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电混合动力车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77380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5 0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电混合动力车驱动装置,包括差速器(1),该差速器(1)具有主动轴(2)以及两个后桥接口(11),两个所述后桥接口(11)通过对应的半轴(12)与后轮(13)连接,所述主动轴(2)的一端伸出差速器(1)的壳体外,并与燃油发动机(15)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主动轴(2)另一端的端部通过超越离合器(3)与电动机(14)的输出轴连接,电动机(14)和燃油发动机(15)分居在差速器(1)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根据需要使整车选择电动机驱动或燃油发动机驱动,从而有效提高了续航里程及爬坡能力,具有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操控便捷、改造容易、改造成本低等特点,在三轮车或四轮车上均适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电混合动力车驱动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动车
,具体地说,特别涉及油电混合动力车上的驱动>J-U ρ?α装直。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三轮车、电动四轮车因其使用成本低、环保无污染等优点,正逐步被市场所接受,但是受电池容量及充电效率的限制,电动三轮车或电动四轮车普遍存在续航里程较短、爬坡能力较弱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三、四轮车续航里程及爬坡能力的油电混合动力车驱动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油电混合动力车驱动装置,包括差速器(1),该差速器(I)具有主动轴(2 )以及两个后桥接口( 11),两个所述后桥接口( 11)通过对应的半轴(12)与后轮(13)连接,其关键在于:所述主动轴(2)的一端伸出差速器(I)的壳体外,并与燃油发动机(15)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主动轴(2)另一端的端部通过超越离合器(3)与电动机(14)的输出轴连接,电动机(14)和燃油发动机(15)分居在差速器(I)的两侧。本技术中的差速器为双输入结构。当燃油发动机工作时,燃油发动机的输出轴带动差速器的主动轴及齿 轮减速机构运转,进而带动整车的后桥转动。此时,超越离合器的内环随主动轴转动,而超越离合器的外环不转动,电动机不工作。当电动机开始启动并工作,超越离合器的外环随电动机输出轴旋转,外环的转速超越内环的转速时,超越离合器的内外环接合,其内环开始随外环旋转,此时关闭燃油发动机,使差速器的主动轴及齿轮减速机构由电动机带动运转,从而带动整车的后桥转动。由于燃油发动机已关闭,故而燃油发动机的输出轴处于空转随动状态。由此可见,本技术可以通过操作手把上的电启动和燃油启动开关(或切换开关)进行控制,使整车在电控驱动与燃油驱动之间顺利、轻松地进行切换,这样整车在夜晚充电前或者爬坡的时候,可停用电动机而采用燃油发动机,以增加行驶的里程及爬坡能力。本技术不仅适用于三轮摩托车上,也适用于四轮车等机动车上。所述超越离合器(3 )的内环套装于主动轴(2 )的端部,超越离合器(3 )的外环通过连接套(4)与电动机(14)的输出轴连接。以上结构连接方便、可靠。为了简化结构、方便装配,所述差速器(I)的壳体由左壳体(Ia)和右壳体(Ib)组成,左壳体(Ia)与右壳体(Ib)相对扣固定。所述超越离合器(3)位于差速器(I)的壳体外,超越离合器(3)的外壳通过圆周上均匀分布的螺栓固定于左壳体(Ia)的外壁。超越离合器布置于差速器的外面,拆装均很方便,有利于维护及更换。所述超越离合器(3)位于差速器(I)的壳体内,超越离合器(3)的外壳通过圆周上均匀分布的螺栓固定于左壳体(Ia)的内壁。超越离合器布置于差速器内,结构紧凑、体积小巧。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够根据需要使整车选择电动机驱动或燃油发动机驱动,从而有效提高了续航里程及爬坡能力,具有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操控便捷、改造容易、改造成本低等特点,在三轮车或四轮车上均适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差速器及超越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差速器I的壳体由左壳体Ia和右壳体Ib组成,左壳体Ia与右壳体Ib相对扣,并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差速器I的壳体内设有一级减速主动齿轮5,该一级减速主动齿轮5直接制造于主动轴2上,主动轴2通过左右两个轴承分别与左壳体Ia及右壳体Ib相支承。