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晶圆级高密度布线的简易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435425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2 0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晶圆级高密度布线的简易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工艺过程:提供硅晶圆(100),所述硅晶圆(100)的表面形成电镀种子层(200)和电镀种子层(200)表面的布线A(310),相邻的所述布线A(310)之间设置间距;相邻的所述布线A(310)之间通过电镀的方式沉积布线B(320);去除布线A(310)和布线B(320)之间无效区域的电镀种子层(200),形成布线A(310)与布线B(320)相间的布线格局。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降低工艺难度,避免了传统再布线工艺中的桥连问题,还可以形成具有高度差的布线格局,方便实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半导体封装
。其包括以下工艺过程:提供硅晶圆(100),所述硅晶圆(100)的表面形成电镀种子层(200)和电镀种子层(200)表面的布线A(310),相邻的所述布线A(310)之间设置间距;相邻的所述布线A(310)之间通过电镀的方式沉积布线B(320);去除布线A(310)和布线B(320)之间无效区域的电镀种子层(200),形成布线A(310)与布线B(320)相间的布线格局。本专利技术可以降低工艺难度,避免了传统再布线工艺中的桥连问题,还可以形成具有高度差的布线格局,方便实际使用。【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半导体封装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不断向轻、薄、短、小方向发展,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WLCSP,WaferLevel Chip Scale Package)越来越受到欢迎。在晶圆级封装中采用再布线技术对芯片的输入/输出接口在晶圆表面进行重新排布,以方便最终的贴装。随着芯片集成密度的提高和芯片功能的复杂化,芯片面积不断缩小,而输入/输出端口却不断增加,这就使得再布线层的布线密度越来越大,既线间距越来越小。传统的晶圆级再布线工艺的主要流程如下:首先在硅晶圆表面溅射电镀种子层,然后通过光刻方式在电镀种子层上形成光刻胶开口图形,最后通过电镀的方式在光刻胶开口内沉积等高的布线层。随着布线密度的增大,相邻两条布线之间的光刻胶要求很窄,这种窄的光刻胶在电镀布线时不仅容易被镀液冲刷掉,而且也容易发生渗镀现象从而导致相邻的布线桥连短路,导致产品失效,影响产品良率;而等高的布线格局也使实际的使用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工艺不足,提出一种可以降低工艺难度、有效地避免传统再布线工艺中的桥连问题、布线格局具有高度差的晶圆级高密度布线的简易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其包括以下工艺过程: 提供硅晶圆,所述硅晶圆的表面形成电镀种子层和电镀种子层表面的布线A,相邻的所述布线A之间设置间距; 相邻的所述布线A之间通过电镀的方式沉积布线B ; 去除布线A和布线B之间无效区域的电镀种子层,形成布线A与布线B相间的布线格局。可选地,相邻的所述布线A之间通过电镀的方式沉积布线B之前包括步骤: 所述电镀种子层的表面涂覆光阻层,所述光阻层完全覆盖布线A。可选地,相邻布线A之间的电镀种子层表面的所述光阻层通过光刻或干法刻蚀的方法去除,并形成光阻层开口。可选地,所述布线B通过电镀的方式于光阻层开口处沉积于电镀种子层的表面。可选地,所述布线A和布线B之间无效区域的电镀种子层通过湿法刻蚀或激光的方法去除。可选地,去除布线A和布线B之间无效区域的电镀种子层之前还包括步骤: 去除剩余的所述光阻层。可选地,相邻的所述布线A的间距大于布线B的宽度。可选地,所述电镀种子层为多层金属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专利技术通过制备具有较大间距的布线A,再于相邻布线A之间制备布线B,可以获得高密度的布线格局,降低了工艺难度,同时避免了传统再布线工艺中的桥连问题。2、本专利技术通过电镀的方法先制备布线A、再制备布线B,可以形成具有高度差的布线格局,方便实际使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图2?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其中: 硅晶圆100 电镀种子层200 布线A310 布线B320 光阻层400 光阻层开口 401。