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261593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0-17 0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减震器,包括油筒,油筒内设前叉管,前叉管内设前叉管通道,前叉管通道内设减震弹簧,前叉管通道一端设有前叉管开口,油筒远离前叉管伸出油筒一端设油筒接头,油筒内设定位杆,定位杆固定在油筒接头上,定位杆远离油筒接头一端伸入前叉管通道内,并在伸入端端部设支承座,通油孔连通前叉管通道和油筒内部,减震弹簧一端与支承座相抵,另一端与前叉管内壁相抵设置,油筒和油筒接头采用铝材料制得,定位杆内设回油通道,回油通道的侧壁上设回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车用减震器的油筒和油筒接头采用铝的材料制作,利用铝材料轻便、散热效果好的等特性,减轻了减震器的整体重量,同时可以提升减震器的散热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震器,具体涉及一种车用减震器。
技术介绍
减震器,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与车桥间震动而出现相对运动时,减震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震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震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震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震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目前,现有的减震器的外壳一般都采用铁的材料进行制造,这种减震器的重量重,散热效果差,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重量轻、散热效果好的车用减震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车用减震器,包括呈管状的油筒,所述的油筒内设有前叉管,所述的前叉管的一端朝油筒外延伸并伸出油筒,所述的前叉管内设有前叉管通道,所述的前叉管通道内设有减震弹簧,所述的前叉管通道远离油筒的一端封闭设置,所述的前叉管通道位于油筒内部的一端设有前叉管开口,所述的油筒远离前叉管伸出油筒的一端设有油筒接头,所述的油筒内还有定位杆,所述的定位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的油筒接头上,所述的定位杆远离油筒接头的一端伸入所述的前叉管通道内,并在定位杆伸入前叉管通道内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支承座,所述的前叉管的前叉管开口处设有通油装置,所述的通油装置上设有通油孔,所述的通油孔连通所述的前叉管通道和油筒内部,所述的减震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的支承座相抵设置,另一端与所述的前叉管内壁相抵设置,所述的油筒和油筒接头采用铝材料制得,所述的定位杆内设有回油通道,所述的回油通道的侧壁上设有回油孔。作为优选,所述的油筒接头靠油筒的一侧设有形状与所述的油筒的形状相适配的卡槽,所述的油筒靠油筒接头的一侧嵌入所述的卡槽内,所述的定位杆靠油筒接头的一侧通过螺栓的方式与所述的油筒接头的卡槽的底部连接。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后,油筒与油筒接头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并且采用卡合的方式更加便于维修检测。作为优选,油筒接头背离油筒的一侧设有下接头。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后,减震器与车体的连接更加方便。作为优选,所述的油筒靠油筒接头的一侧的外侧壁上设有环形的密封槽,所述的环形的密封槽内设有O形密封圈。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后,油筒与油筒接头之间的密封性更好,可以有效避免油筒内液体油的泄露。作为优选,所述的前叉管通道远离油筒的一端设有封口螺母,所述的封口螺母通过螺纹的方式与所述的前叉管远离油筒的一端形成固定连接,所述的减震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的封口螺母相抵设置,减震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支承座相抵设置。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后,封口螺母的设置,便于将前叉管内的减震弹簧拆卸下来,更加方便实用。作为优选,所述的封口螺母背离前叉管的一侧设有上接口。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后,减震器与车体的连接更加方便。