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63846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3 21:19
排气热回收装置包括:内筒部,冷却剂在所述内筒部中流动;中间筒部,其距离所述内筒部规定的间隔地布置在所述内筒部的外侧,在所述中间筒部和所述内筒部之间形成有热回收流路,以将导入的排气的热量通过所述内筒部的冷却剂回收;外筒部,其距离所述中间筒部规定的间隔地布置在所述中间筒部的外侧,在所述外筒部和所述中间筒部之间形成旁通流路,使得分流的排气在所述旁通流路中流动;以及排气阀,其布置在所述中间筒部中的排气的流动方向上的上游端,以在所述热回收流路和所述旁通流路之间切换排气的流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气热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气热回收装置,该排气热回收装置将发动机的排气热回收到诸如发动机的冷却水等冷却剂。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诸如回收汽车的内燃机(例如汽车发动机,在下文中将称为发动机)的排气热的装置等排气热回收装置。这种排气热回收装置被布置于发动机排气管的中间部分,以在来自于发动机并且通过排气管的排气(排出的气体)和发动机的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例如,为了迅速地对发动机进行预热操作的目的,经由发动机的冷却水回收的排气热被用于快速地提高发动机处于冷却状态时的冷却水的温度,经由发动机的冷却水回收的排气热还被用于对车室加热。现在实际使用的排气热回收装置被粗略地分成如下两种类型:在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10-31671号公报)中公开的第一传统技术(诸如在图5中示出的)和在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30741号公报)中公开的第二传统技术(此处未不出)。关于这两种技术,考虑到成本等,第一类型的传统技术为主流。第一传统技术的排气热回收单元100 (图5)包括:内筒部101,其形成用于通过排气的旁通流路(或流动路径)104 ;排气阀102,其在内筒部101的下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气热回收装置,其包括:内筒部,冷却剂在所述内筒部中流动;中间筒部,其距离所述内筒部规定的间隔地布置在所述内筒部的外侧,在所述中间筒部和所述内筒部之间形成有热回收流路,以将导入的排气的热量通过所述内筒部的冷却剂回收;外筒部,其距离所述中间筒部规定的间隔地布置在所述中间筒部的外侧,在所述外筒部和所述中间筒部之间形成旁通流路,使得分流的排气在所述旁通流路中流动;以及排气阀,其布置在所述中间筒部中的排气的流动方向上的上游端,以在所述热回收流路和所述旁通流路之间切换排气的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8.08 JP 2012-1763511.一种排气热回收装置,其包括: 内筒部,冷却剂在所述内筒部中流动; 中间筒部,其距离所述内筒部规定的间隔地布置在所述内筒部的外侧,在所述中间筒部和所述内筒部之间形成有热回收流路,以将导入的排气的热量通过所述内筒部的冷却剂回收; 外筒部,其距离所述中间筒部规定的间隔地布置在所述中间筒部的外侧,在所述外筒部和所述中间筒部之间形成旁通流路,使得分流的排气在所述旁通流路中流动;以及 排气阀,其布置在所述中间筒部中的排气的流动方向上的上游端,以在所述热回收流路和所述旁通流路之间切换排气的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热回收装置还包括静态搅拌器,所述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篠原竜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