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17813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1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能够分别控制内、外凸轮轴的相对旋转相位和这两个凸轮轴相对于驱动旋转体的相对旋转相位,并且,能够实现装置在轴向上的小型化。该可变气门装置具有:固定在内凸轮轴(6)上的第一叶片转子(10),固定在外凸轮轴(5)上的第二叶片转子(23),第二叶片转子在形成于第一叶片转子的第一转子(19)的内部的收容室(26)中,相对旋转自如地被收容,与第一叶片转子成为并列状态。在轴向以串联状态配置有将第二叶片转子的相对旋转位置根据要求锁定、解除的第一锁定机构(28)和将第一叶片转子的相对旋转位置根据要求锁定、解除的第二锁定机构(4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内燃机的进气门、排气门这样的内燃机气门的动作特性进行可变控制的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可变气门装置,例如,已知有下面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若说明其简要内容,则为每个气缸具备两个进气门,且具有:在外周一体设有驱动上述一方进气门的内凸轮的内凸轮轴、相对旋转自如地配置于该内凸轮轴的外周且在外周一体设有驱动上述另一方进气门的外凸轮的外凸轮轴。在上述内凸轮轴的端部和外凸轮轴的各端部,向轴向以串联状态一体设有叶片式的两个液压促动器。两个液压促动器通过供给的液压,使上述内凸轮轴和外凸轮轴相对旋转,控制进气门的动作角,并且,相对于曲轴使上述两凸轮轴相对旋转,控制各进气门的开关时间。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96486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可变气门装置中,由于在上述两凸轮轴的各端部将上述两个液压促动器沿轴向以串联状态一体设置,因此,装置的轴向长度变长而大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气门装置,可以控制内凸轮轴和外凸轮轴的相对旋转相位,并可以控制所述两凸轮轴相对于曲轴的相对旋转相位,还可以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可以变换外凸轮轴和内凸轮轴的相对旋转相位,其特征在于,尤其具备:第一旋转体,其固定于所述两凸轮轴的任意一方,其内部具有收容室,向内部的提前角动作室和滞后角动作室选择性地供给排出液压,由此,相对于驱动旋转体,向提前角侧或滞后角侧进行相对旋转;第二旋转体,其固定于所述两凸轮轴的任意另一方,并且旋转自如地收容于所述收容室内,相对于所述驱动旋转体和所述第一旋转体,只可以在规定角度范围进行相对旋转地设置;第一锁定凹部,在滑动的所述驱动旋转体的滑动面设有所述第二旋转体的轴向端面;第一锁定部件,其沿着旋转轴向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旋转体,通过与所述第一锁定凹部进行进出卡合,锁定所述驱动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的相对旋转,通过从所述第一锁定凹部退出,解除所述驱动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的锁定;第二锁定凹部,其设于所述第二旋转体侧;第二锁定部件,其沿着旋转轴向可移动地设于第一旋转体,通过与所述第二锁定凹部进行进出卡合,锁定所述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的相对旋转,通过从所述第二锁定凹部退出,解除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的锁定;第一锁定通路,其通过供给工作油,使所述第一锁定部件从第一锁定凹部退出;第二锁定通路,其通过供给工作油,使所述第二锁定部件从第二锁定凹部退出,在同时锁定所述第一锁定部件和第二锁定部件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锁定凹部和第二锁定凹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沿轴向投影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控制内、外凸轮轴的相对旋转相位并控制驱动旋转体和所述两凸轮轴的相对旋转相位且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可变气门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纵剖面图;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两个驱动凸轮,图2(A)表示相同相位的状态,图2(B)表示具有打开角的状态;图3是分解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可变气门装置的液压回路的纵剖面图;图5是表示相对于链轮,将该实施方式的第一叶片转子和第二叶片转子的相对旋转相位变换为最大提前角侧的状态的作用说明图;图6是表示相对于链轮,将该实施方式的第一叶片转子和第二叶片转子的相对旋转相位变换为