本技术的车用减震器的油筒和油筒接头采用铝的材料制作,利用铝材料轻便、散热效果好的等特性,减轻了减震器的整体重量,同时可以提升减震器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具体是一种车用减震器,包括呈管状的油筒1,油筒1内设有前叉管2。前叉管2的一端朝油筒1外延伸并伸出油筒1。前叉管2内设有前叉管通道21。前叉管通道21内设有减震弹簧3。前叉管通道21远离油筒1的一端封闭设置。前叉管通道21位于油筒1内部的一端设有前叉管开口22。油筒1远离前叉管2伸出油筒1的一端设有油筒接头4。油筒1内还有定位杆5。定位杆5的一端固定在油筒接头4上。定位杆5远离油筒接头4的一端与伸入前叉管通道21内,并在定位杆5伸入前叉管通道21内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支承座6。前叉管2的前叉管开口22处设有通油装置23,通油装置23上设有通油孔231。通油孔231连通前叉管通道21和油筒1的内部。减震弹簧3的一端与支承座6相抵设置,减震弹簧3远离支承座6的一端与前叉管2内壁相抵设置。油筒1和油筒接头4采用铝材料制得,定位杆5内设有回油通道51,回油通道51的侧壁上设有回油孔511。油筒接头4靠油筒1的一侧设有形状与油筒1的形状相适配的卡槽41,油筒1靠油筒接头4的一侧嵌入卡槽41内,定位杆5靠油筒接头4的一侧通过螺栓的方式与油筒接头4的卡槽41的底部连接。油筒接头4背离油筒1的一侧设有下接头42。油筒1靠油筒接头4的一侧的外侧壁上设有环形的密封槽11。环形的密封槽11内设有O形密封圈111。前叉管通道21远离油筒1的一端设有封口螺母24。封口螺母24通过螺纹的方式与前叉管2远离油筒1的一端形成固定连接。减震弹簧3的一端与封口螺母24相抵设置,减震弹簧3的另一端与支承座6相抵设置。封口螺母24背离前叉管2的一侧设有上接口241。工作时,车体震动,减震器受到挤压,前叉管2朝下接头方向运动,使支承座6在前叉管通道21内相对运动,从而使减震弹簧3受到挤压,而油筒1内的液体油通过通油孔231进入前叉管通道21内,当震动被释放时,前叉管2向背离下接头42的方向运动,减震弹簧3的压缩被释放,前叉管通道21内的液体油通回油通道51和回油孔511回到油筒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减震器,包括呈管状的油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筒内设有前叉管,所述的前叉管的一端朝油筒外延伸并伸出油筒,所述的前叉管内设有前叉管通道,所述的前叉管通道内设有减震弹簧,所述的前叉管通道远离油筒的一端封闭设置,所述的前叉管通道位于油筒内部的一端设有前叉管开口,所述的油筒远离前叉管伸出油筒的一端设有油筒接头,所述的油筒内还有定位杆,所述的定位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的油筒接头上,所述的定位杆远离油筒接头的一端伸入所述的前叉管通道内,并在定位杆伸入前叉管通道内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支承座,所述的前叉管的前叉管开口处设有通油装置,所述的通油装置上设有通油孔,所述的通油孔连通所述的前叉管通道和油筒内部,所述的减震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的支承座相抵设置,另一端与所述的前叉管内壁相抵设置,所述的油筒和油筒接头采用铝材料制得,所述的定位杆内设有回油通道,所述的回油通道的侧壁上设有回油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减震器,包括呈管状的油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筒内设有前叉管,所述的前叉管的一端朝油筒外延伸并伸出油筒,所述的前叉管内设有前叉管通道,所述的前叉管通道内设有减震弹簧,所述的前叉管通道远离油筒的一端封闭设置,所述的前叉管通道位于油筒内部的一端设有前叉管开口,所述的油筒远离前叉管伸出油筒的一端设有油筒接头,所述的油筒内还有定位杆,所述的定位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的油筒接头上,所述的定位杆远离油筒接头的一端伸入所述的前叉管通道内,并在定位杆伸入前叉管通道内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支承座,所述的前叉管的前叉管开口处设有通油装置,所述的通油装置上设有通油孔,所述的通油孔连通所述的前叉管通道和油筒内部,所述的减震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的支承座相抵设置,另一端与所述的前叉管内壁相抵设置,所述的油筒和油筒接头采用铝材料制得,所述的定位杆内设有回油通道,所述的回油通道的侧壁上设有回油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昌平庄立洪吴文华金年华王国军徐健周影王红娇舒时金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耐迪特汽摩配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