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菇的工厂化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32123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6 0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香菇的工厂化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初级培养、次级培养、催蕾、出菇、采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突破了现有香菇生产中的手工操作为主的模式,极大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效率,适用于工厂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该方法包括步骤:初级培养、次级培养、催蕾、出菇、采收。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突破了现有香菇生产中的手工操作为主的模式,极大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效率,适用于工厂化生产。【专利说明】一种香薛的エ厂化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香菇的エ厂化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食用菌产值过千亿,名列种植业第五位,其中香菇产量最多。我国的食用菌种植主要有两种模式: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传统模式和以自动化设备操作为主的エ厂化模式。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和劳动カ成本的提高,我国食用菌栽培由传统模式向エ厂化模式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ー种必然趋势。但是,由于不同食用菌出菇的技术要求不同,目前并不是所有的品种都能进行自动化的エ厂化生产。从技术上看,无论哪种模式,食用菌培养的生产通常包括拌料,装袋(瓶),高压、常压灭菌,冷却后接种,培养,出菇管理,采收到包装等基本环节。在我国大規模栽培的10余种食用菌中,可以瓶式栽培的品种适于采用机械操作的エ厂化模式,如金针菇、真姬菇、杏鲍菇等,而ー些品种由于不能在现有瓶式栽培技术条件下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カ的产品,只能采用传统的袋式栽培,如香菇、木耳等,在装袋、接种环节无法实现自动化,极大地消耗了劳动カ,对长期稳定发展构成了隐患。香菇等食用菌不能完全实现エ厂化生产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其出菇特性。首先,香菇不能象金针菇那样单潮集中出菇采收,一个生产周期通常出4-5潮菇,且出菇不集中。每个潮次的出菇管理通常都需要养菌、注水、催蕾、出菇等措施,其中补充水分的环节需要每个菌棒操作,用エ极大。其次,香菇的出菇需要温差、湿差、光照及机械震动等多方面的刺激才能实现,这些措施往往是个性化的,很多情况下是靠经验,很难有统ー的标准化、精准化的管理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香菇的エ厂化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初级培养:用自动装瓶机装填培养基于培养瓶内,然后用自动液体菌种机接种液体菌种于培养瓶内,进行初级培养;②次级培养:初级培养发满菌后,用自动挖瓶机将香菇菌料挖出,搅碎混匀,然后压块,装填于容器内,进行次级培养;③催蕾、出菇、采收。其中初级培养的条件为--温度21_22°C,湿度60~70%RH,光照小于lOlux,C02小于6,OOOppm,培养时间不超过40天;其中次级培养的方法为:前4-6天保温(21-25°C)、保湿(90-95%),促进菌丝愈合和气生菌丝生长;等菌料表面的菌丝浓白后,每天依次进行2轮的降温(低于15°C)、排湿(60-70%)和增氧(C02小于4000ppm)操作,通过温差、湿差和氧差的变化促进气生菌丝的倒伏,形成菌膜;菌丝倒伏,形成菌膜后,在保温(21-22°C )的同吋,每天进行8小时光照lOOlux、保湿(85-90%)处理,促进菌料表面棕色素的分泌和棕色菌皮的形成;菌料完成生理成熟时,菌料表面亮棕色,富有弹性,此时可进入催蕾操作;其中催蕾、出菇及采收的方法为:次级培养成熟后,进行催蕾操作,具体方法为:前两天用水冲洗菌块表面并浇透水,使菌料的含水量大于70%,保温(21-25°C)、保湿(90-95%)闷菌2_3天后,光照3001ux,每天依次进行2轮的降温(低于15°C)、排湿(60-70%)和增氧(C02小于4000ppm)操作,通过温差、湿差和氧差促进原基发生,一般经过3-4天可见原基。