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支架内板类零件多次成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88199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0 0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支架内板类零件多次成型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第一步,下料,获得合适毛坯,板坯采用规则条料,由剪板机下料;第二步,拉深,可一次成形区域拉深成形;二次成形区域拉深深度经模面优化后确定,模面优化是取零件二次成形固定形状以外零件几何参数为设计变量,以最大成形裕度为优化目标,以最小板料厚度和最大板坯厚度为约束函数,结合响应面法建立优化近似模型;通过模型最优解,完善模具设计,并进行实际冲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结果符合生产要求,整个模具开发过程对开发者经验要求降到最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支架内板类零件多次成型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支架内板类零件多次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对拉深模模面的设计是整个冲压件工艺的关键,不但不能出现成形缺陷,且要考 虑对后续工序的影响,国内现对需多次成形的零件第一次拉深成型模具设计多依靠经验结 合CAE分析计算,这一过程对设计人员的技术和经验要求很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工作量, 缺乏严格地、科学地参数变化定量分析,要想以此得到一个优化方案几乎不可能,特别是对 于形状复杂的汽车支架内板类零件模具设计更是如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支架内板类零件多次成型工艺,通过模型最优解, 完善模具设计,并进行实际冲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结果符合生产要求,整个模具开发 过程对开发者经验要求降到最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汽车支架内板类零件多次成型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第一步,下料,获得合适毛坯,板坯采用规则条料,由剪板机下料;第二步,拉深,可一次成形区域拉深成形;二次成形区域拉深深度经模面优化后确定, 模面优化是取零件二次成形固定形状以外零件几何参数为设计变量,以最大成形裕度为优 化目标,以最小板料厚度和最大板坯厚度为约束函数,结合响应面法建立优化近似模型; 第三步,修边,获得整形所需的毛坯;修边线由优化后确定;第四步,整形,完成零件整体成形;第五步,冲侧孔,零件最终成形。本专利技术为解决拉深模模面形状设计方向需依靠大量经验及工作量问题,取零件 二次成形固定形状以外零件几何参数为设计变量,以最大成形裕度为优化目标,以最小板 料厚度和最大板坯厚度为约束函数,结合响应面法建立优化近似模型,模型整体误差均在 p/rio%,具有很好的预测精度。再通过模型最优解,完善模具设计,并进行实际冲压试验,试 验结果表明优化结果符合生产要求,整个模具开发过程对开发者经验要求降到最低,大大 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近似模型及模型精度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汽车支架内板类零件多次成型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第一步,下料,获得合适毛坯,板坯采用规则条料,由剪板机下料;第二步,拉深,可一次成形区域拉深成形;二次成形区域拉深深度经模面优化后确定,模面优化是取零件二次成形固定形状以外零件几何参数为设计变量,以最大成形裕度为优 化目标,以最小板料厚度和最大板坯厚度为约束函数,结合响应面法建立优化近似模型; 第三步,修边,获得整形所需的毛坯;修边线由优化后确定;第四步,整形,完成零件整体成形;第五步,冲侧孔,零件最终成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汽车支架内板类零件多次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第一步,下料,获得合适毛坯,板坯采用规则条料,由剪板机下料;第二步,拉深,可一次成形区域拉深成形;二次成形区域拉深深度经模面优化后确定,模面优化是取零件二次成形固定形状以外零件几何参数为设计变量,以最大成形裕度为优化目标,以最小板料厚度和最大板坯厚度为约束函数,结合响应面法建立优化近似模型;第三步,修边,获得整形所需的毛坯;修边线由优化后确定;第四步,整形,完成零件整体成形;第五步,冲侧孔,零件最终成形。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支架内板类零件多次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第一步,下料,获得合适毛坯,板坯采用规则条料,由剪板机下料;第二步,拉深,可一次成形区域拉深成形;二次成形区域拉深深度经模面优化后确定, 模面优化是取零件二次成形固定形状以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文超李志宏沈沆姚立东刘亮李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