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小规模栽培的蛹虫草吊袋式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32119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6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小规模栽培的蛹虫草吊袋式栽培方法。通过与传统的培养瓶栽培方式相比,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转化率提高,降低了生产投入,对生产场地要求低,操作简单,便于农民小规模栽培,提供了农民增收的一个新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与传统的培养瓶栽培方式相比,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转化率提高,降低了生产投入,对生产场地要求低,操作简单,便于农民小规模栽培,提供了农民增收的一个新途径。【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蛹虫草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蛹虫草生产工艺及方法。
技术介绍
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 (L.Fr) Link),属子囊菌门(Ascomycota)、核菌纲(Pyrenomycetes)、球壳目(Sphaeriales)、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虫草属(Cordyceps (Fr.)Link)真菌。蛹虫草是虫草属真菌的模式种,在自然界多寄生多种鳞翅日昆虫的幼虫和蛹上。近年来,研究表明,人工栽培的蛹虫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与冬虫夏草相似。因此,蛹虫草的开发应用具有极大的潜在市场。人工培养蛹虫草是解决野生虫草来源不足的良好途径。目前的规模化蛹虫草生产中均采用半人工合成培养基进行规模化栽培,主要的原因是原料(大米、小米、高粱、玉米、奶粉、黄豆等)的来源广泛且容易保存不受季节的限制。蛹虫草的规模化栽培工艺的生产效率主要决定于栽培容器的选择,当前企业采用的均为罐头瓶或食品级塑料容器的扩大培养,所用的容器为玻璃瓶或耐高温高压的食品级透明塑料容器。培养基分装后,将整个栽培容器进行灭菌,接种,栽培。暗培养和光照培养在同一个栽培空间中完成。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安全,工艺简单。缺点是培养瓶质量要求高,投入大,灭菌能耗高,生产场地空间大,工作量大,周转环节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栽培容器的改进,减少投资,适宜于农民家庭小规模栽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具体地包括如下内容:一、栽培袋的选择:采用常规食用菌耐高温高压的透明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筒形袋即可。直径10-15cm,袋高20_40cm。一端扎口,一端开放。二、吊袋支撑物的制备:方法一:选择直径为8_15cm直径的塑料饮料瓶,从饮料瓶肩部剪下,只要上半部类似漏斗的部分。用洗衣粉洗涤后,太阳下晒干,将瓶口插入棉塞,然后收集起来备用。方法二:选用无毒透明强度高的厚3_5mm左右高分子塑料片,裁剪成直径8-15.0cm的圆片,在中心打一个直径1.0-1.5cm的孔,在中心孔的边上打两个直径2_3mm左右的小孔。然后取一段直径2-3mm长10-20cm的铁丝,对折,然后从距离两端1.0-1.5cm处折成直角,将两端插入小孔处,然后与圆片垂直,即可将圆片吊起。将中心孔插入棉塞,完成后备用。三、培养架准备:用三角铁焊接成长2-5m,宽25-50cm,高为1.5-2.0m的培养固定架。在培养架两端,从顶部开始每隔15-20cm焊接一个横梁。然后将两端对应横梁间用铁丝连接。铁丝与铁丝间距8-15cm。暗培养结束后的培养袋就挂在铁丝上进行培养。四、栽培工艺:(I)、分装培养基:将大米与营养液以1:1.2-1.5的比例装入培养袋,营养液不能太高,以免大米糊化粘连。然后在塑料袋口加一个棉塞后封口,封口位置一定要加防潮纸。然后将培养基上部空袋部分盘起,卷起形成一个饼状,放入灭菌框中灭菌。(2)、灭菌:本专利技术的灭菌工艺过程与传统灭菌工艺过程的温度、时间要求相同,均为121°C、20分钟。但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培养袋是随意码放在灭菌框内,封口位置一定要向上,防止培养液的流出;第二,培养袋码放高度不要超过3层;第三,上层灭菌框与下层灭菌框内培养袋之间的距离要大于3cm。