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路海燕专利>正文

一种电动折叠车的车架锁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04449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折叠车的车架锁定装置,包括车把架、底盘与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固定于底盘末端,拉杆的两侧抵持杆对称设置定位珠,所述车把架相应位置设置与两定位珠对应的卡孔,所述拉杆的手柄设置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通过传动结构控制两定位珠的缩进与弹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动折叠车的车架锁定装置为一拉杆式锁定结构,电动折叠车的底盘尾端设置一拉杆,车辆折叠完成后,车把架覆盖于底盘之上,车把架的车把端与拉杆能够相锁定,避免车辆折叠后在携带途中发生车辆意外展开的问题,只需手提拉杆便可轻松携带电动折叠车前行,方便、省力。(*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折叠车的车架锁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动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折叠车的车架锁定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折叠车具有可折叠、易操控、便于携带的优点,在折叠的使用过程中也不需要借助外来工具,通过手动自行将车折叠或展开,折叠后,能够较方便的将其收纳于汽车后备箱或登机箱内。目前的电动折叠车,同折叠自行车的外观相似,折叠部分一般由车把架折叠关节和立管折叠关节构成,通过车把架折叠,将前后两轮对折在一起,可减少车体的长度,但是其折叠后的锁定结构并不完善,携带途中如遇颠簸等意外状况,相对折的两部分较易分离,导致车辆意外展开,少数具有锁定结构的车辆,因其折叠关节较多,其锁定工序也较为繁琐;另外,由于缺乏专门的抓握部或者拉手、拉杆等手提结构,车辆折叠后其便于携带的优点并不明显。如何研发一种电动折叠车的车架锁定装置,令车辆折叠之后,其相对折部分能够锁定可靠、安全稳定、操作简单的同时能够方便电动折叠车的携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设计一种电动折叠车的车架锁定装置,使得电动车折叠后车把架与底盘的锁定与解锁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并且更加便于携带。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即一种电动折叠车的车架锁定装置,包括车把架、底盘与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固定于底盘末端,拉杆的两侧抵持杆对称设置定位珠,所述车把架相应位置设置与两定位珠对应的卡孔,所述拉杆的手柄设置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通过传动结构控制两定位珠的缩进与弹出;所述底盘为开口壳体,所述抵持杆固定于底盘壳体的两侧内壁;所述底盘长度小于车把架长度,底盘加上拉杆的整体长度大于车把架的长度;所述抵持杆、手柄与车轮之间设定一定距离;所述抵持杆末端做扁并设置固定孔,所述底盘壳体两侧内壁相应设置固定孔;所述抵持杆与手柄为管体,所述传动结构设置于管体内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电动折叠车的车架锁定装置为一拉杆式锁定结构,电动折叠车的底盘尾端设置一拉杆,车辆折叠完成后,车把架覆盖于底盘之上,车把架的车把端与拉杆能够相锁定,避免车辆折叠后在携带途中发生车辆意外展开的问题,并且携带中,只需手提拉杆便可轻松携带电动折叠车前行,方便、省力;拉杆式锁定结构锁定与解锁的控制只需通过按动手柄的控制按钮便可实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维护。2、底盘为开口壳体状,其壳体空间内设有可折叠的车座骨架与可收缩的踏板,折叠后,车把架壳体与踏板壳体相闭合,车座骨架、踏板等各部分配件均收纳于其所在壳体内,配件得到良好的保护,并且操作简单,外观扁平无杂乱,美观整齐。3、拉杆的抵持杆固定于底盘壳体的两侧内壁,较设置于底盘外部更加方便于车把架与踏板的闭合、锁定,并且从外观来看,拉杆的一部分隐藏于车体内部,少部分杆体及抓握部裸露在外,外观美观、易于保护。4、底盘长度小于车把架长度,底盘加上拉杆的整体长度大于车把架的长度,将车把架翻折下来之后,其车把端刚好与拉杆上的定位珠相卡合。5、拉杆的两侧抵持杆固定于车轮两侧的底盘壳体内壁,拉杆的手柄与轮胎胎面之间设定一定距离,无论是拉杆的抵持杆还是手柄,均不与车轮发生摩擦,不影响车辆的行驶。6、抵持杆的末端做扁并设置固定孔,较管体直接固定安装更加稳定可靠,不易松动脱落。7、拉杆的抵持杆与手柄为管体,传动结构设置于管体内部,无繁琐外露结构,保证传动顺畅的同时,不影响车辆外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底盘设置拉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拉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动折置车折置后结构不意图;图中:1、车把架;2、底盘;3、拉杆;4、抵持杆;5、定位珠;6、手柄,7、控制按钮;8、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一种电动折叠车的车架锁定装置,包括车把架1、底盘2与拉杆3,拉杆3固定于底盘2的末端,拉杆3两侧的抵持杆4对称设置定位珠5,车把架I与定位珠5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卡孔,拉杆3的手柄6设置控制按钮7,控制按钮7通过传动结构控制两定位珠5的缩进与弹出。底盘2为开口壳体,拉杆3的两条抵持杆4固定于底盘2壳体的两侧内壁。底盘2的长度小于车把架I的长度,底盘2加上拉杆3的整体长度大于车把架I的长度,车把架I翻下之后,其车把端覆盖于拉杆3的两条抵持杆4之上。拉杆3的手柄6与车轮的轮胎胎面之间设有一定距离,车辆行驶中,拉杆3不会摩擦轮胎,当遇爬坡等情景也不会发生拖底现象。抵持杆4的末端做扁并设置固定孔8,与底盘2的壳体两侧内壁设置的安装孔相对应。抵持杆4与手柄3均为管体,互相通连,传动结构设置于通连的管体内部。本折叠电动车的车架部分包括车把架I与底盘2,车把架I与底盘2的接触端为活动连接,并设有限位销,电动折叠车折叠过程中,先将车把架I部分的车把与底盘2部分的车座骨架折叠,将踏板收起,打开限位销,将车把架I向着底盘2方向往下翻折,车把架I即将覆盖于底盘2表面之时,按动拉杆3的手柄6处的控制按钮7,控制按钮7控制定位珠5缩入抵持杆4的杆体内,车把架I与底盘2闭合完成后,松开控制按钮7,定位珠5从抵持杆4的杆体内弹出并卡入车把架I的外壳设置的卡孔内,实现车把架I与底盘2的锁定,即车辆折叠完成并锁定,此时,车把架I覆盖于底盘2的表面,车辆整体成一方形的闭合壳体状,整体扁平,手提拉杆3将车辆提起,车辆前轮着地,拉动车辆前行即可。同样,需要将车辆展开时,按动控制按钮7,车把架I与底盘2解锁,车把架I翻起后,关闭车把架I与底盘2连接处的限位销,车辆展开并锁定,将车座骨架、踏板、车把等展开,便可驾驶车辆前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折叠车的车架锁定装置,包括车把架、底盘与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固定于底盘末端,拉杆的两侧抵持杆对称设置定位珠,所述车把架相应位置设置与两定位珠对应的卡孔,所述拉杆的手柄设置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通过传动结构控制两定位珠的缩进与弹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折叠车的车架锁定装置,包括车把架、底盘与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固定于底盘末端,拉杆的两侧抵持杆对称设置定位珠,所述车把架相应位置设置与两定位珠对应的卡孔,所述拉杆的手柄设置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通过传动结构控制两定位珠的缩进与弹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折叠车的车架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为开口壳体,所述抵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路海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