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成如山专利>正文

加碘茶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2538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加碘茶及其生产工艺,加碘茶是按这样的重量比吸附了碘的茶叶:原茶1克,碘60-500微克;工艺步骤是:(1)将原茶放入真空加热炉中,将炉内抽到60Pa-120Pa的真空度,并从室温经1-2小时使炉内升温至60℃-80℃;(2)将碘加热升华后,缓慢充入真空炉内,使炉内气压升到1×10↑[4]Pa-4×10↑[4]Pa,保持4-8小时;(3)停止充碘,使炉温自然降至室温,向炉内缓慢通入大气至恢复常压,取出炉内物,即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加碘茶既保持了原茶的芳香与口味,又添加了适量的碘,它有效克服了加碘盐补充碘的不足,可达到人人需要补碘而人人能够补碘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碘茶及其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进一步是指加碘茶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碘(I)是人类发现体内必须的第二种微量元素。碘经过消化道进入人体血液后,大部分(60%以上)以甲状腺球蛋白的形式贮存在甲状腺中,以保证腺体有足够的碘原料来合成甲状腺素而输送到全身,以满足益智健体的需要。据科学家测试,正常成年人体内含有碘25-35mg(毫克),正常成年人每天碘的需要量为100-150μg(微克),若低于100μg,便会使甲状腺发炎、肿大(大脖子病);孕妇(尤其是多胞胎)对碘的需求量最高,约每人每天需要200μg以上,若低于100μg,则会生出典型的先天性呆小病患儿,这些患儿不仅智力明显低下、畸形、聋哑,严重患儿甚至出现痉挛性瘫痪、得克汀病,造成终身残疾;孕妇本人也会因缺碘而出现流产、早产;维持婴幼儿正常发育所需要的碘量比正常成年人要多一些,每人每天约为120μg-170μg;而且在2-3岁前是最需要补碘的时期,若缺碘,则会产生后天性智力、体力低下、听觉、运动反应迟钝,轻微患儿早期表现并无异常,但上学后,逐渐表露出学习困难,成绩低下,尤其是数学计算、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综合判断等能力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部分轻微缺碘婴幼儿,2-3岁前,智能体力虽无明显滞后,但可影响其智体发育达不到自己应有的最佳水准,这常不被粗心的家长发现,而失去了补碘的最佳时期,当发现后已悔之晚矣。有资料表明,缺碘地区儿童的智商比不缺碘地区的儿童的智商平均要低10-15%。以上研-->究表明,碘对人(特别是孕妇和婴幼儿)是多么的重要。碘对孕妇、婴幼儿以至成年人的益智健体为什么这么重要呢?2004年2月中央电视台10套科学教育频道的《科技之光》海外版,图文并茂地报道说:英国科学家发现,人脑中有数万条主管益智健体的神经,其中有许多与神经中枢相通。这些神经的完整程度对人的聪明、健康程度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些神经的完整性越好,则越聪明健康。专家指出,在胚胎发育的第10--22周内,是大脑神经形成发育的特定时期,脑神经是分段逐步接通的,而神经末梢的接通是要靠甲状腺素来完成的,甲状腺素又是靠碘作为原料在甲状腺内生成的。所以,若缺碘,则必缺欠甲状腺素,神经末梢就难于接通或难于完整地接通,这就会使胎儿引发上述可怕的病症。因此,孕妇应及时而足量补碘,免生祸根。专家还指出,即使孕妇不缺碘,胎儿的神经也只能完整地接通60%-70%,余下未接通的神经就应在2-3岁前接好,若在这期间不补足量的碘,这些神经就不能接通或不能完整接通,这就会得上述后天性缺碘病,或使这些婴幼儿的智能体能不能发展到应有的最高水平。以后再补碘这些未接通的神经再也无法接通了,这也就是婴幼儿时期的神经性疾病难于治好的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人体缺碘是世界性的,全球除挪威、冰岛、丹麦等极少数国家的人群不缺碘外,其余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欧、亚、非大陆)的人群或多或少都缺碘。据卫生部调查,我国是缺碘大国,尤以西北西南高原山区更为严重,直接受缺碘威胁的人口超过4亿,目前患地方性甲状腺肿者有600多万,呆小病者有2800多万,此外还有许多轻微弱智弱体,或智力体力未达到自身最高水准尚不够病人的人。这严重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整体提-->高,也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为了补碘,过去力图采用多吃海带、紫菜、海鲜植物来达到,但由于海产品数量少,价格贵而难于普遍食用。况且专家指出,孕妇过多食用海带、海藻植物,因其有软坚、散构、化淤作用而有堕胎的危险。所以,近10多年来,我国用加碘盐的办法来补碘。