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促红细胞生成素载药纳米粒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87776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0 0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尤其是指促红细胞生成素载药纳米粒及其应用。具体是分别用壳聚糖-硬脂酸嫁接物胶束和聚乙二醇(PEG)修饰的脂质纳米粒为载体,通过静电作用,使载体与在水溶液中呈负电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hEPO)结合,形成载药纳米粒。促红细胞生成素载药纳米粒用于制备治疗脑缺血损伤药物中的应用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鼻腔给药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目前实验和临床试验中采用了脑室给药或高剂量的EPO来治疗脑缺血的缺陷。而且可以达到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促红细胞生成素载药纳米粒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尤其是指促红细胞生成素载药纳米粒及其应用。具体是分别用壳聚糖-硬脂酸嫁接物胶束和聚乙二醇(PEG)修饰的脂质纳米粒为载体,通过静电作用,使载体与在水溶液中呈负电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hEPO)结合,形成载药纳米粒,用于鼻粘膜给药治疗脑缺血的应用。
技术介绍
脑缺血是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常见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由于其病理生理机制极为复杂,涉及兴奋性神经毒性、氧化损伤、炎症反应、Ca2+超载、渗透效应等多元机制,近年的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预实验中得出有希望的结果,引起研究者广泛关注和深层次的思考。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最初主要由肝脏产生,出生后逐渐转向肾脏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其分子量为34KDa。最初认为EPO主要通过抑制凋亡和刺激红系主细胞的分化与增殖来调节红细胞的生成。最近研究表明,EPO受体(EPOR)广泛地表达于各种细胞与组织,包括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脑内毛细管内皮细胞。EPO和EPOR在啮鼠类、灵长类和人类的神经系统都有功能性地表达,并在发育的过程中有明显地变化,提示其在神经发育中有重要作用。此外,EPO和EPOR在脑缺血、缺氧和贫血时的表达增加,提示其可能也是一种内源性的神经保护剂。细胞和整体动物实验表明,EPO对脑缺血、缺氧等诱导的兴奋性损伤都有保护作用。我们前期的结果同样证明EPO在整体和细胞上都有保护神经元兴奋性损伤作用。这些结果表明,EPO可能为临床脑缺血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但是,由于EPO是一种多肽类物质,很难直接进入血脑屏障。虽然在脑缺血时,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可能增加,也有认为EPO可通过受体介导的主动转运进入脑内,但是一系列研究表明,进入脑内的EPO只有1%左右。因此,实验和临床试验中不得不采用了脑室给药或高剂量的EPO来治疗脑缺血。但是,脑室给药方案在临床应用的不现实性及高剂量的EPO往往不可避免地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等副作用。此外,也有观点认为外周给予高剂量EPO可能同时促进肿瘤的生长。最近,高剂量的重组EPO治疗脑缺血在美国进入临床一期试验,但是由于其外周等副作用,面临着停止进一步试验的危险。因此,为了安全、有效、非侵入性地使EPO进入脑内,提高其药用潜能,全世界各研究小组尝试了许多方法。但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地提高EPO的脑内效能同时解决EPO的外周副作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容易进入血脑屏障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载药纳米粒。促红细胞生成素载药纳米粒,包括用壳聚糖-硬脂酸嫁接物胶束或聚乙二醇修饰的纳米粒和通过静电作用与纳米粒结合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进一步的,用壳聚糖-硬脂酸嫁接物胶束修饰的纳米粒,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与载体的质量之比为10-20% ;纳米粒的粒径为200-270nm,包封率在43-87%之间。进一步的,用聚乙二醇修饰的脂质纳米粒,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与载体的质量之比为1% ;所述纳米粒的粒径为171.3±0.71nm,所述纳米粒的表面电位为7.8±0.28mV。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促红细胞生成素载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具体方法为:首先,选用壳聚糖-硬脂酸在水中自聚集形成“核-壳”结构胶团,然后,通过静电作用,使带正电的“核-壳”结构胶团与在水溶液中呈负电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结合,形成促红细胞生成素载药纳米粒;或者,首先以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胺、PEG(2000)为原料,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SLN,然后,通过静电作用,在水溶液中呈负电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带正电的SLN结合,形成促红细胞生成素载药纳米粒。