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梢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8174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斜梢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顶杆、底座,所述的模具本体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相连的斜梢成型孔道、顶杆孔道以及底座孔道,所述的顶杆、底座分别设于顶杆孔道以及底座孔道内,所述的顶杆的下端与底座活动连接,顶杆的上端探出于斜梢成型孔道的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生产能力,降低了制作成本,通用性强,性能可靠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斜梢注塑模具,特别是涉及斜梢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斜梢的原理是通过斜梢斜线方向的顶出运动,获得一定水平方向的平移,从而使产品中的凸凹部位脱模。汽车、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有较深的凸凹部位的制作工业中,斜梢设计大都是采取一节式或两节式设计,如图:图1斜梢采取一节式设计,相对较长,经常会出现刚性不足、变形、断裂等问题;图2斜梢采取两节式设计,对产品有较深的凸凹部位时会经常出现顶出运动不顺畅,回位不顺畅。以上两种斜梢设计斜度取值范围一般在3°~15°之间,而对产品有较深的凸凹部位的斜梢斜度设计通常都要15°以上,并且此两种斜梢易成为易损零件,因而生产能力低,整个产品制作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斜梢注塑模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斜梢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本体、顶杆、底座,所述的模具本体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相连的斜梢成型孔道、顶杆孔道以及底座孔道,所述的顶杆、底座分别设于顶杆孔道以及底座孔道内,所述的顶杆的下端与底座活动连接,顶杆的上端探出于斜梢成型孔道的底部。所述的斜梢成型孔道的斜度为3°~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增加了一种斜梢活动顶杆的三节式斜梢代替原来一节式和两节式斜梢的结构,其优点主要表现在斜梢成型部分长度相对较短,于是刚性不足、变形、断裂等问题解决,斜梢成型部分和斜梢旋转轴部分可以对产品有较深的凸凹部位设计成较大的角度,并且顶出运动顺畅,回位顺畅,从而使产品中的凸-->凹部位顺利脱模。从而提高了生产能力,降低了制作成本,通用性强,性能可靠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一节式斜梢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两节式斜梢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模具本体,2-顶杆,3-底座,4-斜梢成型孔道,5-顶杆孔道,6-底座孔道,7-推动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3所示,斜梢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顶杆2、底座3,所述的模具本体1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相连的斜梢成型孔道4、顶杆孔道5以及底座孔道6,所述的顶杆2、底座3分别设于顶杆孔道5以及底座孔道6内,所述的顶杆2的下端与底座3活动连接,顶杆2的上端探出于斜梢成型孔道4的底部。所述的斜梢成型孔道4的斜度为3°~20°。本专利技术采用三节式结构,顶出时斜梢底座向上移动,与斜梢底座和斜梢成型部分相连接的顶杆受力自动旋转合适的角度,沿斜线顶出斜梢成型部分,获得一定水平方向的平移,从而使产品中的凸凹部位脱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斜梢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本体、顶杆、底座,所述的模具本体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相连的斜梢成型孔道、顶杆孔道以及底座孔道,所述的顶杆、底座分别设于顶杆孔道以及底座孔道内,所述的顶杆的下端与底座活动连接,顶杆的上端探出于斜梢成型孔道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斜梢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本体、顶杆、底座,所述的模具本体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相连的斜梢成型孔道、顶杆孔道以及底座孔道,所述的顶杆、底座分别设于顶杆孔道以及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新爱吴建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徕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