实践证明,碘盐较有效地抑制了缺碘病的蔓延。但前面的调查数字表明,碘盐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碘病产生的问题,据分析,这主要是加碘盐有以下几大缺点,致使补碘效果不理想。(一)被人吃进去的碘太少,这是因为盐加碘时,碘分子只附着在盐粒外表面,本来附着的碘分子数就不多,再加上碘在常温常压时也会迅速升华,使盐粒上的碘就更少了,煮菜时盐在高温下更易升华,使盐粒上的碘就微乎其微了;(二)碘极易溶于水,特别是更易溶于热水,这样就使附在菜上的碘就几乎没有了。因一般人不愿喝菜(特别是蔬菜)汤,溶于汤中的碘就白白浪费了;(三)补碘具有盲目性,一家人吃同一锅菜,需多补碘的不一定多补了;(四)需要重点补碘的人群不喜欢加碘盐,如四川、贵州、青海、甘肃等地有丰富的粗粒井盐(因粒粗而不便加碘),受习惯因素的影响,这些严重缺碘的人群却喜爱吃便宜口味好的井盐,而不喜爱吃价贵的加碘细盐。由于这四大缺点,使其补碘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五)这里需指出,溶于菜汤中的碘在高温下能生成碘化钠(NaI),这种物质是人体不需要的,虽然没有毒,但却加重了肾、肝、脾的过滤排泄负担,不利于肾、肝、脾功能的正常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加碘茶及其生产工艺,所述加碘茶的饮用可有效解决各类人群有的放矢地补碘的难题,-->以实现《为了益智健体,人人需要补碘、人人能够补碘》的专利技术宗旨与目的;所述生产工艺能制备出符合要求的加碘茶产品。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所述加碘茶为按以下重量比吸附了碘的茶叶:原茶           1克碘             60-500微克。所述原茶是指将生鲜茶叶经过原有加工技术制成原来品牌、品味的各种已有原茶(如已有的绿茶、红茶、花茶、沱茶等),以便保持原茶的芳香与口味。据此可以将加碘茶制成系列产品:低碘茶:1克原茶中含碘60-100微克;中碘茶:1克原茶中含碘100-250微克;高碘茶:1克原茶中含碘250-300微克;超碘茶:1克原茶中含碘300-500微克。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二是,所述加碘茶的生产工艺步骤是:(1)将原茶放入真空加热炉中,将炉内抽到60Pa-120Pa的真空度,并从室温经1-2小时使炉内升温至60℃-80℃:(2)将碘加热升华后,缓慢(如0.5-1小时)充入真空炉内,使炉内气压升到1×104Pa--4×104Pa,保持4-8小时;(3)停止充碘,使炉温自然降至室温,向炉内缓慢(如10-60分钟)通入大气至恢复常压,取出炉内物,即成。采用以上工艺制备的加碘茶,每克茶叶(原茶)可吸附300微克-3000微克的碘;茶中的含碘量可通过控制温度、真空度、加热时间、茶的品种和粗细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包括:第一,茶中所含的碘多,完全能满足各类缺碘人群补碘的需要;第二,茶中的碘能长久保存。这是因为烤干后的茶叶上有大量天然微孔,这些微孔与活性炭上的微孔一样,能吸附大量的碘分子,且孔外碘分子的浓度越大,被吸附的碘分子就越多,又因为微孔对碘分子有很强的吸附势,使孔中的碘分子不能自动跑出而能长期保存。只有当温度高于加碘时的温度或茶叶遇热水时,碘才能从孔中跑出或溶于水中;第三,整个过程没有任何污染,碘分子进入茶叶孔的吸附过程或碘分子从孔内跑出的脱附过程都是物理过程,不会产生任何化学变化,也就不会产生任何有害物质。加工设备、场地、人员的卫生条件也比较容易满足;第四,补碘方便、准确,可适于不同需求的人群选用,一般成年人每人每天消耗茶叶约1g,据此可以把产品制成低碘茶(1g茶含碘60μg-100μg),适于饮浓茶或每天饮茶多而又只需正常补碘的人群;中碘茶(1g茶含碘100μg-250μg),适于正常补碘而只适量饮茶的人群;高碘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碘茶,其特征是,它是按以下重量比吸附了碘的茶叶:    原茶  1克,    碘  60-500微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碘茶,其特征是,它是按以下重量比吸附了碘的茶叶:原茶             1克,碘               60-500微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碘茶,其特征是,它的重量比组成为,原茶1克,碘60-100微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碘茶,其特征是,它的重量比组成为,原茶1克,碘100-250微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碘茶,其特征是,它的重量比组成为,原茶1克,碘250-300微克。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如山
申请(专利权)人:成如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