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连续注塑的成型模具及其成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8082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连续注塑的成型模具及其成品,成型模具在注塑机合模装置的定位座前端设有前后移动的活动模,活动模与固定模成靠合脱离结构,定位座上设有驱动装置,活动模一侧嵌设于定位座的滑槽中,驱动装置的心轴固结于活动模顶端,其上下移动带动活动模上下位移,使活动模在注塑机中可前后、上下运动,配合夹持装置及卷收装置,可使成品向下移动,并留一小段连结肋在活动模中,再与下次靠模及注入凝固的成品粘结串联,可连续成型出相连的成品并卷收成整卷成品。(*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型领域塑性物质一般加工中的成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加工成型出连续成品的连续注塑的成型模具及其成品,该成型模具可循环操作,而可以大量生产出互连状的成品,进而可以达到节省成本、时间及适于产业利用等经济性功效。注塑技术广泛应用于热可塑性塑料的成型,其可以把粒状的塑料原料在注塑机的加热缸中加热成流动状态,再由注塑装置的喷嘴向成型模具中注入,待成品冷却固化后再开模,将成品加以顶出,而能成为一特定结构型态的单一成品,但是当前现有的注塑机,因受限于成型模具机构的因素,故注塑成型的成品仅能依模具制作几个型腔而成型,且在开模顶出成品时,皆为单独的成品,而无法形成连结,对于一些需要连结成长条型的塑料成品,则必须再利用后道的加工工序才能够完成,例如在各成品与成品之间如欲设置连结肋加以串联,则必须一一加以精确地对准、校正及粘结,此一后加工工序实属不易进行,特别是对于较小型成品更是不易精确地粘结,因而会增加制造成本,并耗费人力物力,并且各单独的成品,尚需要经由装箱的包装过程,才能适应搬运或收藏存放,此等问题皆是现有的成型模具及其注塑成型的成品在制造上所存在的加工不便的缺点。有鉴于当前现有的注塑机存在有无法针对连续连结的成品加以制造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多年从事相关领域的丰富制造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改良创新设计,以期能制造出一种可将注塑成型的成品形成连续串联排列组合的装置,经由不断的的测试实验,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专利技术出一种可连续注塑的成型模具及其成品,据此可克服现有的注塑成型中对于连结成品在制造上所无法达成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注塑成型中对于连结成品在制造上无法达成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可连续注塑的成型模具,使该成型模具可以循环操作,可将注塑成型的成品形成连续串联排列组合,并可大量生产出互连状的成品,而可达到节省时间、降低成本及适于产业利用的功效。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可连续注塑的成型模具连续注塑成型出的成品,使其借由注塑机的熔融塑料原料的注塑,在合模装置中冷却成型,并借由驱动装置及夹持装置的作用,可成型出成品与成品之间设有连结肋串联的结构型态,且可以卷收装置的卷收而可形成整卷的成品结构型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可连续注塑的成型模具,其在注塑机的合模装置的定位座前端设有可前后移动的活动模,该活动模的前后移动与固定模形成互为靠合、脱离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座上固设有驱动装置,活动模的一侧嵌设于前端定位座一侧的滑槽中,驱动装置的心轴固结于活动模的顶端,驱动装置上下移动,可带动活动模上下位移,配合设置夹持装置及卷收装置,而能将注塑成型的成品加以连结并卷收成整卷成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可连续注塑的成型模具及其成品,其中所述的驱动装置可为气压装置、油压缸。前述的可连续注塑的成型模具及其成品,其中所述的驱动装置可由齿轮及马达组成,其为以齿轮、齿条配合马达的传动结构组成的驱动装置。前述的可连续注塑的成型模具及其成品,其中所述的活动模中可设有弹性顶掣元件。前述的可连续注塑的成型模具及其成品,其中所述的夹持装置可为适于三度空间中作用的机械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由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以可连续注塑的成型模具连续注塑成型出的成品,其特征在于其是借注塑机的熔融塑料原料的注塑,并在合模装置中冷却成型,借驱动装置及夹持装置的作用,可成型出成品与成品之间设有连结肋串联的结构,并以卷收装置卷收而可形成整卷的成品结构。