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圈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08872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音圈马达,上弹簧片位于所述机壳的外部,通过塑料框架与机壳的上表面固定,从而改善了机壳内部空间的拥挤状况,有效的保证马达的精度,降低了机壳的设计难度和制造难度,并且,在将上弹簧片设置在机壳外部的同时,采用塑料框架定位,使得整个马达小型化、轻薄化;上弹簧片和下弹簧片分别分为内圈和外圈,内圈与镜头载体固定,外圈则分别与机壳上表面、底座上表面固定,镜头载体通过上下簧片与机壳上表面固定,从而,在通电时线圈与镜头载体一起运动时,弹簧的弹力和电磁力相匹配,通过电流的控制精确控制镜头的移动量,弹簧采用的是中心对称结构,移动时,保证镜头的光轴在移动过程中的偏移角度最小,保证了自动对焦的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Voice coil mot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voice coil motor, external spring is positioned in the casing, the fixed surface through the plastic frame and the casing, thereby improving the congestion inside the shell space,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accuracy of the motor casing,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difficulty, and, in the spring will be on set in the outside of the cabinet at the same time, the plastic frame, which makes the motor small and thin; on the leaf spring and the lower spring leaf are respectively divided into inner and outer ring, the inner ring and the outer ring are respectively fixed lens carrier, and the surface of the base, a fixed surface, the lens carrier fixed on the surface of reed and shell by then, when energized coil and the lens carrier movement, spring force and electromagnetic force to match the amount of current moves through the precise control of the lens, The spring adopts a center symmetrical structure, and when moving, it ensures that the optical axis of the lens has the least deviation angle during movement, and ensures the automatic focus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音圈马达
本技术涉及一种音圈马达,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便携式消费性电子产品中的音圈马达,属于微型马达

技术介绍
目前,摄影摄像装置在手机、IPAD、个人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普及应用,随着移动网络通讯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已经习惯性用移动通信工具随时记录自己身边的影像资料,发送到网络上面,形成自己的微博,供自己的朋友群参考。通讯工具和移动电脑上的摄影摄像装置越来越多的用到自动对焦音圈马达,音圈马达已经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标准配置。自动对焦音圈马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并正在向高像素化、小型化以及轻薄化方向发展。为了实现小型化以及轻薄化,市面上现有的音圈马达产品其弹簧片多大安装在机壳的内部,通过点胶或者其他方式与机壳的内部固定,而机壳的内部同时还需要安装永磁体、线圈以及镜头承载体等部件,在小型化以及轻薄化的要求下,机壳内部空间非常拥挤,给安装带来很大不便,并且给机壳的设计和制造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如何同时实现自动对焦音圈马达产品的小型化、轻薄化与安装的便利性是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音圈马达产品无法同时实现小型化、轻薄化与安装便利性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小型、轻薄且安装便利的自动对焦音圈马达。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精度较高的自动对焦音圈马达。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对焦音圈马达,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内部安装有永磁体、线圈以及相机承载体镜头承载体,所述线圈和所述相机承载固定连接以在通电时在磁场力的作用下两者同时沿着所述机壳的轴向移动进而实现相机的自动对焦,还包括上弹簧片和下弹簧片,所述上弹簧片的内圈通过第一固定结构与相机承载体镜头承载体的上部连接,所述上弹簧片的外圈通过塑料框架与机壳的外部上表面连接;所述下弹簧片的内圈通过第二固定结构与相机承载体镜头承载体的下部连接,所述下弹簧片的外圈通过底座与机壳的外部下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成型在上弹簧片的所述内圈上的若干个第一对位孔以及成型在所述镜头承载体上部的与所述第一对位孔一一对应卡和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成型在下弹簧片的所述内圈上的若干个第二对位孔以及成型在所述镜头承载体下部的与所述第二对位孔一一对应卡和的第二凸起。所述永磁体为四个,分别安装在所述机壳的四个角的内壁上,所述永磁体的N极朝向所述机壳的中心线,S极朝向所述机壳的内壁。所述上弹簧片的所述内圈上设置四组弹簧,四组所述弹簧分别位于所述内圈的四个角上,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内圈的对角线的两端,且相对所述内圈的中心对称。所述塑料框架的面向所述上弹簧片的表面上设置定位凸台和/或定位凹槽,所述机壳外部上表面以及所述上弹簧片的外圈上设置定位凹槽和/或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插入所述定位凹槽内以实现所述塑料框架和所述机壳的固定连接。