最大滞后角侧的状态的作用说明图;图7是表示在第一叶片转子位于最大提前角侧的相对旋转状态下,第二叶片转子变换为最大滞后角侧的状态的作用说明图;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的展开剖面图;图9是表示从第一锁定孔抽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锁定销的状态的展开剖面图;图10是表示从第二锁定孔抽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锁定销,并且将第一锁定销与另一个第一锁定孔卡合的状态的展开剖面图;图11是表示解除第一锁定销和第二锁定销的卡合,并且将第一锁定销与另一个第一锁定孔卡合的状态的展开剖面图;图12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两方排气门控制成提前角侧的相同相位的提升特性;图13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两方排气门共同变换成滞后角侧的相同相位的提升特性;图14表示只将本实施方式的一方排气门变换成提前角侧而形成具有打开角状态的提升特性;图15是表示相对于链轮,将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叶片转子和第二叶片转子的相对旋转相位变换成最大提前角侧的状态的作用说明图;图16是表示相对于链轮,将该实施方式的第一叶片转子和第二叶片转子的相对旋转相位变换成最大滞后角侧的状态的作用说明图;图17是表示在第二叶片转子位于最大提前角侧的状态下,第一叶片转子变换成最大滞后角侧的状态的作用说明图;图18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的展开剖面图;图19是表示从第一锁定孔抽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锁定销的状态的展开剖面图;图20是表示从第二锁定孔抽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锁定销,并且将第一锁定销与第一锁定孔卡合的状态的展开剖面图;图21是表示解除第一锁定销与第一锁定孔卡合的状态和第二锁定销与第二锁定孔的卡合,并将第一叶片转子变换至滞后角侧的相对旋转位置的状态的展开剖面图;图22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两方排气门控制成提前角侧的相同相位的提升特性;图23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两方排气门共同变换成滞后角侧的相同相位的提升特性;图24表示只将本实施方式的一方排气门向提前角侧变换相位而形成为具有打开角状态的提升特性。附图标记说明1…链轮(驱动旋转体)2…凸轮轴3…相位变换机构4…液压回路5…外凸轮轴5a…第一驱动凸轮6…内凸轮轴6a…第二驱动凸轮8…壳体10…第一叶片转子(第一旋转体)11a~11c…第一~第三滑履12…滞后角油室(滞后角动作室)13…提前角油室(提前角动作室)14…壳体主体15…前面板16…背板19…第一转子20~22…第一~第三叶片23…第二叶片转子(第二旋转体)24…第二转子25…第四叶片28…第一锁定机构30…第一锁定销31a、31b…第一锁定孔32…第一受压室33…螺旋弹簧34…第一解除用液压回路35…第一解除通路36…滞后角侧通路37…提前角侧通路38…电磁切换阀39…油泵39a…排出通路40…泄油通路41…第二锁定机构43…第二锁定销44…第二锁定孔46…第一电磁切换阀47…第二解除用液压回路48…第二解除通路49…第二电磁切换阀50…第二受压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中,表示适用于汽油机规格的例如四缸内燃机的排气门侧的可变气门装置。〔第一实施方式〕上述内燃机的每个气缸具有两个排气门,可变气门装置根据内燃机运转状态,对上述两排气门的开关时间和动作角(打开角(開角))进行可变控制。即,如图1~图5所示,可变气门装置具备:利用内燃机的未图示的曲轴并经由正时链条被旋转驱动的链轮1、相对于该链轮1可相对转动地设置的排气侧的凸轮轴2、配置于链轮1和凸轮轴2之间且变换该两者1、2的相对转动相位的相位变换机构3、使该相位变换机构3进行动作的液压回路4。上述每个气缸的两个排气门的各伞部将未图示的两个排气口的气缸侧的各开口端开闭,经由配置于各自上端部的气门挺柱,通过气门弹簧的弹簧力,向关闭方向施力。如图1及图2所示,上述凸轮轴2由内部中空状的外凸轮轴5和相对旋转自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具备在外周上具有内凸轮的内凸轮轴和设置于该内凸轮轴的外周且在外周上具有外凸轮的外凸轮轴,通过使两凸轮轴相对旋转,改变所述外凸轮相对于所述内凸轮的相对旋转相位,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旋转体,其从曲轴传递来旋转力且内部设置有动作室;第一旋转体,其具有固定于所述两凸轮轴的任意一方的转子、将所述动作室隔成提前角动作室和滞后角动作室的叶片、及形成于内部的收容室,通过向所述提前角动作室和滞后角动作室有选择性地供给或排出液压,该第一旋转体相对于所述驱动旋转体向提前角侧或滞后角侧相对旋转;第二旋转体,其固定于所述两凸轮轴的任意另一方并且旋转自如地收容于所述收容室内,被设置成在规定角度范围内相对于所述驱动旋转体和所述第一旋转体进行相对旋转;第一锁定凹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