下,可动元件沿径向位移,可动元件的磁极部与固定元件的永磁体碰撞而损坏永磁体。另外,在可动元件反复沿径向位移的情况下,也存在板簧因发生金属疲劳而受损的问题。另外,通常磁极部与永磁体之间的间隔较小(例如为Imm以下),因此很难在磁极部与永磁体之间插入橡胶片材等缓冲件。另外,即使在能够插入橡胶片材等的情况下,也必须将该橡胶片材等粘接在磁极部或永磁体上,因此存在材料成本、组装成本增加的问题。另外,自以往公知各种将固定部和可动部配置在同一个轴心上且能使可动部相对于固定部沿推力方向往返动作的线性驱动器。将相对而言可动部配置外侧的类型称作外部可动型线性驱动器,将相对而言可动部配置在内侧的类型称作内部可动型线性驱动器。通常,线性驱动器在设置有线圈的固定部或可动部中的任一方设置有永磁体,在另一方的与永磁体隔开规定的间隔地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磁极面,上述线圈产生用于使可动部往返运动的磁通量。无论是在外部可动型线性驱动器还是在内部可动型线性驱动器中,通常永磁体都是被加工成以轴为中心的局部圆弧状的弓形磁铁,与该种弓形的永磁体隔开规定间隔地相对的磁极面也形成为能使永磁体的弓形结构沿径向平行移动的、以轴为中心的局部圆弧状(关于外部可动型线性驱动器,例如参照日本特愿2009-071553,关于内部可动型线性驱动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采用该种结构的理由之一是因为,由于应用加工性和组装容易性优异的大致为圆柱状的构件为轴,因此形成为轴承能够绕轴的轴向倾动(错位)的状态,在轴承发生了倾动时,能够防止永磁体与磁极面相互碰撞。但是,弓形的永磁体要求较高的加工精度且加工费较高,而且与单纯的平板状的永磁体相比,弓形的永磁体的磁体的使用量和加工时的废弃量也相对较多,由此导致成本的增加。线性驱动器本身是零件件数比较少的装置,在该种线性驱动器整体的成本中,永磁体的成本所占的比例较大,永磁体的成本的降低也能对线性驱动器整体的成本的降低做出很大的贡献。最近,在汽车行业中,考虑到环境问题,正在推进车体的轻型化、怠速的低转速化、或可变汽缸发动机等的改善方案,但这些方案均会使车体振动增大,使乘车舒适性下降。因此,研究出了一种主动质量阻尼器(Active Mass Damper,减振机构),该主动质量阻尼器利用线性驱动器使配置在车体的适当位置上的配重件(weight)主动移动,从而利用其反作用力抑制车体振动,当导入该种减振机构时,在自汽车行业中特别强烈地希望能够降低线性驱动器本身的成本。此外,以往有人提出了下述专利文献3所示的线性驱动器。在该线性驱动器中,在作为固定元件的构成零件的外芯的内表面的鼓出部分的前端配置有永磁体,在该鼓出部分上卷绕有线圈。另外,作为可动元件的构成零件的内芯具有磁极部。并且,该磁极部和永磁体沿径向隔开规定间隙地相对配置。此外,该线性驱动器具有一对板簧,该板簧使作为可动元件的构成零件的轴与外芯同轴且同心地支承该轴,且使轴相对于外芯沿推力方向往返运动地弹性支承该轴。从轴的轴向看去,板簧形成为“8”字形。并且,在“8”字形的交差位置形成有轴的贯穿孔。另外,“8”字形的上下的贯穿开口部(环状部)形成为能供线圈通到内侧的大小。此夕卜,在板簧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且上下方向的中心线上形成有供将板簧安装在固定元件上的较小的圆孔。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线性驱动器的组装作业中,当使轴以贯穿于内芯中心的状态位于外芯的内部时,在设置在固定元件上的永磁体上磁力吸弓I有可动元件的磁极部,上述的规定间隙、即用于使磁极部和永磁体相对配置的间隙消失。在该间隙消失时,可能使永磁体受损。并且,在该状态(固定元件和可动元件未处于同一个轴心的状态)下,板簧的各圆孔和与该各圆孔相对应地设置的外芯的通孔发生错位,因此不容易插入用于连接外芯和板簧的螺栓,因此存在难以将板簧安装在外芯上的问题。