所述下弹簧片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上分别固定端子,所述端子与所述线圈上的引线端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两个角上分别设置弹簧,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内圈的对角线的两端,且相对所述内圈的中心对称。所述下弹簧片的外圈上设置凹槽,所述底座上设置能够插入所述凹槽内的凸台,所述凹槽和所述凸台插接实现所述底座和所述下弹簧片的固定。本技术提供的音圈马达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音圈马达,上弹簧片位于所述机壳的外部,通过塑料框架与机壳的上表面固定,从而改善了机壳内部空间的拥挤状况,降低了机壳的设计难度,并且,采用塑料框架定位,使得整个马达小型化且轻薄;上弹簧片和下弹簧片分别分为内圈和外圈,内圈与镜头承载体固定,外圈则分别与机壳上表面和底座的上表面固定,从而,在通电时线圈与镜头载体一起运动时,弹簧的弹力和电磁力相匹配,通过电流的控制精确控制镜头的移动量,由于上下弹簧采用的是中心对称结构,在镜头移动过程中,保证镜头的光轴在移动过程中的偏移角度最小,保证了自动对焦的效果。2.本技术提供的音圈马达,通过凸台对位孔进行定位,定位方式简单,并且凸台插入对比孔中节约了定位空间,有利于马达的轻薄化以及小型化。3.本技术提供的音圈马达,所述永磁体为四个,分别安装在所述机壳的四个角的内壁上,所述永磁体的N极朝向所述机壳的中心线,S极朝向所述机壳的内壁。这样可以保证通电时,产生均匀的磁场力,从而便于提高马达精度。4.本技术提供的音圈马达,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内圈的对角线的两端,且相对所述内圈的中心对称,可以保证通电时,弹簧被均匀的拉伸,进一步提高控制精度,且不会产生摇晃。5.本技术提供的音圈马达,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两个角上分别设置弹簧,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内圈的对角线的两端,且相对所述内圈的中心对称。保证下弹簧片的弹簧被均匀拉伸,更进一步提高控制精度。【附图说明】为了使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实施例1中音圈马达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音圈马达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上弹簧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下弹簧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1音圈马达的原理图;图中附图标记表不为:1-机壳;2a、2b、2c、2d_永磁体;3-线圈;4_镜头承载体;5_上弹簧片;51_第一对位孔;53_定位凹槽;6_下弹簧片;61_第二对位孔,62-第一部分;63_第二部分;52、64_弹簧;65_凹槽;7_塑料框架;8_底座;9_端子。【具体实施方式】如I和图2所不,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对焦音圈马达,包括机壳I,所述机壳I为具有内腔的正方形壳体,所述机壳I的内部安装有四个永磁体、线圈3以及镜头承载体4,线圈3和镜头承载体4通过胶粘或者其他方式固定连接,以在通电时在磁场力的作用下两者同时沿着所述机壳I的轴向移动进而实现相机的自动对焦。具体地,所述永磁体2a、2b、2c以及2d分别安装在所述机壳I的四个角的内壁上,所述永磁体的S极朝向所述机壳I的中心线,N极朝向所述机壳I的内壁,线圈3也安装在所述机壳I的内部,所述线圈3的外壁与四个所述永磁体2a、2b、2c以及2d的内壁分别保留一定间隙。所述音圈马达还包括上弹簧片5和下弹簧片6,上弹簧片5和下弹簧片6分别分为内圈和外圈,内圈是指靠近机壳I中心线的部分,外圈是指与内圈连接的靠近机壳I的侧壁的部分,所述上弹簧片5的内圈通过第一固定结构与镜头承载体4的上部连接,所述上弹簧片5的外圈通过塑料框架7与机壳I的外部上表面连接;所述下弹簧片6的内圈通过第二固定结构与镜头承载体4的下部连接,所述下弹簧片6的外圈与底座8固定连接,为了提高马达的整体紧凑性,所述底座8与所述机壳I的下表面固定。本实施例提供的音圈马达,上弹簧片5所述机壳I的外部通过塑料框架7与机壳I的上表面固定,从而改善了机壳I内部空间的拥挤状况,降低了机壳I的设计难度,并且,在将上弹簧片5设置在机壳I外部的同时,采用塑料框架7定位,使得整个马达小型化且轻薄;所述上弹簧片5和下弹簧片6的内圈分别与镜头承载体4固定,外圈则分别与机壳I上表面和下表面固定,从而,在线圈3与镜头承载体4 一起运动时,内圈被拉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音圈马达,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的内部安装有永磁体、线圈(3)以及镜头承载体(4),所述线圈(3)和所述镜头承载体(4)固定连接以在通电时在磁场力的作用下两者同时沿着所述机壳(1)的轴向移动进而实现镜头的自动对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弹簧片(5)和下弹簧片(6),所述上弹簧片(5)的内圈通过第一固定结构与镜头承载体(4)的上部连接,所述上弹簧片(5)的外圈通过塑料框架(7)与机壳(1)的外部上表面连接;所述下弹簧片(6)的内圈通过第二固定结构与镜头承载体(4)的下部连接,所述下弹簧片(6)的外圈与底座(8)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音圈马达,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I)的内部安装有永磁体、线圈(3)以及镜头承载体(4),所述线圈(3)和所述镜头承载体(4)固定连接以在通电时在磁场力的作用下两者同时沿着所述机壳(I)的轴向移动进而实现镜头的自动对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弹簧片(5)和下弹簧片(6),所述上弹簧片(5)的内圈通过第一固定结构与镜头承载体(4)的上部连接,所述上弹簧片(5)的外圈通过塑料框架(7)与机壳(I)的外部上表面连接;所述下弹簧片(6)的内圈通过第二固定结构与镜头承载体(4)的下部连接,所述下弹簧片(6)的外圈与底座(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成型在上弹簧片(5)的所述内圈上的若干个第一对位孔(51)以及成型在所述镜头承载体(4)上部的与所述第一对位孔(51) —一对应卡和的第一凸起。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成型在下弹簧片(6 )的所述内圈上的若干个第二对位孔(61)以及成型在所述镜头承载体(4 )下部的与所述第二对位孔(61) —一对应卡和的第二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2)为四个,分别安装在所述机壳(I)的四个角的内壁上,所述永磁体的S极朝向所述机壳(I)的中心线,N极朝向所述机壳(I)的内壁。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绍平方绍彬陈实李中平张芮泽许能华
申请(专利权)人: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