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轮装置的飞轮单元,可供一链条跨越及变速,并包含一个大飞轮及一个小飞轮,该大飞轮及小飞轮都包括一个内侧面、一个外侧面,以及数个可供该链条卡合的卡齿,其中该大飞轮还包括数个设在大飞轮外侧面上的第一避槽,而该小飞轮还包括数个设在小飞轮外侧面上的第二避槽、数个辅助槽,以及一个与所述辅助槽的其中之一内外对应的内切槽,所述第二避槽的其中之一及所述辅助槽分别与第一避槽前后对应,并共同形成数个数量与所述第一避槽相同的上链区域,前述上链区域可以提高链条在上链时的侧偏量及成功机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飞轮装置的飞轮单元,特别是涉及一种装设在变速自行车上,并可供链条卡合的飞轮装置的飞轮单元。
技术介绍
参阅图1、2、3,现有飞轮装置I是安装在一个图中未示出的自行车的一个后轮轴上,并可被一条链条2传动而沿着一个转动方向20旋转。该链条2包含数对内外间隔且前后接连的链板21,每个链板21都具有两个前后间隔的圆弧端部211,以及一个连接所述圆弧端部211的腰凹部212。现有飞轮装置I包含数片直径由邻近自行车的车体的一侧向外逐渐缩小的飞轮10,每个飞轮10都包括一个外侧面11、一个内侧面12、数个围绕一个旋转中心的卡齿13,以及数个间隔地设在该外侧面11上并且分别界定出一个上链避槽15的槽围边16,每个槽围边16都涵盖所述卡齿13的其中两个,所述上链避槽15都具有一个介于所述卡齿13间的段差凹缘151,以及分别位在该段差凹缘151相反侧并且具有高度差的一个后凹部152及一个前凹部153。现有飞轮装置I的飞轮10上设置的上链避槽15数量,是依据轮体的直径大小不同而异,以图2为例,直径较大的飞轮10包括四个上链避槽15,直径较小的飞轮10包括三个上链避槽15,由于等角度设置的上链避槽15的数量会因为飞轮10直径不同而异,故相邻的飞轮10只能形成一个上链区域A,此处所谓的上链区域A是以该链条2的一个转动方向20为基准,而且直径较大的飞轮10上的上链避槽15紧邻的位在直径较小的飞轮10的上链避槽15的后方。当该链条2在正常运转时,是卡合在该飞轮装置I的所述飞轮10上,而当该链条2要进行上链时,该链条2将斜跨在直径不同的所述飞轮10的其中两个上,如图1所示,只有在链条2斜跨在上链区域A时,才能通过直径较小的飞轮10的上链避槽15,使链条2尽量往直径较大的飞轮10上靠移,而将要离开直径较小的飞轮10的链条2,再通过直径较大的飞轮10上的上链避槽15,能更靠向直径较大的飞轮10上,最后顺利跨上直径较大的飞轮10,也就是说,如果直径较大的飞轮10上的上链避槽15没有紧邻位在直径较小的飞轮10的上链避槽15的后方,链条2很难顺利上链。以图2所示的飞轮10为例,现有飞轮装置I虽然可以藉由分布在飞轮10上的上链避槽15来提高上链的成功机率,但是该飞轮装置I的飞轮10上的上链避槽15的数量,会因为轮体直径不同而异,而且当相邻飞轮10的上链避槽15的数量不同时,位在相邻飞轮10上的上链避槽15就只会有一组对应,也就是说只会形成一个上链区域A,故该链条2在现有飞轮装置I上进行上链时的成功率不高。再加上现有飞轮装置I的飞轮10的上链避槽15在该后凹部152及前凹部153间具有该段差凹缘151,此段差凹缘151的弧度与该链条2的链板21的圆弧端部211的弧度不同,因此,当该链条2在上链并靠向所述飞轮10的其中之一时,其侧偏量会受到限制,也会因此降低该链条2在上链时的成功机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增加链条上链时的侧偏量及上链成功机率的飞轮装置的飞轮单元。本技术的飞轮装置的飞轮单元可以供一条链条跨设及变速,该链条包括数对内外间隔且前后接连的链板,并包含:一个大飞轮,以及一个直径小于该大飞轮且位在该大飞轮外侧的小飞轮,该大飞轮及该小飞轮都包括一个外侧面、一个内侧面,以及数个等角度设置并位于该外侧面及该内侧面之间的供该链条卡合的卡齿,且该小飞轮的内侧面朝向该大飞轮的外侧面。该大飞轮还包括数个设在大飞轮外侧面上且分别跨越所述大飞轮卡齿的其中两个的第一避槽,而该小飞轮还包括至少一个设在小飞轮外侧面上且分别跨越所述小飞轮卡齿的其中两个的第二避槽、至少一个设在小飞轮外侧面上并且对应所述小飞轮卡齿的其中之一的辅助槽,以及至少一个设在小飞轮内侧面上并与该辅助槽内外对应的内切槽,所述第二避槽的其中之一及所述辅助槽分别与该大飞轮的第一避槽前后对应,并共同形成数个数量与所述第一避槽相同的上链区域。本技术所述的飞轮装置的飞轮单元,该大飞轮包括四个等角度设置的第一避槽,而该小飞轮包括三个等角度设置的第二避槽,以及三个辅助槽,所述第二避槽的其中之一以及所述辅助槽分别对应该大飞轮的第一避槽。本技术所述的飞轮装置的飞轮单元,该大飞轮包括三个等角度设置的第一避槽,而该小飞轮包括两个等角度设置的第二避槽,以及两个辅助槽,所述第二避槽的其中之一以及所述辅助槽分别对应该大飞轮的第一避槽。本技术所述的飞轮装置的飞轮单元,以一个转动方向为基准,该大飞轮的第一避槽位在该小飞轮上前后对应的辅助槽及第二避槽的后方。本技术所述的飞轮装置的飞轮单元,该小飞轮包括两个内切槽,每个内切槽都具有一个内切凹面,而所述辅助槽的其中之一是紧邻地位在所述内切槽的其中之一的后方,并具有一个辅助凹面。本技术所述的飞轮装置的飞轮单元,该内切凹面及该辅助凹面的其中之一是深浅一致的内凹结构,而该内切凹面及该辅助凹面的另一个是由浅到深的内凹结构。本技术所述的飞轮装置的飞轮单元,该内切凹面及该辅助凹面都是深浅一致的内凹结构。本技术所述的飞轮装置的飞轮单元,该链条的每个链板都具有两个圆弧端部,以及一个衔接在所述圆弧端部之间的腰部,而该大飞轮的第一避槽及该小飞轮的第二避槽都具有一个界定出一个后凹部的圆弧围边,每个圆弧围边都具有一个弧度与该链条的链板的腰部对应的内凹弧段,以及一个弧度与该链条的链板的圆弧端部对应的圆弧凸段。