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振动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54782 阅读:662 留言:1更新日期:2014-03-10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包括机壳、与机壳固定连接的底盖、以及设置于机壳内的弹性组件、振动锤、线圈、以及柔性电路板;所述弹性组件固定在所述振动锤与机壳的顶壁之间;所述线圈固定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并环绕在振动锤的外周围;所述柔性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底盖上;所述振动锤包括振子、以及固定地套设在振子外周的磁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线性振动马达中的振动锤包括振子与固定的套设在振子外周的磁石,其结构简单,易于组装,在组装的过程中可节省人力和治具设备。并且,此种结构的振动锤可最大化利用磁石和线圈,提升马达扭力和效率,达到节能的效果,符合环保理念。(*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性振动马达
本技术涉及一种振动马达,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上的线性振动马达。
技术介绍
参照图1,目前线性振动马达包括的线性马达振动锤通常采用振子I外置,屏蔽环2与磁石3依次套设在振子I内,参照图1:所述振子I套设在所述屏蔽环2的外表面,所述屏蔽环2套设在磁石3的外表面,形成一整体。然后在再将所述整体安装在线性马达内,此种线性马达的结构较复杂,且组装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的线性振动马达。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包括机壳、与机壳固定连接的底盖、以及设置于机壳内的弹性组件、振动锤、线圈、以及柔性电路板;所述弹性组件固定在所述振动锤与机壳的顶壁之间;所述线圈固定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并环绕在振动锤的外周围;所述柔性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底盖上;所述振动锤包括振子、以及固定地套设在振子外周的磁石;所述振子与弹性组件固定连接,并与底盖相对设置;所述磁石内开设有一个形状大小与振子相同的通孔,该通孔内固定地镶嵌所述振子。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实现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振动锤还包括导柱,所述导柱的一端固定在机壳的顶壁上,另一端穿过所述弹性组件并与所述振子活动连接。实现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振子在其轴向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导向孔;该导向孔内活动地安装所述导柱。实现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线圈环绕在所述磁石的外周围,并与所述磁石之间形成一间隙。实现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固接部、第二固接部以及固接在第一固接部与第二固接部之间的弹片,所述第一固接部与第二固接部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且所述第一固接部与第二固接部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弹片位于所述间隙内。实现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第一固接部的中间开设有第一通孔,以及环绕地开设在第一通孔周围的若干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振子配合;所述第一固接部固定在所述振子的一个端面上。实现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振子的一个端面上垂直地形成有数量与所述连接孔相等的固接柱,每个所述固接柱与一个所述连接孔配合。实现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第二固接部为中空的环形结构,并且第二固接部周围的环形壁上开设有若干固定孔,通过固定孔与机壳的顶壁固定连接。实现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弹片呈弯曲迂回形。实现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是:还包括吸振块,所述吸振块固定在所述底盖上,并与所述振动锤相对设置;所述吸振块与所述振子相对设置,并且两者之间形成一间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涉及的线性振动马达中的振动锤包括振子与固定的套设在振子外周的磁石,相对现有技术,其结构简单,易于组装,在组装的过程中可节省人力和治具设备。并且,线圈套设在磁石外周围的结构使得振动锤可最大化利用磁石和线圈,提升马达扭力和效率,达到节能的效果,符合环保理念。同时,通过一导柱为振子运动导向,使得振动锤运动路径限定,运动更有规律,工作效果更好。同时,所述吸振块能有效地减少振动锤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减缓振动锤对机壳的缓冲作用。所述吸振块与磁石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能有效的提高吸振块的减震效果O【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振动锤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线性马达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线性马达剖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具体实施例:参照图2与图3,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包括机壳10、与机壳10固定连接的底盖20、以及设置于机壳10内的弹性组件30、振动锤40、线圈50、以及FPC(柔性电路板)60。