【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其工艺流程如下: 执行步骤SlOl:提供硅晶圆,所述硅晶圆的表面形成电镀种子层和电镀种子层表面的布线A,相邻的所述布线A之间设置间距; 执行步骤S102:相邻的所述布线A之间通过电镀的方式沉积布线B ; 执行步骤S103:去除布线A和布线B之间无效区域的电镀种子层,形成布线A与布线B相间的布线格局。本专利技术,其实施例的工艺过程如下: 如图2所示,提供硅晶圆100,并在硅晶圆100上通过溅射或蒸镀的方法形成电镀种子层200,电镀种子层200可以为单层金属结构,也可以为多层金属结构,再通过光刻和电镀的方法形成电镀种子层200表面的布线A310,布线A310的排布方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相邻的所述布线A310之间设置间距,该间距大于布线B320的宽度,以便布线B320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制作; 如图3所示,光阻层400以喷涂法或旋涂法(spincoating)方式完全覆盖布线A310和电镀种子层200的表面; 如图4所示,通过光刻或干法刻蚀的方法去除相邻布线A310之间的电镀种子层200表面的光阻层400,形成光阻层开口 401,并通过光阻层开口 401露出相邻布线A310之间的电镀种子层200 ; 如图5所示,于光阻层开口 401处通过电镀的方式沉积布线B320,布线B320的高度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如图6所示,去除剩余的光阻层400,形成布线A310与布线B320相间的布线格局;如图7所示,通过湿法刻蚀或激光的方法去掉布线A310和布线B320之间无效区域的电镀种子层200。本专利技术通过先制备布线A310,相邻布线A310具有较大间距,足以容纳布线B320,再于相邻布线A310之间制备布线B320,从而获得高密度的布线格局,整个过程避免了传统再布线工艺中的桥连问题,降低了工艺难度,同时提升了产品良率。同时,布线B320晚于布线A310制作,通过电镀工艺的控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使布线B320的高度有别于布线A310,从而形成具有高度差的布线格局,以方便实际使用。【权利要求】1.,其包括以下工艺过程: 提供娃晶圆(100),所述娃晶圆(100)的表面形成电镀种子层(200)和电镀种子层(200)表面的布线A (310),相邻的所述布线A (310)之间设置间距; 相邻的所述布线A (310)之间通过电镀的方式沉积布线B (320); 去除布线A (310)和布线B (320)之间无效区域的电镀种子层(200),形成布线A (310)与布线B (320)相间的布线格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布线A (310)之间通过电镀的方式沉积布线B (320)之前包括步骤: 所述电镀种子层(200)的表面涂覆光阻层(400),所述光阻层(400)完全覆盖布线A(31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相邻布线A (310)之间的电镀种子层(200)表面的所述光阻层(400)通过光刻或干法刻蚀的方法去除,并形成光阻层开口(40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B (320)通过电镀的方式于光阻层开口(401)处沉积于电镀种子层(200)的表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A (310)和布线B (320)之间无效区域的电镀种子层(200)通过湿法刻蚀或激光的方法去除。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去除布线A (310)和布线B (320)之间无效区域的电镀种子层(200)之前还包括步骤: 去除剩余的所述光阻层(400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布线A (310)的间距大于布线B (320)的宽度。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种子层(200)为多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晶圆级高密度布线的简易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工艺过程:提供硅晶圆(100),所述硅晶圆(100)的表面形成电镀种子层(200)和电镀种子层(200)表面的布线A(310),相邻的所述布线A(310)之间设置间距;相邻的所述布线A(310)之间通过电镀的方式沉积布线B(320);去除布线A(310)和布线B(320)之间无效区域的电镀种子层(200),形成布线A(310)与布线B(320)相间的布线格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洪岩张黎赖志明陈锦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