(3)、接种:在超净工作台中,去掉防潮纸,打开棉塞,接入液体菌种。本专利技术要求接入的液体菌种量要达到培养基总重量的3-6%。接种扎口后,在超净工作台内轻轻揉动培养基大米颗粒,作用有两个:第一,使菌种均匀分布;第二,使大米形成能够使培养袋直立的大米圆饼。然后放入框中,转运至暗培养室暗培养。(4)、避光培养:将接种后的接种袋放入转运框,在发菌培养室进行集中培养即可,即保持温度18-22°C进行培养,4-6天后菌丝覆盖整个表面后,暗培养结束。`(5)、光照培养:暗培养结束,菌丝体完全覆盖菌丝表面后即可进行光照培养。将转运框内发好菌的培养袋转运至光照培养室。打开培养袋口,将本专利技术的吊袋支撑物放入袋口,用绳扎起,然后将整个培养袋挂在培养架上行进培养即可。温度18-22°C,光照培养35-40天,子实体高度为5-8cm,即可采收。本专利技术方法具有如下优点:通过与传统的培养瓶栽培方式相比,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转化率提高,降低了生产投入,对生产场地要求低,操作简单,便于农民小规模栽培,提供了农民增收的一个新途径。优点一: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袋式栽培法的灭菌效率比栽培盒的灭菌效率高。优点二: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培养袋、吊袋支撑物、培养架的成本比传统栽培盒的方式投入成本低。优点三: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培养袋、吊袋支撑物存放空间比传统栽培盒的存放方式所需的空间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一、实验时间:2012年3月。二、实验材料:(I)菌种:蛹虫草菌株购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编号PRB.1235。(2 )菌种固体培养基:PDA斜面。(3)液体摇瓶用培养基:去皮土豆250克(煮汁)、葡萄糖8克、蛋白胨2.5克、磷酸二氢钾0.6克、硫酸镁1.2克、水1000毫升,pH自然。(4)子实体生产营养液:黄豆2.2%、葡萄糖1.5%、奶粉4.5%、磷酸二氢钾0.8%、硫酸镁0.06%、维生素B115mg / 1000ml的比例配成营养液,调整pH在5.6~7.2。(5)本专利技术栽培袋:直径12cm.高16cm的聚乙烯袋。吊袋支撑物选择直径为12cm的矿泉水瓶顶部。装大米67.5克,营养液101ml。(6)常规栽培培养容器:高12cm,直径8cm。装大米30克,营养液45ml。三、实验方法:( I)、培养基的灭菌:将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培养袋装在灭菌框后进入灭菌锅121°C、20分钟灭菌,与常规培养盒灭菌相同。(2)、接种工艺:将接种头做成莲蓬状进行喷淋式接种。 (3)、暗培养阶段:将接种后的培养袋直接放入储物框中进行码放,装满后放入暗培养室进行培养即可,保持温度18-22°C进行避光培养,4-5天后菌丝覆盖整个表面后,暗培养结束。常规培养在暗培养阶段结束后直接进入光照培养。( 4 )、培养基容器的生长状况检查:本专利技术要求在暗培养结束后,在超净工作台中将培养基容器打开检查菌丝的生长情况及污染状况。菌丝体未完全覆盖表面的要继续培养。培养基表面若存在污染的应即使挑出来进行灭菌处理。(5)、栽培袋的处理及挂起:打开培养袋口,将本专利技术的吊袋支撑物放入袋口,用绳扎起,然后将整个培养袋挂在培养架上进行光培养即可。(6)、光照培养阶段:培养室温度应为(20~23) °C,在子实体培养后期,逐渐加大室内空气的流通和交换,培养室培养阶段若发现污染应立即清除。当子实体高度为5-8cm时及时采收。(7)、采收:采收后本专利技术方法的生物转化率平均达到7.8%,而常规栽培的生物转化率只有7.5%。本专利技术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培养基的生物转化率。实施例2基本操作同实施例1,不同在于吊袋支撑物选择无毒透明强度高的厚2_左右高分子塑料片,裁剪成直径10.0cm的圆片,在中心打一个直径1.0cm的孔,在中心孔的边上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小规模栽培的蛹虫草吊袋式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栽培袋培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礼军张爱武刘春阁王卫红喻少帆闫明明杨海涛刘新香芦丽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