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间轴与转向器输入轴防错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52182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间轴与转向器输入轴防错接结构,通过为转向器输入轴的外花键段前端设置预插入段,并且所述预插入段的直径D1满足以下要求:(D2-h)<D1<D2,其中,D2为所述紧固结构的内径,h为所述紧固结构的螺栓孔中插入所述螺栓后所述螺栓在径向方向上凸入所述紧固结构内部的距离;同时,所述预插入段的长度L1满足以下要求:L1>L2,其中,L2为所述紧固结构的螺栓孔中插入所述螺栓后所述螺栓的直径与所述紧固结构的内径重合时的直线到所述紧固结构的转向器输入轴插入端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避免中间轴与转向器输入轴错接现象的发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间轴与转向器输入轴防错接结构,通过为转向器输入轴的外花键段前端设置预插入段,并且所述预插入段的直径D1满足以下要求:(D2-h)<D1<D2,其中,D2为所述紧固结构的内径,h为所述紧固结构的螺栓孔中插入所述螺栓后所述螺栓在径向方向上凸入所述紧固结构内部的距离;同时,所述预插入段的长度L1满足以下要求:L1>L2,其中,L2为所述紧固结构的螺栓孔中插入所述螺栓后所述螺栓的直径与所述紧固结构的内径重合时的直线到所述紧固结构的转向器输入轴插入端之间的距离。本技术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避免中间轴与转向器输入轴错接现象的发生。【专利说明】一种中间轴与转向器输入轴防错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转向系统,具体涉及中间轴与转向器输入轴之间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转向系统中,中间轴与转向器总成的转向器输入轴之间是通过万向节连接的。万向节的节叉具有内花键,转向器输入轴具有外花键,两者通过内、外花键配合传递扭矩,并在节叉上的紧固结构中插入螺栓卡住转向器输入轴上的紧固槽并锁紧,以限制转向器输入轴与万向节之间的轴向运动,防止万向节与转向器输入轴之间的产生松脱使汽车失去转向。但是在实际装配中,由于空间狭小,无法观察到转向器输入轴是否插入万向节至合适位置,因此会出现螺栓已经穿过紧固结构的螺纹孔但并未卡在转向器输入轴的紧固槽中的现象,这就造成了错接,使汽车突然失去转向而引发事故。在国外已经出现由于万向节与转向器输入轴的错接而使汽车制造商大量召回汽车的情况。而这种错接在装配阶段不易被发现的原因在于即使转向器输入轴未插入到位,但其外花键与万向节的内花键已经能够传递扭矩,在转动转向盘时整个转向系统是能够正确工作的。现有技术一:在申请号:200680024455.0、申请日:2006.07.06、优先权数据:102005033627.22005.07.19DE、专利技术名称:“用于连接中间轴和转向结构的主动齿轮轴的装置”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采用的即是夹紧螺栓穿过紧固零件的螺纹孔来卡住转向机构的主动齿轮轴(即转向器输入轴)的方式,专利技术人通过在夹紧螺栓上设置压紧元件来保证连接的稳固性。但是该专利技术并未解决转向器输入轴未插入到位造成的错接问题。现有技术二:在申请号:201120166238.3、申请日:2011.05.24、技术名称:“一种带限位装置的转向器输入轴”的中国技术专利中,专利技术人通过在转向器输入轴上设置凸台来解决中间轴节叉套下滑问题。但是该结构防止的是转向器输入轴与万向节过度插入的问题,并不能解决转向器输入轴插入不到位问题。现有技术三:在申请号=200910184949.0、申请日:2009.10.22、专利技术名称:“一种车用转向传动装置”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中间轴的下万向节与转向机连接的doubleD结构,该结构与现有技术一中的紧固零件结构相同。现有技术四:在申请号:201210132147.7、申请日:2012.04.28、专利技术名称:“一种汽车转向系统的连接结构”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万向节,螺栓插入万向节的螺纹孔后固定输入轴,该万向节本身具有类似于紧固零件或者double D的结构。该专利申请的专利技术人通过设置输入轴套的方式来弥补间隙误差,但输入轴套本身不具备防错装功倉泛。现有技术五:在申请号:201120416581.9、申请日:2011.10.28、技术名称:“一种具有防错装置的转向万向节总成”的中国技术专利中,专利技术人在转向下节叉的转向器安装管套轴向开槽,并设置安装块和具有弹性的限位片,限位片插入槽中遮挡安装管套的螺纹孔,仅当转向器输入轴插入到位顶开限位片后才能安装螺栓。