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可连续注塑的成型模具及其成品,该成型模具是在合模装置的定位座上固结设有一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的心轴固结于定位座前端的活动模上端,该活动模的一侧形成设有凸部嵌设于定位座前端所设置的滑槽中,因此,活动模在注塑机中可前后、上下运动,借此结构特性,可使成品向下移动,并预留一小段成品的连结肋在活动模中,再与下次靠模及注入凝固的成品相粘结串联,依此循环加工,可连续不断地成型出相连结的成品;以上述成型模具连续注塑成型出的成品,其借由注塑机的熔融塑料原料的注塑,在合模装置中冷却成型,并借由驱动装置及夹持装置的作用,可成型出成品与成品之间设有连结肋串联的结构型态,且可以卷收装置的卷收而可形成整卷的成品结构。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成型模具可以循环操作,将注塑成型的成品形成连续串联排列组合,可不断加工成型出相连结的成品,并可大量生产出互连状的成品,再借卷收装置的卷收使用,即能形成整卷成品,可省略后序的连接工序,因此可大为提高生产效率,可达到节省时间、降低成本及适于产业利用的功效。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注塑机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活动模及定位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合模装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一。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合模装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二。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合模装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三。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可连续注塑的成型模具及其成品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是本专利技术可连续注塑的成型模具及其成品的注塑机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其是在机台10上设有注塑装置20、合模装置30及驱动装置40,其中该注塑装置20,其包括入料斗21、注塑缸22、加热缸23及喷嘴24,塑料原料可由入料斗21中加入,并落于加热缸23中加热形成熔融状态,而可经由注塑缸22的加压,将此一熔融的塑料原料借喷嘴24处注入于合模装置30中加以成型;该合模装置30,设置于机台10上,其由合模缸31、定位座32、活动模33及固定模34等组合而成,其中,该定位座32设置于机台10的前端并呈可前后移动的结构,请结合参阅图2所示,其是在定位座32的侧端面设有滑槽321,定位座32的上端设有驱动装置40;该活动模33设置于定位座32的一例,在活动模33的侧端形成设有凸部332,该凸部332可嵌设于定位座32的滑槽321中;该驱动装置40,可由齿轮及马达组合而成,其亦可以气压装置、油压缸或齿轮、齿条配合马达的传动结构加以设置,此等传动结构皆为实际设计及操作使用上皆为确属可行的结构,由于其为技术人员常规的结构设计,故此不再赘述;驱动装置40设有心轴41,固设于合模装置30的活动模33的顶端。另外,本专利技术还进一步设有夹持装置50及卷收装置60,该夹持装置50固设于机台10上,且设置于合模装置30的下端,夹持装置50并设有夹持成品70的夹头51(如图5所示),该夹持装置50可设计为适于三度空间中作用的机械手而加以使用;在夹持装置50夹头51夹持的成品70的后侧,接续设置有卷收装置60,以将加工成形的成品70进行卷收,而形成成卷的成品70。请结合参阅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组合时,驱动装置40的心轴41固设于合模装置30的活动模33顶端,活动模33侧端的凸部332嵌设于定位座32侧端面的滑槽321中而可前后移动,而该定位座32的前后移动除了可带动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连续注塑的成型模具,其在注塑机的合模装置的定位座前端设有可前后移动的活动模,该活动模的前后移动与固定模形成互为靠合、脱离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座上固设有驱动装置,活动模的一侧嵌设于前端定位座一侧的滑槽中,驱动装置的心轴固结于活 动模的顶端,驱动装置上下移动,可带动活动模上下位移,配合设置夹持装置及卷收装置,而能将注塑成型的成品加以连结并卷收成整卷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明全
申请(专利权)人:冠鑫精密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