体的轴向端面滑动的所述驱动旋转体的滑动面上;第一锁定部件,其沿着旋转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体上,通过进入所述第一锁定凹部并卡合来锁定所述驱动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的相对旋转,通过从所述第一锁定凹部退出,解除所述驱动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的锁定;第二锁定凹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体侧;第二锁定部件,其沿着旋转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体上,通过进入所述第二锁定凹部并卡合来锁定所述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的相对旋转,通过从所述第二锁定凹部退出,解除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的锁定;第一锁定通路,其通过供给工作油使所述第一锁定部件从所述第一锁定凹部退出;第二锁定通路,其通过供给工作油使所述第二锁定部件从所述第二锁定凹部退出;所述第一锁定部件与所述第二锁定部件都被锁定时,所述第一锁定凹部与第二锁定凹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轴向投影的位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6.13 JP 2012-133344;2012.06.13 JP 2012-13331.一种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具备在外周上具有内凸轮的内凸轮轴和设置于该内凸轮轴的外周且在外周上具有外凸轮的外凸轮轴,通过使两凸轮轴相对旋转,改变所述外凸轮相对于所述内凸轮的相对旋转相位,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旋转体,其从曲轴传递来旋转力且内部设置有动作室;第一旋转体,其具有固定于所述两凸轮轴的任意一方的转子、将所述动作室隔成提前角动作室和滞后角动作室的叶片、及形成于内部的收容室,通过向所述提前角动作室和滞后角动作室有选择性地供给或排出液压,该第一旋转体相对于所述驱动旋转体向提前角侧或滞后角侧相对旋转;第二旋转体,其固定于所述两凸轮轴的任意另一方并且旋转自如地收容于所述收容室内,被设置成在规定角度范围内相对于所述驱动旋转体和所述第一旋转体进行相对旋转;第一锁定凹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体的轴向端面滑动的所述驱动旋转体的滑动面上;第一锁定部件,其沿着旋转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体上,通过进入所述第一锁定凹部并卡合来锁定所述驱动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的相对旋转,通过从所述第一锁定凹部退出,解除所述驱动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的锁定;第二锁定凹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体侧;第二锁定部件,其沿着旋转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体上,通过进入所述第二锁定凹部并卡合来锁定所述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的相对旋转,通过从所述第二锁定凹部退出,解除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的锁定;第一锁定通路,其通过供给工作油使所述第一锁定部件从所述第一锁定凹部退出;第二锁定通路,其通过供给工作油使所述第二锁定部件从所述第二锁定凹部退出;所述第一锁定部件与所述第二锁定部件都被锁定时,所述第一锁定凹部与第二锁定凹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轴向投影的位置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体相对于所述驱动旋转体处于最大提前角或最大滞后角侧的相对旋转位置,且所述第二旋转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体处于其相反侧的相对旋转位置时,所述第一锁定凹部的至少一个和所述第一锁定部件卡合锁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驱动旋转体旋转期间,在所述第二旋转体上总是作用有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体向滞后角方向的旋转扭矩,并且所述第一旋转体相对于所述驱动旋转体处于最大提前角的相对旋转位置,且所述第二旋转体相对于该第一旋转体处于最大滞后角的相对旋转位置时,所述第一锁定凹部的至少一个和所述第一锁定部件锁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敦史涩川哲也高田保英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