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式相循环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17869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1 1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塞式相循环发动机,包括汽化器、气缸活塞做功机构、冷却器和流动增阻器,所述汽化器经所述流动增阻器与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的气缸连通,在所述流动增阻器与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的气缸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冷却器,在所述流动增阻器和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的气缸之间的连通通道上或在所述连通通道内设流通口,在所述汽化器内设喷嘴,所述喷嘴与所述流通口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造价低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所公开的活塞式相循环发动机尤其适用于冷热电联供系统,即分布式发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塞式相循环发动机,包括汽化器、气缸活塞做功机构、冷却器和流动增阻器,所述汽化器经所述流动增阻器与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的气缸连通,在所述流动增阻器与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的气缸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冷却器,在所述流动增阻器和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的气缸之间的连通通道上或在所述连通通道内设流通口,在所述汽化器内设喷嘴,所述喷嘴与所述流通口连通。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造价低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本专利技术中所公开的活塞式相循环发动机尤其适用于冷热电联供系统,即分布式发电。【专利说明】活塞式相循环发动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能与动力领域,尤其是一种活塞式相循环发动机。
技术介绍
利用汽化器将工质加热气化、临界化、超临界化、超超临界化或过热化后作为推动动力机构做功的系统已有两百年的历史,而且至今还在应用,但是高温气体工质对动力机构的要求很高,这样不但影响系统的造价,也影响系统的效率,因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新型的以工质相变为源动力的发动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活塞式相循环发动机,包括汽化器、气缸活塞做功机构、冷却器和流动增阻器,所述汽化器经所述流动增阻器与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的气缸连通,在所述流动增阻器与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的气缸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冷却器,在所述流动增阻器和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的气缸之间的连通通道上或在所述连通通道内设流通口,在所述汽化器内设喷嘴,所述喷嘴与所述流通口连通。所述流动增阻器设为流动增阻结构。所述流动增阻器设为控制阀。所述流动增阻器设为流动增阻控制器。所述流通口设在所述流动增阻器和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的气缸之间的连通通道的通道壁上。所述流通口设在所述流动增阻器和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的气缸之间的连通通道的通道内。在所述喷嘴与所述流通口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附属冷却器。所述喷嘴设在所述汽化器的气相区内。在所述冷却器与所述流动增阻器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回热器。在所述喷嘴与所述流通口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控制阀。本专利技术中,所谓的流动增阻器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流动阻力的结构或装置。例如:流通通道内的流通截面积小的断面;再例如可以调节流通面积的控制装置,如控制阀。根据工况可以通过所述控制阀调节流动增阻器的流动阻力以满足不同工况的需求。本专利技术中,所谓的汽化器是指能够使液体工质发生汽化、临界化、超临界化、超超临界化或过热化的装置,它可以是外燃汽化器、热交换器、太阳能汽化器、锅炉或内燃汽化器。所述内燃汽化器包括氧化剂和还原剂燃烧产物能够液化的内燃汽化器和氧化剂和还原剂燃烧产物不能液化的内燃汽化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汽化器内的工质处于临界状态时,所述汽化器的气相区和所述汽化器的液相区可以是同一空间。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流动增阻器为双向增阻,即工质从所述汽化器流向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过程中和从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流向所述汽化器的过程中均受到所述流动增阻器的阻力。本专利技术中,可选择性的使从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流出返回所述汽化器的工质中,经所述流通口返回所述汽化器的工质多于经所述流动增阻器返回所述汽化器的工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冷却器和所述附属冷却器都是冷却器,名称不同是为了区分而定义的。根据热能与动力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等。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造价低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本专利技术中所公开的所述活塞式相循环发动机尤其适用于冷热电联供系统,即分布式发电。【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I汽化器、2气缸活塞做功机构、4001附属冷却器、4冷却器、110流动增阻器、111流动增阻结构、112控制阀、113流动增阻控制器、7喷嘴、14回热器、220流通口。【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活塞式相循环发动机,包括汽化器1、气缸活塞做功机构2、冷却器4和流动增阻器110,所述汽化器I经所述流动增阻器110与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2的气缸连通,在所述流动增阻器110与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2的气缸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冷却器4,在所述流动增阻器110和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2的气缸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流通口220,在所述汽化器I内设喷嘴7,所述喷嘴7与所述流通口 220连通。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流通口 220可改设在所述流动增阻器110和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2之间的连通通道内。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的活塞式相循环发动机,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流通口 220具体地设在所述流动增阻器110和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2的气缸之间的连通通道的通道壁上,所述流动增阻器110设为流动增阻结构111,所述喷嘴7设在所述汽化器I的气相区内。图中所述流通口 220设置在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2的气缸与所述冷却器4之间的连通通道的通道壁上。可选择性地,所述流通口 220设置在所述冷却器4与所述流动增阻器110之间的连通通道的通道壁上。所述流动增阻结构111为喉式结构,其在所述汽化器I与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2的气缸之间的连通通道内形成流通截面积小的断面。所述流动增阻结构111不限于喉式结构,一切能够在所述汽化器I与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2的气缸之间的连通通道内形成流通截面积小的断面的结构均属于所述流动增阻结构111。实施例3 如图3所示的活塞式相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流动增阻器110改设为控制阀112,所述控制阀112能够调节流通面积。根据工况可以通过所述控制阀112调节流通面积,从而调节所述汽化器与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的气缸之间的连通通道内的流动阻力,以满足不同工况的需求。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流动增阻器110改设为流动增阻控制器113。实施例4 如图4所示的活塞式相循环发动机,其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在所述喷嘴7与所述流通口 220之间的连通通道上增设附属冷却器4001。实施例5 如图5所示的活塞式相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流通口 220改设在所述流动增阻器110和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2的气缸之间的连通通道的通道内。实施例6 如图6所示的活塞式相循环发动机,其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在所述冷却器4与所述流动增阻器110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回热器14,具体地,所述回热器14设置所述流通口 220与所述流动增阻结构111之间,目的是使得经所述流通口 220的液体不被所述回热器14加热直接回送到所述汽化器I的气相区内。实施例7 如图7所示的活塞式相循环发动机,其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所述流动增阻器110改设为流动增阻控制器113。所述流动增阻控制器113包括固定部和滑动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固定部滑动密封连接,所述滑动部能够沿所述固定部密封滑进/密封滑出所述汽化器I与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2的气缸之间的连通通道,从而改变该流通通道的截面积的大小。所述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塞式相循环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汽化器(1)、气缸活塞做功机构(2)、冷却器(4)和流动增阻器(110),所述汽化器(1)经所述流动增阻器(110)与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2)的气缸连通,在所述流动增阻器(110)与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2)的气缸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冷却器(4),在所述流动增阻器(110)和所述气缸活塞做功机构(2)的气缸之间的连通通道上或在所述连通通道内设流通口(220),在所述汽化器(1)内设喷嘴(7),所述喷嘴(7)与所述流通口(220)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北彪
申请(专利权)人: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