该方案解决了错接问题,但是这需要为万向节增加零部件,首先将安装块和限位片安装到万向节上并保持其位置本身就具较困难,其次装配完成后限位片留在了连接结构中,其会对万向节或者转向器输入轴的花键带来干涉、损害,对万向节与转向器输入轴之间的扭矩传递带来不利影响,并且在连接位置处产生了噪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更简单、更便于装配并能够有效防止中间轴与转向器输入轴产生错接的连接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间轴与转向器输入轴防错接结构,包括:转向器输入轴;中间轴;万向节;所述万向节一端与所述中间轴连接,另一端具有紧固结构,所述紧固结构具有内花键并开有螺栓孔,所述转向器输入轴的一端具有外花键段,所述外花键段开有周向紧固槽,所述转向器输入轴与所述紧固结构通过内、外花键的配合传递扭矩,且所述紧固结构的螺栓孔中插入螺栓卡住所述紧固槽以限定所述转向器输入轴与所述紧固结构的轴向相对运动,所述转向器输入轴的外花键段前端具有预插入段,所述预插入段的直径Dl满足以下要求:(D2-h) < Dl < D2,其中,D2为所述紧固结构的内径,h为所述紧固结构的螺栓孔中插入所述螺栓后所述螺栓在径向方向上凸入所述紧固结构内部的距离;同时,所述预插入段的长度LI满足以下要求:L1>L2,其中,L2为所述紧固结构的螺栓孔中插入所述螺栓后所述螺栓的直径与所述紧固结构的内径重合时的直线到所述紧固结构的转向器输入轴插入端之间的距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转向器输入轴的外花键段前端加工出了预插入段,并且预插入段的长度、直径满足上述公式,因此在生产线上装配时,如果只有预插入段插入了紧固结构内部或者在这之前就紧固螺栓,则此时外花键并未与内花键配合,此时转动转向盘,转向系统不会起作用,因此能够及时发现错接现象;而在预插入段完全插入后,但紧固槽未到位之前,虽然内外花键产生了配合,但是由于预插入段的阻挡,无法进行螺栓紧固操作,因此也能够及时发现错接现象;而只有紧固槽到位,即意味着转向器输入轴插入到位后,螺栓才能与紧固槽配合对转向器输入轴的轴向运动进行限定。因此,本技术有效地避免了中间轴与转向器输入轴之间的错接,而且,本技术只是在现有转向器输入轴上增加了预插入段,这在生产阶段是容易实现的,而不需要增加其它零部件,因此不会由此带来产生噪声及对其它零部件的损害问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汽车转向系统中相关部件连接关系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沿图2中的B-B线的剖视图,其表明了现有技术中未连接前紧固结构与转向输入轴的各自结构;图4是类似于图3的视图,其表明了现有技术中紧固结构与转向输入轴的正确连接结构;图5是类似于图3和图4的视图,其表明了现有技术中紧固结构与转向输入轴的错接结构;图6表明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转向器输入轴的端部结构;图7表明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转向器输入轴插入紧固结构的第一阶段过程;图8表明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转向器输入轴插入紧固结构的第二阶段过程;图9表明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转向器输入轴插入紧固结构的第三阶段过程。上图中标记说明:转向盘1、转向管柱总成2、中间轴3、万向节4、转向器输入轴5、转向器6、螺栓7、输入轴套8、紧固结构41、螺栓孔42、外花键段51、紧固槽52、预插入段53、直线S1、转向器输入轴插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间轴与转向器输入轴防错接结构,包括:转向器输入轴;中间轴;万向节;所述万向节一端与所述中间轴连接,另一端具有紧固结构,所述紧固结构具有内花键并开有螺栓孔,所述转向器输入轴的一端具有外花键段,所述外花键段开有周向紧固槽,所述转向器输入轴与所述紧固结构通过内、外花键的配合传递扭矩,且所述紧固结构的螺栓孔中插入螺栓卡住所述紧固槽以限定所述转向器输入轴与所述紧固结构的轴向相对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器输入轴的外花键段前端具有预插入段,所述预插入段的直径D1满足以下要求:(D2?h)<D1<D2,其中,D2为所述紧固结构的内径,h为所述紧固结构的螺栓孔中插入所述螺栓后,所述螺栓在径向方向上凸入所述紧固结构内部的距离;同时,所述预插入段的长度L1满足以下要求:L1>L2,其中,L2为所述紧固结构的螺栓孔中插入所述螺栓后,所述螺栓的直径与所述紧固结构的内径重合时的直线到所述紧固结构的转向器输入轴插入端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学东丁玲纪春有杨华兴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