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852322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8 1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具备:第1凸轮部,其被凸轮轴贯通,该第1凸轮部与所述凸轮轴一起旋转,且形成有长孔;第2凸轮部,其被所述第1凸轮部支承为能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之间摆动而转换,所述第1状态是该第2凸轮部处于从所述第1凸轮部的外周面突出了的位置的状态,所述第2状态是所述第2凸轮部处于比所述第1状态低的位置的状态,所述第2凸轮部形成为大致U字状或大致L字状;止动销,其固定于所述第2凸轮部,且贯通所述长孔;施力部件,其介于所述第1凸轮部和所述第2凸轮部之间,对所述止动销施力以使所述第2凸轮部成为所述第1状态;锁定机构,其仅在所述第2凸轮部处于所述第1状态时将所述第2凸轮部锁定;凸轮从动件,其施加反作用力以使得在所述第2凸轮部处于锁定被解除了的状态时所述第2凸轮部成为所述第2状态,所述反作用力大于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凸轮轴贯穿被设于可动凸轮的长孔。由此,可动凸轮能够相对于凸轮轴偏心旋转,可动凸轮能够与凸轮轴的旋转相应地受到来自阀的反作用力而沿着径向往复运动。在凸轮轴和可动凸轮之间设有柱塞,该柱塞被弹簧施力并在油压的作用下伸长。在油压不起作用的情况下,柱塞伸缩,可容许可动凸轮相对于凸轮轴沿着径向往复运动。若油压起作用,则柱塞维持在伸长了的状态,可动凸轮相对于凸轮轴的位置被固定。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2981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凸轮轴贯穿可动凸轮的长孔,因此,为了确保可动凸轮的可动范围,考虑采用较细的凸轮轴。然而,若采用较细的凸轮轴,则刚性有可能降低。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凸轮轴的刚性的降低的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上述目的能够通过如下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达成,该可变气门装置具备:第1凸轮部,其被凸轮轴贯通,该第1凸轮部与所述凸轮轴一起旋转,且形成有长孔;第2凸轮部,其被所述第1凸轮部支承为能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之间摆动而转换,所述第1状态是该第2凸轮部处于从所述第1凸轮部的外周面突出了的位置的状态,所述第2状态是所述第2凸轮部处于比所述第1状态低的位置的状态,所述第2凸轮部形成为大致U字状或大致L字状;止动销,其固定于所述第2凸轮部,且贯通所述长孔;施力部件,其介于所述第1凸轮部和所述第2凸轮部之间,且对所述止动销施力以使所述第2凸轮部成为所述第1状态;锁定机构,其仅在所述第2凸轮部处于所述第1状态时将所述第2凸轮部锁定;以及凸轮从动件,其施加反作用力以使得在所述第2凸轮部处于锁定被解除了的状态时所述第2凸轮部成为所述第2状态,所述反作用力大于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第1卡合孔,其形成于所述第1凸轮部;第2卡合孔,其形成于所述第2凸轮部,且在所述第1状态下与所述第1卡合孔相对;按压部件,其收纳于所述第1卡合孔;锁定部件,其收纳于所述第2卡合孔;锁定部件用施力部件,其对所述锁定部件施力,以使得在所述第1状态下所述锁定部件与所述第1卡合孔和第2卡合孔卡合;路径,其与所述第1卡合孔连通,且使油压作用于所述按压部件,以使得在所述第1状态下所述锁定部件克服所述锁定部件用施力部件的施力而从所述第1卡合孔脱离。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第1卡合孔以及所述第2卡合孔沿着所述凸轮轴的轴向延伸。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第2凸轮部包括:第1倾斜面,其在所述第1状态下从所述第1凸轮部的外周面突出;第2倾斜面,其在所述第1状态以及所述第2状态中的任一状态下在从所述凸轮轴的轴向观察时均与所述第1凸轮部的外周面局部相一致。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第2凸轮部处于锁定被解除了的状态下,随着所述凸轮轴的旋转,所述第1凸轮部和所述第2凸轮部与所述凸轮从动件接触的同时,所述第2凸轮部从所述第2状态向所述第1状态转换。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第2凸轮部包括:位于所述第2凸轮部的气门打开侧的倾斜面;其位于所述第2凸轮部的气门关闭侧的倾斜面,所述第2凸轮部的摆动的支点位于下述倾斜面侧,该倾斜面是上述的位于所述第2凸轮部的气门关闭侧的倾斜面。专利技术的效果能够提供一种抑制凸轮轴的刚性的降低的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可变气门装置的外观图。图2A、2B是从轴向观察到的凸轮单元的剖视图。图3A、3B是表示凸轮单元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图4A、4B是凸轮突出部的锁定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阀的提升状态的图表。