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铸造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飞轮广泛运用在汽车领域,飞轮现在的生产方式多采用铸造,而通常的铸造方式如下所述,即:采用潮沙金属模进行造型,按常规浇铸的补缩系统布置浇口、冒口,这种铸造方式的缺陷是能耗大,废工废时,铁水利用率太低,且铸造缺陷较多,如夹砂、夹渣、气孔、疏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成本低的,并解决传统铸造方法存在的气孔、夹渣等铸造缺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其工艺步骤如下:a、制上砂壳:在一台射芯机上制作,从而得到上砂壳(S);b、制下砂壳:在另一台结构相同的射芯机上制作,从而得到下砂壳(X);每台所述射芯机包括机架(I)和两个芯盒,其中机架(I)顶部固设有一个顶部敞口的储砂仓(2),该储砂仓的出砂口通过一根软管(3 )与射砂仓(4 )的进砂口连通,该射砂仓(4 )的出砂口固设有两个射砂嘴(5),且射砂仓(4)可在射砂仓移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移动;所述射砂仓(4)的进砂端固设有一根高压气管(6)和一个第一气缸(7),其中高压气管(6)与射砂仓(4)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飞轮的铸造方法,其工艺步骤如下:a、制上砂壳:在一台射芯机上制作,从而得到上砂壳(S);b、制下砂壳:在另一台结构相同的射芯机上制作,从而得到下砂壳(X);每台所述射芯机包括机架(1)和两个芯盒,其中机架(1)顶部固设有一个顶部敞口的储砂仓(2),该储砂仓的出砂口通过一根软管(3)与射砂仓(4)的进砂口连通,该射砂仓(4)的出砂口固设有两个射砂嘴(5),且射砂仓(4)可在射砂仓移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移动;所述射砂仓(4)的进砂端固设有一根高压气管(6)和一个第一气缸(7),其中高压气管(6)与射砂仓(4)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伸到射砂仓(4)内腔中,该伸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轮的铸造方法,其工艺步骤如下: a、制上砂壳:在一台射芯机上制作,从而得到上砂壳(S); b、制下砂壳:在另一台结构相同的射芯机上制作,从而得到下砂壳(X);每台所述射芯机包括机架(1)和两个芯盒,其中机架(1)顶部固设有一个顶部敞口的储砂仓(2),该储砂仓的出砂口通过一根软管(3 )与射砂仓(4 )的进砂口连通,该射砂仓(4 )的出砂口固设有两个射砂嘴(5),且射砂仓(4)可在射砂仓移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移动;所述射砂仓(4)的进砂端固设有一根高压气管(6)和一个第一气缸(7),其中高压气管(6)与射砂仓(4)的内腔相通,所述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伸到射砂仓(4)内腔中,该伸入端固设有一个能将射砂仓(4)进砂口堵住的堵块;所述两个芯盒可在芯盒移动控制机构的带动下相对移动,这两个芯盒上均设有加热管(8); 所述储砂仓(2)呈竖直设置,其进砂口朝上,出砂口朝下;所述两个芯盒位于储砂仓(2)下方,这两个芯盒呈左右并排设置,具体为左芯盒(9)和右芯盒(10),且右芯盒(10)的顶部对应所述射砂嘴(5 )开有进砂口 ; C、制作浇口:在浇口模具内放入型砂,加热后制得浇口 ; d、合模:先将步骤b中制得的下砂壳(X)放入预先制作好的下铁壳(XT)内,该下铁壳内腔的形状与下砂壳(X)外壁的形状相吻合,然后在下砂壳(X)的顶部盖上所述步骤a中制得的上砂壳(S),该上砂壳下部圆盘部的底面与下砂壳(X)的顶面贴合,这两个砂壳的轴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上、下砂壳合模后形成铸造飞轮的型腔;其次在所述上砂壳(S)上部的浇口段套上一个预先制作好的上铁壳(ST),该上铁壳内腔的底面与上砂壳(S)下部圆盘部的顶面贴紧,最后用U型卡子卡住上铁壳(ST)顶面和下铁壳(XT)的底面,从而将上铁壳(ST)和下铁壳(XT) 压紧; e、放置浇口:将步骤c中制得的浇口放入所述上砂壳(S)的浇口段中,并在浇口周围的上铁壳(ST)顶面上覆盖起压紧作用的潮沙; f、浇注:将加热后的铁水从浇口处进行浇注,浇注时间为30s— lmin,固化时间为15min——30min ; g、脱模:取出飞轮铸件毛坯; h、清理浇口:将飞轮铸件毛坯上的浇冒口清理干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飞轮的铸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