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框架构件铣削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71394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9 0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壁框架构件铣削夹具,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后置固定挡板以及朝后置固定挡板作垂直纵向运动的前置移动挡板;前置移动挡板和后置固定挡板平行相向的面上分别设有一对前置定位滑块和一对后置定位滑块,前置定位滑块和后置定位滑块设置成与框架构件底部的四个角对应的直角结构,并且每对定位滑块中至少一个滑块朝同一个挡板上的另一个滑块做水平横向移动;底座的左右两侧设有高度和位置可调的压板从顶部固定框架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夹持受力均匀,受力的效果好,在不影响加工的前提下,运用压板对弯曲加工变形趋势加以控制,并通过楔形块交叉夹紧,使构件毛坯定位夹紧可靠,夹具操作简单,提高了装夹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铣削加工薄壁框架构件的夹具。
技术介绍
目前,在对薄壁框架件进行铣削加工时,使用普通的虎钳工作台进行夹紧,由于薄壁件突出的特点就是壁厚尺寸大约6mm左右,底厚尺寸大约10mm左右,因此在夹紧过程中是按夹持部分略高于底厚实体部分进行定位夹紧。这种定位夹紧方式存在较大的缺陷,首先,由于夹持部分过长,夹持力过大,容易导致试件夹持受力不均匀,在成型后容易产生预变形;其次,对于长宽比大的薄壁件加工,试件加工过程中变形力矩较大,而单纯依靠夹持摩擦力难以控制这种变形,因此会导致加工的误差。针对这一问题,对薄壁框架件这类工件,应该充分考虑试件成型后其壁厚对夹具夹持的影响,其中夹持部位、试件变形等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要加以严格控制,以避免试件加工后达不到加工精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对薄壁构件装夹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装夹薄壁框架构件进行铣削加工的夹具,其装夹方便稳定,不对构件加工精度造成影响,加工误差小。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薄壁框架构件铣削夹具,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上的后置固定挡板12以及朝后置固定挡板作垂直纵向运动的前置移动挡板2;所述前置移动挡板2和后置固定挡板12平行相向的面上分别设有一对前置定位滑块5和一对后置定位滑块10,所述前置定位滑块5和后置定位滑块10设置成与框架构件底部的四个角对应的直角结构,并且每对定位滑块中至少一个滑块朝同一个挡板上的另一个滑块做水平横向移动;所述底座1的左右两侧设有高度和位置可调的压板9从顶部固定所述框架构件。所述前置移动挡板2上设有横向的滑槽,所述滑槽内部设有横向的前置丝杠3,在滑槽内设置有一对楔形滑块4,所述楔形滑块4的斜面相向设置,其中至少一个楔形滑块4上开设有与所述前置丝杠3进行螺纹传动的螺纹孔实现横向移动;所述前置定位滑块5分别设置在两个楔形滑块4斜面上开设的水平滑槽内,并在滑槽内设有预紧装置。所述预紧装置为弹簧17,其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前置定位滑块5连接。所述前置移动挡板2上设有定位针18,其顶端超过前置定位滑块5的横向定位面0-2mm。所述后置固定挡板12上设有横向的滑槽,所述滑槽内部设有横向的后置丝杠11,一对后置定位滑块10设置在滑槽内,至少其中一个后置定位滑块10上开设有与所述后置丝杠11进行螺纹传动的螺纹孔实现横向移动。所述前置移动挡板2、后置固定挡板12和楔形滑块4上的滑槽均为燕尾滑槽。所述前置丝杠3和后置丝杠11均从中间朝两端设置成反向螺纹,对应滑槽内的两个滑块均设有对应的反向螺纹孔,实现对应的一对滑块同时相向移动。所述底座1上设有垂直于后置固定挡板12的移动挡板丝杠13,所述前置移动挡板2与通过移动挡板丝杠13进行螺纹传动的丝杠螺母14固定连接,并与设置在底座1上的纵向滑轨配合实现纵向移动。所述底座1左右两侧设有T形的横向定位槽7,所述压板9通过与框架构件等高的垫块15与框架构件顶部接触,压板螺杆8穿过压板9上的通槽以及定位槽与压板螺母16螺接从上下方向固定框架构件。所述定位槽的数量沿前置移动挡板2和后置固定挡板12的纵向方向设有两个以上。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改变了传统虎钳夹紧方式,通过定位块从框形构件的四个角夹紧构件毛坯底部完成装夹,使构件毛坯夹持部位集中在构件毛坯底部实体区域,从而使夹持受力均匀,受力的效果好,在不影响加工的前提下,运用压板对弯曲加工变形趋势加以控制,并通过楔形块交叉夹紧,使构件毛坯定位夹紧可靠,夹具操作简单,提高了装夹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薄壁框架构件铣削夹具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主剖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4为后置定位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楔形滑块和前置定位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底座,2-前置移动挡板,3-前置丝杠,4-楔形滑块,5-前置定位滑块,6-框架构件,7-定位槽,8-压板螺杆,9-压板,10-后置定位滑块,11-后置丝杠,12-后置固定挡板,13-移动挡板丝杠,14-丝杠螺母,15-垫块,16-压板螺母,17-弹簧,18-定位针。