本技术所述的飞轮装置的飞轮单元,该大飞轮的第一避槽及该小飞轮的第二避槽还都具有一个界定出一个前凹部的延伸围边,该前凹部与该后凹部接连。本技术所述的飞轮装置的飞轮单元,该大飞轮的第一避槽及该小飞轮的第二避槽的后凹部的深度都大于该前凹部的深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该大飞轮上设置第一避槽,以及在该小飞轮上设置与所述第一避槽对应的第二避槽及辅助槽,同时在该小飞轮的内侧面设置与该辅助槽对应的内切槽,可以增加上链区域的数量,并提高该链条在上链时的侧偏量及成功机率,前述内切槽的设计也可以增进该链条下链时的顺畅性。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飞轮装置的示意图,说明该飞轮装置与链条的对应关系;图2是该现有飞轮装置的部分的侧视示意图,显示该飞轮装置的两个飞轮;图3是该现有飞轮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飞轮单元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显示该飞轮单元装设在一台自行车上的情况;图5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使用状态图,显示该飞轮单元与数个链轮组合成为一个飞轮装置的情况;图6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显示该飞轮单元的一个上链区域与一片链板的对应关系;图7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8是沿图7中VD1- VDI线所取的剖视示意图;图9是类似图7的使用状态参考图,显示该飞轮单元与链条的对应关系;图10是本技术飞轮单元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组件以相同的符号来表不。参阅图4、5、6,本技术飞轮单元6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可与数个链轮30同轴地组立成为一个飞轮装置3,每个链轮30都具有数个等角度并围绕一个旋转中心的链轮卡齿301。上述飞轮装置3安装在一台自行车4的一个后轮轴41上,并且供一条链条5跨设及变速,该链条5受到该自行车4的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飞轮装置的飞轮单元,可供一链条跨设及上链,该链条包括数对内外间隔且前后接连的链板,并包含;一个大飞轮,以及一个直径小于该大飞轮并位于该大飞轮外侧的小飞轮,该大飞轮包括一个第一外侧面、数个等角度设置并供该链条卡合的第一卡齿,以及至少两个设在该第一外侧面上且分别跨越所述第一卡齿的其中两个的第一避槽;而该小飞轮包括一个第二外侧面、一个朝向该大飞轮的第二内侧面、数个等角度设置并供该链条卡合的第二卡齿、至少两个设在第二外侧面上且分别跨越所述第二卡齿的其中两个的第二避槽,其特征在于:该小飞轮还包括至少一个设在该第二外侧面上并且对应所述第二卡齿的其中之一的辅助槽,以及至少一个设在该第二内侧面上并与该辅助槽内外对应的内切槽;所述第二避槽的其中之一及所述辅助槽分别与该大飞轮的第一避槽前后对应,并共同形成数个数量与所述第一避槽相同并供该链条上链的上链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9.19 TW 1012180961.一种飞轮装置的飞轮单元,可供一链条跨设及上链,该链条包括数对内外间隔且前后接连的链板,并包含;一个大飞轮,以及一个直径小于该大飞轮并位于该大飞轮外侧的小飞轮,该大飞轮包括一个第一外侧面、数个等角度设置并供该链条卡合的第一卡齿,以及至少两个设在该第一外侧面上且分别跨越所述第一卡齿的其中两个的第一避槽;而该小飞轮包括一个第二外侧面、一个朝向该大飞轮的第二内侧面、数个等角度设置并供该链条卡合的第二卡齿、至少两个设在第二外侧面上且分别跨越所述第二卡齿的其中两个的第二避槽,其特征在于: 该小飞轮还包括至少一个设在该第二外侧面上并且对应所述第二卡齿的其中之一的辅助槽,以及至少一个设在该第二内侧面上并与该辅助槽内外对应的内切槽;所述第二避槽的其中之一及所述辅助槽分别与该大飞轮的第一避槽前后对应,并共同形成数个数量与所述第一避槽相同并供该链条上链的上链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轮装置的飞轮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大飞轮包括四个等角度设置的第一避槽,而该小飞轮包括三个等角度设置的第二避槽,以及三个辅助槽,所述第二避槽的其中之一以及所述辅助槽分别对应该大飞轮的第一避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轮装置的飞轮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大飞轮包括三个等角度设置的第一避槽,而该小飞轮包括两个等角度设置的第二避槽,以及两个辅助槽,所述第二避槽的其中之一以及所述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俐文,
申请(专利权)人:陈俐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