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萌发菌液体菌种菌丝球碎化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32122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6 0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萌发菌液体菌种菌丝球碎化处理方法,包括制备母种、摇瓶静置培养、摇瓶震荡培养和菌丝球碎化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原料成本低、工艺简单易获得,且对萌发菌菌丝球碎化处理,可使菌球变小并大小一致,提高了菌丝球的质量,解决了萌发菌菌丝球在摇瓶中难以碎化的工艺,使萌发菌液体菌种在接入固体栽培种中生长迅速、生长周期大幅缩短,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包括制备母种、摇瓶静置培养、摇瓶震荡培养和菌丝球碎化处理,本专利技术原料成本低、工艺简单易获得,且对萌发菌菌丝球碎化处理,可使菌球变小并大小一致,提高了菌丝球的质量,解决了萌发菌菌丝球在摇瓶中难以碎化的工艺,使萌发菌液体菌种在接入固体栽培种中生长迅速、生长周期大幅缩短,提高生产效率。【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天麻种植
,特别是涉及。技术背景天麻是一种具有菌根的兰科植物,无根、无绿叶,不能制造供自身生长的营养物质,天麻种子萌发后,主要依赖分解入侵其体内的蜜环菌丝而生长。天麻的成熟球茎是名贵中药材,素有“第二人参”之称,是我国历代治病养身的良药,在两千年来历代草本中被列为上品。天麻具有祛风湿、抗惊厥、止晕眩,降血压的功效,尤其在镇痛、镇静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且无副作用。目前,国内外已逐渐将天麻用于保健、医疗、食品等方面。进过长期的研究得出,萌发菌是天麻萌芽、生产和高产的共生细菌,日本人草野俊助曾于1911年发表了“天麻与蜜环菌共生”一文,尔后普遍认为,天麻在整个生长周期中, 都离不开蜜环菌。由于天麻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与共生萌发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不相吻合, 这可能与天麻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在栽培上,一方面地考虑共生萌发菌生长所需的条件,又要满足天麻种子发芽的温、湿度,才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及天麻产量,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研究人员先对萌发菌先进行培养,然后在天麻种植时,将萌发菌接种在天麻的尾部,便于天麻萌发和生长。公知的萌发菌液体菌种菌丝球个大,接入固体栽培种中流动性差,分散不均匀,在碎化过程中容易感染杂菌、器械昂贵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具有操作简单,碎化方便,周期短,菌丝球密度高、感染几率小,接入固体栽培种中流动性好,分散均匀, 发菌快。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该方法包括制备母钟、摇瓶静置培养、 摇瓶震荡培养、碎化处理和接种六步骤即可得到栽培用种。`进一步的,所述的,包括以下步骤:I)制备母种:将菌种块接种到试管PDA培养基中,置于20_30°C环境中避光培养 6-16 天;2)摇瓶静置培养:将步骤I)中培养的母种切成3~5mm的小块,用接种刀挑起菌丝体部,接种到摇瓶中,并使其悬浮在液面上,每瓶接入量为5 —10块,将接好种的摇瓶静置在放在20~30°C的恒温箱中培养4-14天;3)摇瓶震荡培养:将步骤2)中摇瓶静置培养放在频率为200r/min、温度20~ 30°C的震荡摇床上培养,使菌种在摇瓶中震荡培养2~12天,得到直径为2cm左右的菌丝球。4)碎化处理:将步骤3)中培养好的摇瓶转移到频率为500r/min的电磁搅拌器上作5~15个周期搅拌,得到40~60%的碎化菌丝体。5)接种:将碎化菌丝体接入固体栽培袋,在20~30°C黑暗条件下培养30~35天可得到栽培用种。