所述主动轴2的右端向右伸出右壳体Ib外,并通过万向节与燃油发动机15的输出轴连接,燃油发动机15位于差速器I的右侧。主动轴2的左端向左伸出左壳体Ia外,并通过超越离合器3与电动机14的输出轴连接,电动机14位于差速器I的左侧。如图1、图2所示,超越离合器3位于差速器I的壳体外,该超越离合器3的外壳通过圆周上均匀分布的螺栓固定于左壳体Ia的外壁。当然,作为等同的替换,超越离合器3的外壳也可以固定于电动机14的壳体上。所述超越离合器3的内环套装于主动轴2左端的端部,两者之间通过键连接。超越离合器3的外环套装于连接套4内,超越离合器3的外环通过连接套4与电动机14的输出轴连接。如图1、图2所示,所述一级减速主动齿轮5与一级减速从动齿轮6相啮合,一级减速从动齿轮6直接制造于传动轴7上,该传动轴7两端的端部分别通过轴承支承于左壳体Ia及右壳体Ib上。在所述一级减速从动齿轮6的右侧设有二级减速主动齿轮8,该二级减速主动齿轮8直接制造于传动轴7上,且二级减速主动齿轮8与二级减速从动齿轮9相啮合。在所述二级减速从动齿轮9的内部腔室中装有差速机构10,该差速机构10与左右两侧的后桥接口 11相连接,左边的后桥接口 11位于左壳体Ia内,右边的后桥接口 11位于右壳体lb,各后桥接口 11通过对应的半轴12与后轮13连接。实施例2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中,主动轴2的左端位于差速器I的壳体内,相对应地,超越离合器3也位于差速器I的壳体内,超越离合器3的外壳通过圆周上均勻分布的螺栓固定于左壳体Ia的内壁。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作赘述。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燃油发动机15工作时,燃油发动机15的输出轴带动差速器I的主动轴2及一级减速主动齿轮5旋转,使一级减速从动齿轮6和传动轴7 —起转动,传动轴7上的二级减速主动齿轮8再带动二级减速从动齿轮9旋转,使二级减速从动齿轮9将动力分别传输给左右两边的后桥接口 11,进而通过半轴12带动后轮13转动。此时,超越离合器3的内环随主动轴2转动,而超越离合器3的外环不转动,电动机14不工作。当电动机14开始启动并工作,超越离合器3的外环随电动机14输出轴旋转,外环的转速超越内环的转速时,超越离合器3的内外环接合,其内环开始随外环旋转,此时关闭燃油发动机15,使差速器的主动轴2及以上齿轮减速机构由电动机带动运转,从而带动整车的后桥转动。由于燃油发动机15已关闭,故而燃油发动机15在内部离合器的作用下,其输出轴处于空转随动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电混合动力车驱动装置,包括差速器(1),该差速器(1)具有主动轴(2)以及两个后桥接口(11),两个所述后桥接口(11)通过对应的半轴(12)与后轮(1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2)的一端伸出差速器(1)的壳体外,并与燃油发动机(15)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主动轴(2)另一端的端部通过超越离合器(3)与电动机(14)的输出轴连接,电动机(14)和燃油发动机(15)分居在差速器(1)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电混合动力车驱动装置,包括差速器(1),该差速器(I)具有主动轴(2)以及两个后桥接口( 11),两个所述后桥接口( 11)通过对应的半轴(12 )与后轮(13 )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2)的一端伸出差速器(I)的壳体外,并与燃油发动机(15)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主动轴(2)另一端的端部通过超越离合器(3)与电动机(14)的输出轴连接,电动机(14)和燃油发动机(15)分居在差速器(I)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电混合动力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越离合器(3)的内环套装于主动轴(2)的端部,超越离合器(3)的外环通过连接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曼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曼斯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