图6是比较例的阀的提升状态的图表。图7A、7B是第1变形例的凸轮单元的说明图。图8A、8B是第2变形例的凸轮单元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由第2变形例的凸轮单元使阀提升的提升状态的图表。图10A~10D是表示第2变形例的凸轮单元的旋转状态的图,图10E是表示第2变形例的凸轮单元的凸轮突出部的摆动角度的图表。图11是比较例的凸轮单元的说明图。图12A~12D是表示比较例的凸轮单元的旋转状态的图,图12E是表示比较例的凸轮单元的凸轮突出部的摆动角度的图表。图13是第3变形例的凸轮单元的说明图。图14是表示由第3变形例的凸轮单元使阀提升的提升状态的图表。图15是比较例的凸轮单元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与附图一起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施例的可变气门装置1的外观图。可变气门装置1可被搭载于车辆等的内燃机所采用。可变气门装置1包括凸轮轴S和设于凸轮轴S的凸轮单元CU。凸轮轴S利用来自内燃机的动力而旋转。通过凸轮单元CU与凸轮轴S一起旋转,从而借助后述的摇臂R使阀V提升。阀V是内燃机的进气门或排气门。凸轮单元CU包括:凸轮基部10,其直径比凸轮轴S的直径大,且贯穿有凸轮轴S;和两个凸轮突出部20,其支承于凸轮基部10。凸轮基部10是大致圆柱状,在从凸轮轴S的轴向(以下称为轴向)观察时具有大致半圆形的基圆部11、从基圆部11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尖嘴部11n。基圆部11、尖嘴部11n相当于凸轮基部10的外周面。凸轮基部10包括凸轮片部10a和以隔着凸轮片部10a的方式连结起来的两个凸轮片部10b、10c。凸轮片部10a~10c由贯穿的两个连结销CP连结起来。从轴向观察时的凸轮片部10a~10c的外周形状相同。即,在任一凸轮片部都形成有基圆部、尖嘴部。凸轮片部10a~10c沿着轴向排列。凸轮片部10a、10b以隔开间隙12的方式连结起来,在间隙12内配置有凸轮突出部20。同样地在凸轮片部10a、10c之间的间隙12内配置有另一个凸轮突出部20。两个凸轮突出部20沿着轴向隔开预定的间隔地排列,能够分别按压两个摇臂R而使两个阀V提升。凸轮基部10整体的轴向上的厚度比凸轮突出部20的轴向上的厚度厚。如图1所示,在凸轮基部10的凸轮片部10a形成有凹部10H。凹部10H形成于两个摇臂R与凸轮基部10接触的部分之间,不与两个摇臂R接触。支承轴33沿着轴向贯通凸轮片部10a~10c、凸轮突出部20。凸轮突出部20以支承轴33为支点相对于凸轮基部10摆动。支承轴33是凸轮突出部20的摆动的支点。凸轮突出部20能够在从凸轮基部10突出的高位置和不从凸轮基部10突出的较低的低位置之间摆动。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所述可变气门装置具备:第1凸轮部,其被凸轮轴贯通,该第1凸轮部与所述凸轮轴一起旋转,且形成有长孔;第2凸轮部,其被所述第1凸轮部支承为能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之间摆动而转换,所述第1状态是所述第2凸轮部处于从所述第1凸轮部的外周面突出了的位置的状态,所述第2状态是所述第2凸轮部处于比所述第1状态低的位置的状态,所述第2凸轮部形成为大致U字状或大致L字状;止动销,其固定于所述第2凸轮部,且贯通所述长孔;施力部件,其介于所述第1凸轮部和所述第2凸轮部之间,且对所述止动销施力以使所述第2凸轮部成为所述第1状态;锁定机构,其仅在所述第2凸轮部处于所述第1状态时将所述第2凸轮部锁定;以及凸轮从动件,其施加反作用力以使得在所述第2凸轮部处于锁定被解除了的状态时所述第2凸轮部成为所述第2状态,所述反作用力大于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1.22 JP 2014-0098021.一种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所述可变气门装置具备:
第1凸轮部,其被凸轮轴贯通,该第1凸轮部与所述凸轮轴一起旋转,
且形成有长孔;
第2凸轮部,其被所述第1凸轮部支承为能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之
间摆动而转换,所述第1状态是所述第2凸轮部处于从所述第1凸轮部的
外周面突出了的位置的状态,所述第2状态是所述第2凸轮部处于比所述
第1状态低的位置的状态,所述第2凸轮部形成为大致U字状或大致L字
状;
止动销,其固定于所述第2凸轮部,且贯通所述长孔;
施力部件,其介于所述第1凸轮部和所述第2凸轮部之间,且对所述
止动销施力以使所述第2凸轮部成为所述第1状态;
锁定机构,其仅在所述第2凸轮部处于所述第1状态时将所述第2凸
轮部锁定;以及
凸轮从动件,其施加反作用力以使得在所述第2凸轮部处于锁定被解
除了的状态时所述第2凸轮部成为所述第2状态,
所述反作用力大于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其中,
所述锁定机构包括:
第1卡合孔,其形成于所述第1凸轮部;
第2卡合孔,其形成于所述第2凸轮部,且在所述第1状态下与所述
第1卡合孔相对;
按压部件,其收纳于所述第1卡合孔;
锁定部件,其收纳于所述第2卡合孔;
锁定部件用施力部件,其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矢野寿行宫里佳明广濑秀俊原由一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