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薄壁框架构件铣削夹具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上的后置固定挡板12以及朝后置固定挡板作垂直纵向运动的前置移动挡板2;前置移动挡板2和后置固定挡板12平行相向的面上分别设有一对前置定位滑块5和一对后置定位滑块10,前置定位滑块5和后置定位滑块10设置成与框架构件6底部的四个角对应的直角结构,每个定位滑块的高度与框架构件底部的实体厚度相同,并且每对定位滑块中至少一个滑块朝同一个挡板上的另一个滑块做水平横向移动;底座1的左右两侧设有高度和位置可调的压板9从顶部固定框架构件6。结合参见图5,在前置移动挡板2上设有横向的滑槽,滑槽内部设有横向的前置丝杠3,滑槽内设置有一对楔形滑块4,楔形滑块4的斜面相向设置,其中至少一个楔形滑块4上开设有与前置丝杠3进行螺纹传动的螺纹孔实现横向移动;前置定位滑块5分别设置在两个楔形滑块4斜面上开设的水平滑槽内,并在滑槽内设有弹簧17作为预紧装置,其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前置定位滑块5连接,前置移动挡板2上设有定位针18,其顶端超过前置定位滑块5的横向定位面0-2mm,保证定位针接触到构件毛坯时,前置定位块没有接触构件毛坯,前置定位滑块5的横向定位面为与框架构件在纵向方向上接触的定位平面。结合参见图4,后置固定挡板12上设有横向的滑槽,滑槽内部设有横向的后置丝杠11,一对后置定位滑块10设置在滑槽内,至少其中一个后置定位滑块10上开设有与后置丝杠11进行螺纹传动的螺纹孔实现横向移动。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前置移动挡板2、后置固定挡板12和楔形滑块4上的滑槽均采用燕尾滑槽。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前置丝杠3和后置丝杠11均从中间朝两端设置成反向螺纹,对应滑槽内的两个滑块均设有对应的反向螺纹孔,实现对应的一对滑块同时相向移动夹紧框架构件6。前置移动挡板2的纵向移动方式可有多种,本实施例中,底座1上设有垂直于后置固定挡板12的移动挡板丝杠13,前置移动挡板2与通过移动挡板丝杠13进行螺纹传动的丝杠螺母14固定连接,并与设置在底座1上的纵向滑轨配合实现纵向移动。另外可参照直线运动的传动方式采用电动或液压传动方式。在底座1左右两侧设有T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壁框架构件铣削夹具,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上的后置固定挡板(12)以及朝后置固定挡板作垂直纵向运动的前置移动挡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移动挡板(2)和后置固定挡板(12)平行相向的面上分别设有一对前置定位滑块(5)和一对后置定位滑块(10),所述前置定位滑块(5)和后置定位滑块(10)设置成与框架构件底部的四个角对应的直角结构,并且每对定位滑块中至少一个滑块朝同一个挡板上的另一个滑块做水平横向移动;所述底座(1)的左右两侧设有高度和位置可调的压板(9)从顶部固定所述框架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壁框架构件铣削夹具,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上的后置固定挡
板(12)以及朝后置固定挡板作垂直纵向运动的前置移动挡板(2);其特征在
于:所述前置移动挡板(2)和后置固定挡板(12)平行相向的面上分别设有一
对前置定位滑块(5)和一对后置定位滑块(10),所述前置定位滑块(5)和后
置定位滑块(10)设置成与框架构件底部的四个角对应的直角结构,并且每对
定位滑块中至少一个滑块朝同一个挡板上的另一个滑块做水平横向移动;所述
底座(1)的左右两侧设有高度和位置可调的压板(9)从顶部固定所述框架构
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壁框架构件铣削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
置移动挡板(2)上设有横向的滑槽,所述滑槽内部设有横向的前置丝杠(3),
在滑槽内设置有一对楔形滑块(4),所述楔形滑块(4)的斜面相向设置,其中
至少一个楔形滑块(4)上开设有与所述前置丝杠(3)进行螺纹传动的螺纹孔
实现横向移动;所述前置定位滑块(5)分别设置在两个楔形滑块(4)斜面上
开设的水平滑槽内,并在滑槽内设有预紧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薄壁框架构件铣削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预
紧装置为弹簧(17),其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前置定位滑块(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薄壁框架构件铣削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
置移动挡板(2)上设有定位针(18),其顶端超过前置定位滑块(5)的横向定
位面0-2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薄壁框架构件铣削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
置固定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凯李立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