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7-13535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4-34396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2006-22019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防止永磁体受损的线性驱动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完全不需要其他缓冲件等地能够可靠地防止磁铁和板簧受损的线性驱动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基于不使用弓形的永磁体的崭新的技术构思,提供一种能够不损坏永磁体地有效降低成本的线性驱动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驱动器,在该线性驱动器的组装作业中,当安装板簧时,即使形成为在永磁体上磁力吸引有磁极部且固定元件和可动元件不在同一个轴心上的状态,也能不损坏永磁体地,简单地矫正该状态而使固定元件和可动元件处于同一个轴心上。本专利技术的线性驱动器包括:固定元件和可动元件,该固定元件配置在径向内侧,该可动元件配置在径向外侧,或者该固定元件配置在径向外侧,该可动元件配置在径向内侧;永磁体,其设置在上述固定元件和可动元件中的一方上;磁极部,其设置在固定元件和可动元件中的另一方上,且与上述永磁体隔开规定间隙地在径向上相对地配置;板簧,其以使固定元件和可动元件位于同一个轴心上的方式支承该固定元件和可动元件,且以使可动元件能够相对于固定元件沿轴向往返运动的方式弹性支承该可动元件,该线性驱动器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抵接部,其设置在上述固定元件和可动元件中的一方上;第二抵接部,其设置在上述固定元件和可动元件中的另一方上,且设置在沿上述径向或沿以上述轴心为中心的旋转方向能与上述第一抵接部抵接的位置上,上述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的在上述径向上的间隙的宽度、或在上述旋转方向上的间隙的宽度分别小于上述永磁体与上述磁极部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在上述结构中,在自设置有线性驱动器的其他设备对线性驱动器作用有与可动元件的往返运动方向不同的方向的力的情况下,永磁体和磁极部靠近,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相对靠近地位移。并且,在上述结构中,分别比永磁体与磁极部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小地设定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的在径向上的间隙的宽度、或在旋转方向上的间隙的宽度。因而,在永磁体和磁极部接触之前(到永磁体和磁极部抵接为止),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接触。这样,在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接触时,永磁体和磁极部的进一步的靠近被限制,磁极部不会与永磁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性驱动器,其特征在于,该线性驱动器包括:固定部和可动部,该固定部与可动部配置在同一个轴心上,该可动部能够相对于该固定部往返运动;轴,其作为上述轴心;轴承,其夹装在上述固定部与上述可动部之间而以使该轴不能旋转的方式支承该轴,且在限制了上述固定部和上述可动部在与上述轴的轴向正交的面上移动的状态下,能够沿推力方向进行动作,该线性驱动器在设置有线圈的上述固定部和上述可动部中的任一方上设置有平板状的永磁体,并且在设置有线圈的上述固定部和上述可动部中的另一方上平坦地形成与上述永磁体相对且作为磁极面的相对面,上述线圈用于产生使上述可动部往返运动的磁通量。

【技术特征摘要】
2008.10.22 JP 2008-272335;2009.03.24 JP 2009-07151.一种线性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该线性驱动器包括: 固定部和可动部,该固定部与可动部配置在同一个轴心上,该可动部能够相对于该固定部往返运动; 轴,其作为上述轴心; 轴承,其夹装在上述固定部与上述可动部之间而以使该轴不能旋转的方式支承该轴,且在限制了上述固定部和上述可动部在与上述轴的轴向正交的面上移动的状态下,能够沿推力方向进行动作, 该线性驱动器在设置有线圈的上述固定部和上述可动部中的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川洋藤井隆良福永崇尾上孝志
申请(专利权)人:昕芙旎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