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炎光专利>正文

脱模用斜梢滑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1222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脱膜装置。解决斜梢弯折问题。它包括顶出板、滑座、万向接头、斜梢及滑块,而滑座固定在顶出板上,万向接头则可作横向往复运动的位于滑座内,斜梢一端固定在万向接头上,另一端则穿过下模体的斜梢孔且固定在滑块上;其特征在于:万向接头有枢轴,枢轴设在远离斜梢轴心线,且使顶出板对其施力垂直分力恰对应到下模体斜梢孔下端开口处反作用力的位置。用于脱模。(*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脱模用斜梢滑座本技术涉及脱模用装置。现有脱模用斜梢滑座如图4所示:注塑成型塑胶成品01位于下模体02及上模体03间,成品01中具有一L形勾部011内需要有一如模心之类的滑块04构造才能作出预期的形状,故在射出成型下模体02与上模体03分开后,退模动作必需藉斜梢滑座构造使滑块04向右移离L形勾部01后,且同时将成品01顶出才能达到脱模的目的。滑块04固定在一斜梢05上端,斜梢05底端再以一万向接头06衔接固定在顶出板07的滑座08上,藉顶出板07向上运动时万向接头06也会在滑座08上作横向运动,致使斜梢05能顺其倾斜方向伸出,而滑块04则能自动的向上且同时向右移开,但是,顶出板07作用于斜梢05上的垂直分力P在其尾端的A点处,而反作用力R是在下模体02的斜梢孔021下端开口的B点处,因此,当滑座有不顺畅时,斜梢05会形成一弯力矩而产生如虚线09弯曲,甚至折断的现象,尤其是在斜梢直径较小,即强度较小时,更易发生,而会导致L形沟部011被拉断:又在顶出板07退回时,滑块04将拉不到定位底,影响产品质量。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防止斜梢弯折而影响产品质量的脱模用斜梢滑座。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脱模用斜梢滑块,它包括顶出板、滑座、万向接头、斜梢及滑块,而滑座固定在顶出板上,万向接头则可作横向往复运动的位于滑座内,斜梢一端固定在万向接头上,另一端则穿过下模体的斜梢孔且固定在滑块上;其特征在于:万向接头有枢轴,枢轴设在远离斜梢轴心线,且使顶出板对其施力垂直分力恰对应到下模体斜梢孔下端开口处反作用力的位置。上述设计,使用时,当顶出板向上升高,得迫使斜梢上端的滑块能边向上升高边向横向移开,达到了防止斜梢弯折而影响产品质量的良好效果。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再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组合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2的动作示意图;图4为现有斜梢滑座构造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技术包括顶出板1、滑座2、万向接头3、斜梢4及滑块5,而滑座2固定在顶出板1上,万向接头3则可作横向往复运动的位于滑座2内,斜梢4一端固-->定在万向接头3上,另一端则穿过下模体6的斜梢孔61且固定在滑块5上;其特征在于:万向接头3有枢轴31,枢轴31设在远离斜梢4轴心线,且使顶出板1对其施力垂直分力恰对应到下模体6斜梢孔6下端开口处反作用力的位置。如图2,上模体8移动,藉多支垂直顶梢(图略)与斜梢4同时将塑胶成品7顶起,达到脱模。由于万向接头3的枢轴31位置改变,致使顶出板1对斜梢4的垂直分力P与斜梢4作用于斜梢孔61的反作用力R相抵消,因而就斜梢4来说,只有正压力而没有弯曲的情形,达到准确定位与脱模,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且因斜梢4的抗压性增强,为缩小其直径提供了条件,有利制造出更精巧的产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脱模用斜梢滑座,它包括顶出板、滑座、万向接头、斜梢及滑块,而滑座固定在顶出板上,万向接头则可作横向往复运动的位于滑座内,斜梢一端固定在万向接头上,另一端则穿过下模体的斜梢孔且固定在滑块上;其特征在于:万向接头有枢轴,枢轴设在远离斜梢轴心线,且使顶出板对其施力垂直分力恰对应到下模体斜梢孔下端开口处反作用力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脱模用斜梢滑座,它包括顶出板、滑座、万向接头、斜梢及滑块,而滑座固定在顶出板上,万向接头则可作横向往复运动的位于滑座内,斜梢一端固定在万向接头上,另一端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炎光
申请(专利权)人:张炎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