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I)制备母种:将菌种块接种到试管PDA培养基中,置于24_27°C环境中避光培养 8-12 天;2)摇瓶静置培养:将步骤I)中培养的母种切成3~5mm的小块,用接种刀挑起菌丝体部,接种到摇瓶中,并使其悬浮在液面上,每瓶接入量为5~10块,将接好种的摇瓶静置在放在22~27°C的恒温箱中培养6-10天;3)摇瓶震荡培养:将步骤2)中摇瓶静置培养放在频率为200r/min、温度23~ 27°C的震荡摇床上培养,使菌种在摇瓶中震荡培养6~10天,得到直径为2cm左右的菌丝球;4)碎化处理:将步骤3)中培养好的摇瓶转移到频率为500r/min的电磁搅拌器上作5~10个周期搅拌,得到40~60%的碎化菌丝体;5)接种:将碎化菌丝体接入固体栽培袋,在20~26 °C黑暗条件下培养30~35天可得到栽培用种。再进一步的,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I)制备母种:将菌种块接种到试管PDA培养基中,置于25°C环境中避光培养11 天;2)摇瓶静置培养:将步骤I)中培养的母种切成3~5mm的小块,用接种刀挑起菌丝体部,接种到摇瓶中,并使其悬浮在液面上,每瓶接入量为5~10块,将接好种的摇瓶静置在放在27°C的恒温箱中培养11天;3)摇瓶震荡培养:将步骤2)中摇瓶静置培养放在频率为200r/min、温度26°C的震荡摇床上培养,使菌种在摇瓶中震荡培养8天,得到直径为2cm左右的`菌丝球;4)碎化处理:将步骤3)中培养好的摇瓶转移到频率为500r/min的电磁搅拌器上作8个周期搅拌,得到40~60%的碎化菌丝体;5)接种:将碎化菌丝体接入固体栽培袋,在26°C黑暗条件下培养34天可得到栽培用种。其中所述的PDA培养基包含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和水,将PDA培养基放在在1.3~1.7kPa下进行密闭灭菌30min,并将其pH值设置在5.6~5.9。进一步的,所述的PDA培养基包含马铃薯200份、葡萄糖30份、蛋白胨15份、琼脂 40和水1000份。所述的摇瓶培养液由蛋白胨0.2%,葡萄糖0.1%,磷酸二氢钾0.01%,硫酸镁0.01%, 牛肉膏0.01%,维生素B1、B2各0.1克,加20%马铃薯汁组成,其pH值设置在5.6~5.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原料成本低、工艺简单易获得,且对萌发菌菌丝球碎化处理,可使菌球变小并大小一致,提高了菌丝球的质量,解决了萌发菌菌丝球在摇瓶中难以碎化的工艺,使萌发菌液体菌种在接入固体栽培种中生长迅速、生长周期大幅缩短,提高生产效率。 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摇瓶先静置悬浮培养,菌株自培养基中吸取营养,自空气中吸收氧份, 菌丝体向周围生长至3cm左右菌落后,采用200转/分频率震荡培养,得到直径2cm左右的菌丝球;然后用小型电磁搅拌器以500转/分的频率对菌丝球作碎化处理。所得到的碎化菌丝占总液体的60%,相对于传统萌发菌液体菌种操作工艺,操作简单,碎化方便,周期短, 菌丝球密度高、感染几率小,接入固体栽培种中流动性好,分散均匀,发菌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I)制备母种:将菌种块接种到试管PDA培养基中,置于20_30°C环境中避光培养 6-16 天;2)摇瓶静置培养:将步骤I)中培养的母种切成3~5mm的小块,用接种刀挑起菌丝体部,接种到摇瓶中,并使其悬浮在液面上,每瓶接入量为5 —10块,将接好种的摇瓶静置在放在20~30°C的恒温箱中培养4-14天;3)摇瓶震荡培养:将步骤2)中摇瓶静置培养放在频率为200r/min、温度20~ 30°C的震荡摇床上培养,使菌种在摇瓶中震荡培养2~12天,得到直径为2cm左右的菌丝球。4)碎化处理:将步骤3)中培养好的摇瓶转移到频率为500r/min的电磁搅拌器上作5~15个周期搅拌,得到40~60%的碎化菌丝体。5)接种:将碎化菌丝体接入固体栽培袋,在20~30°C黑暗条件下培养30~35天可得到栽培用种。其中所述的PDA培养基包含马铃薯200份、葡萄糖30份、蛋白胨15份、琼脂40和水1000份,其pH值设置在5.6~5.9 ;所述的摇瓶培养液由蛋白胨0.2%,葡萄糖0.1%,磷酸二氢钾0.01%,硫酸镁0.01%,牛肉膏0.01%,维生素B1、B2各0.1克,加20%马铃薯汁组成,其p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萌发菌液体菌种菌丝球碎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制备母钟、摇瓶静置培养、摇瓶震荡培养、碎化处理和接种六步骤即可得到栽培用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永东
申请(专利权)人:关岭百龙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