所述机壳10内开设有一容置空间11,所述容置空间11贯穿机壳10的底端,所述弹性组件30、振动锤40、线圈50、以及FPC60均设置于容置空间11内。所述机壳10顶壁的中间开设有一定位孔12,该定位孔12与所述容置空间11连通。所述底盖20固定在所述机壳10的底端并将该容置空间11封闭。所述弹性组件30固定在所述机壳10的顶壁与振动锤40之间。所述线圈50固定在所述FPC60上,并环绕在振动锤40的外周围。所述FPC60固定在所述底盖20上。所述弹性组件30包括第一固接部31、第二固接部32以及固接在第一固接部31与第二固接部32之间的弹片33。所述第一固接部31直径较第二固接部32小,且该二固接部分别位于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上,使得第一固接部31与第二固接部32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34。所述弹片33位于所述第一间隙34内。所述第一固接部31的中间开设有第一通孔310,以及形成在第一通孔310周围的外周壁311。所述外周壁311上开设有若干连接孔312,所述连接孔312与所述振动锤40配合。所述第二固接部32为中空的环形结构,并且第二固接部32周围的第一环形壁321上开设有若干固定孔322,通过固定孔322与机壳10的顶壁的定位柱(图未示)固定连接,并利用铆合治具铆合,使得所述第二固接部32与机壳10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片33呈弯曲迂回形。所述振动锤40包括振子41、固定地套设在振子外41周的磁石42以及套设在振子41内部的导柱43。所述振子41的一个端面与弹性组件30的第一固接部31固定连接,另一端面与底盖20相对设置,且与底盖20之间形成一缓冲空间44。所述振子41与第一固接部31固定连接的端面上垂直地形成有数量与所述连接孔312相等的固接柱411,每个固接柱411固定地穿设在一个所述连接孔312内,利用铆合治具铆合,使得所述第一固接部31固定在所述振子41上。所述振子41沿其轴线方向上的中间开设有导向孔412,该导向孔412贯穿振子41沿其轴线方向上的两个端面,用于与导柱43配合。所述磁石42沿其轴线方向上的中间开设有一个形状大小与振子41相同的第二通孔420 ;该第二通孔420用于镶嵌所述振子41,使得所述振子41固定地安装在磁石42内。所述导柱43的一端固定地镶嵌在所述机壳10顶壁的定位孔12内,另一端穿过所述弹性组件30并活动地套设在振子41的导向孔412内,使得所述振动锤40可沿着导柱43做往返运动。所述线圈50垂直地固定在所述FPC60上,并与所述FPC60电连接,所述线圈50环绕在所述磁石42的外周围,并与所述磁石42之间形成第二间隙51。所述FPC60又称软板、柔性电路板,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的特点。该FPC60上开设有第三通孔61,并在第三通孔61的外周形成第二环形壁62所述第二环形壁62的一个表面与底座固定连接,另一相对的表面与所述线圈50固定连接。此外,本实施例的线性振动马达还可包括一吸振块70,所述吸振块70设置在所述缓冲空间44内,并与所述底盖20固定连接,并位于第三通孔61内。所述吸振块70与所述振子41相对设置,并且两者之间形成有第三间隙71。所述吸振块70可为柔性的材料制成,例如海绵等。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所述FPC通电后,使得所述线圈也通电,在第一间隙内产生磁极相互变化的磁场,该磁极相互变化的磁场与磁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包括机壳、与机壳固定连接的底盖、以及设置于机壳内的弹性组件、振动锤、线圈、以及柔性电路板;所述弹性组件固定在所述振动锤与机壳的顶壁之间;所述线圈固定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并环绕在振动锤的外周围;所述柔性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底盖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锤包括振子、以及固定地套设在振子外周的磁石;所述振子与弹性组件固定连接,并与底盖相对设置;所述磁石内开设有一个形状大小与振子相同的通孔,该通孔内固定地镶嵌所述振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包括机壳、与机壳固定连接的底盖、以及设置于机壳内的弹性组件、振动锤、线圈、以及柔性电路板;所述弹性组件固定在所述振动锤与机壳的顶壁之间;所述线圈固定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并环绕在振动锤的外周围;所述柔性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底盖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锤包括振子、以及固定地套设在振子外周的磁石;所述振子与弹性组件固定连接,并与底盖相对设置;所述磁石内开设有一个形状大小与振子相同的通孔,该通孔内固定地镶嵌所述振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锤还包括导柱,所述导柱的一端固定在机壳的顶壁上,另一端穿过所述弹性组件并与所述振子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在其轴向上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导向孔;该导向孔内活动地安装所述导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环绕在所述磁石的外周围,并与所述磁石之间形成一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固接部、第二固接部以及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田中韩彪郭鹏余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华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陕西省西安市电信] 2014年09月25日 11:34
    联络沟通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