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促红细胞生成素载药纳米粒用于制备治疗脑缺血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了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鼻腔给药制剂,包括结合有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纳米粒,所述制剂通过鼻腔将促红细胞生成素靶向到脑部。进一步的,所述纳米粒为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静电作用与用壳聚糖-硬脂酸嫁接物胶束或聚乙二醇修饰的纳米粒结合形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载药纳米粒。进一步的,所述剂型为纳米粒溶液。进一步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有效浓度为1000iu/ml。进一步的,每次鼻腔给药剂量为10_20iu/kg。最近,脑靶向给药系统概念的提出,采用微粒给药系统,如脂质体、纳米粒、微乳可以通过鼻腔给于神经生长因子可经嗅神经-嗅球-嗅束通路,最终到达大脑深部及脑脊液中,从而起到营养和保护CNS的作用,它将有效地解决CNS疾病的外周给药的矛盾。另外,鼻腔给药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同时,也适用于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口服给药的患者。与注射给药相比,鼻腔给药使用方便,可自行用药,对机体损伤轻或无,患者依从性好,无纤毛毒性及刺激性的药物制剂适于长期给药,并可减少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根据以上设想,我们通过EPO鼻腔给药系统的构建,EPO经鼻内给药,经鼻粘膜上皮细胞吸收,通过嗅觉通路进入中枢,以达到体内外周给药治疗脑缺血的目的,避免了将EPO可能带来的不安全性和临床难以应用等问题,并且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这将是使其临床应用更具可行性和经济性,从而建立治疗脑缺血的新方法和手段。另外,EPO鼻腔给药系统的设计思路不仅对脑缺血有潜在的治疗如景,也将为多妝类药物在中枢等各种疾病的治疗研究中提供新的思路。为提高脂溶性药物的脑部利用度,本专利技术采用微粒给药系统,如脂质体、纳米粒、微乳后再鼻腔给药。本专利分别用壳聚糖-硬脂酸嫁接物胶束和聚乙二醇修饰的脂质纳米粒为载体,通过静电作用,使载体与在水溶液中呈负电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hEPO)结合,形成载药纳米粒,制成鼻粘膜给药剂型,用于治疗脑缺血。本专利技术采用壳聚糖-硬脂酸聚合物作为EPO载体鼻粘膜给药脑靶向治疗脑缺血:选用壳聚糖-硬脂酸(CSO-SA)为原料,其在水中自聚集形成“核-壳”结构胶团,具有良好的穿透细胞膜能力和较低的细胞毒性。通过静电作用,使带正电的CSO-SA胶团与在水溶液中呈负电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hEPO)结合,形成载药纳米粒。用异硫氰酸突光素FITC标记CS0-SA,追踪脑内分布。微粒粒度及表面电位分析仪测定FITC标记CSO-SA载药前后的粒径和电位变化。选用在SD大鼠作为模型动物,鼻粘膜给药后,匀浆法测定给药0.5h和Ih后脑组织的载体浓度。另外,选用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鼻粘膜给药后,观察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评分。本专利技术采用PEG修饰脂质纳米粒作为EPO载体鼻粘膜给药脑靶向治疗脑缺血:用异硫氰酸荧光标记硬脂胺(0DA-FITC),以单硬脂酸甘油酯(MS)、硬脂胺(0DA-FITC)、PEG(2000)为原料,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SLN。通过静电作用,在水溶液中呈负电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hEPO)与带正电的SLN结合,形成载药纳米粒。微粒粒度及表面电位分析仪测定FITC标记SLN的粒径。用ELISA试剂盒法考察SLN与EPO水解条件。选用SD大鼠作为模型,将FITC标记PEG-SLN鼻粘膜给药,用乙腈提取ODA-FITC追踪SLN的脑内分布。另外,选用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鼻粘膜给药后,观察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评分。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目前实验和临床试验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促红细胞生成素载药纳米粒,包括用壳聚糖?硬脂酸嫁接物胶束或聚乙二醇修饰的纳米粒和通过静电作用与纳米粒结合的促红细胞生成素。

【技术特征摘要】
1.促红细胞生成素载药纳米粒,包括用壳聚糖-硬脂酸嫁接物胶束或聚乙二醇修饰的纳米粒和通过静电作用与纳米粒结合的促红细胞生成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载药纳米粒,其特征在于:用壳聚糖-硬脂酸嫁接物胶束修饰的纳米粒,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与载体的质量之比为10-20% ;纳米粒的粒径为200-270nm,包封率在43-87%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载药纳米粒,其特征在于:用聚乙二醇修饰的脂质纳米粒,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与载体的质量之比为1% ;所述纳米粒的粒径为171.3±0.71nm,所述纳米粒的表面电位为7.8±0.28mV。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载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方法为:首先,选用壳聚糖-硬脂酸在水中自聚集形成“核-壳”结构胶团,然后,通过静电作用,使带正电的“核-壳”结构胶团与在水溶液中呈负电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结合,形成促红细胞生成素载药纳米粒;或者,首先以单硬脂酸甘油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海斌徐慧敏胡薇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