经过催蕾,香菇原基会从菌料表面的棕色菌皮下破皮而出,逐渐长大成小菇蕾,此时可以用蓝色LED照射菇蕾,每天大于12小时,可以达到抑制其菌柄伸长的作用。小菇蕾经过5-7天左右的生长,可以长成直径5-6厘米、7-8分成熟的商品菇,即可手工采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通过将香菇菌料的培养分解成初级培养和次级培养两个阶段,在装料、接种、压块等环节上引入机械自动化操作,突破了现有香菇生产中的手工操作为主的模式,极大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效率,适用于工厂化生产。【具体实施方式】香菇菌种,申香16,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自动化装瓶机,采用连云港国鑫食用菌成套设备有限公司GXZP型装瓶机。全自动液体菌种机,采用连云港国鑫食用菌成套设备有限公司GXJZ-Y型接种机。其中香菇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为:菌丝用培养皿固体培养基培养,经微生物学检查无杂菌污染,取出培养的菌丝块,用匀浆机加适量无菌水匀浆后按15% (V/V)比例接入灭菌后的培养液,进行发酵培养生产一级液体种,再用一级液体种均浆后放大生产二级液体种,用二级液体种均浆后生产栽培液体种。其中一、二级液体种用三角摇瓶的方法生产。液体种培养方法:接种量10%,培养温度控制在241:~251:,6天左右,前3天通净化空气量为I: 0.5V/V*min,保压5~7X104Pa,后3天通气量加倍。培养结束,培养液清澈透明,液中悬浮着大量微小均匀菌丝球,无异味。实施例1第一步,初级培养:用自动装瓶机装填培养基于培养瓶内,然后用自动液体菌种机接种液体菌种于培养瓶内,进行初级培养;按照下列配方配制液体菌种培养基(下列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玉米粉2%,大豆粉2%,葡萄糖1%,酵母膏0.3%,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1%,水I升°用自动化装瓶机装填香菇培养基于培养瓶内,盖盖,高压灭菌、冷却后,自动接种香菇液体菌种于培养瓶内,进行初级培养。其中自动装瓶在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脑控制下,由推筐机、装瓶机、打孔机、压盖机(这些都是自动装瓶机成套设备的有机组成部分)等连续、自动完成推筐、装瓶、压实、打孔、压盖等工序,整个工艺流程自动化,保证装瓶质量上的均匀性。其中灭菌操作的主要步骤:①蒸汽通入灭菌器室内,加热被灭菌培养瓶到98°C,约需要30分钟;②通过真空泵抽取灭菌器室内空气,使其达到规定的真空度反复①、②的过程,达到设定的次数将蒸汽通入灭菌器室内,加热被灭菌物,使温度由102°C升至118°C,在设定的灭菌温度下保持设定的灭菌压カ及设定的灭菌时间,历时3小时20分钟,达到灭菌的目的;⑤终止通气,温度由117 °C降到106 °C,历时I小时,排放出灭菌室内蒸汽:⑥通过真空泵抽真空,温度由106°C降至103°C,回流空气,对被灭菌培养瓶进行干燥,历时15分钟;⑦反复⑥的过程,温度由103°C降至98°C。其中液体接种的主要步骤如下:全自动液体菌种机在PLC电脑控制下,自动完成进筐、开盖、接种、压盖、出筐等动作,接种准确、定量、均匀、智能。液体接种的每个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要很短,保证快速安全液体菌种接种生产。接种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接种室内温度保持18~20°C;②接种室的地面无尘处理;③接种室内必须保持一定的正压状态,新风的引入经高效过滤,室内保持10000级,接种机区域保持100级接种室定期进行均匀、周到和彻底消毒;⑤接种操作前后相关器皿、工具用75%的酒精擦洗、浸泡或火焰灼烧;⑥接种操作的过程中人员必须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接种后的初次培养条件如下:温度21°C,湿度65%RH,光照为81ux,C02为5,OOOppm,培养时间38天。第二步:次级培养:初级培养发满菌后,用自动挖瓶机将香菇菌料挖出,搅碎混匀,然后压块,装填于容器内,进行次级培养;用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香菇的工厂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初级培养:用自动装瓶机装填培养基于培养瓶内,然后用自动液体菌种机接种液体菌种于培养瓶内,进行初级培养;②次级培养:初级培养发满菌后,用自动挖瓶机将香菇菌料挖出,搅碎混匀,然后压块,装填于容器内,进行次级培养;③催蕾、出菇、采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晓冬宋春艳谭琦于海龙章炉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