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粉碎茶叶分散液及配混了此分散液的饮料食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2518 阅读:3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微粉碎茶叶分散液,其特征为粉碎茶叶原料,从粉碎物中得到茶粉,将所得茶粉进一步微细粉碎处理后,去除粒径为1μm以上的粒子的大部分后而得到。配混了此超微粉碎茶叶分散液的茶饮料,其粗糙感及杂味极少,不仅保持了绿茶饮料中不可缺少的清爽余味,还具有绿茶原有的口感、清香及风味,且长期保存时亦不产生沉淀或混浊,为一种稳定、优质的茶饮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超微粉碎茶叶分散液及配混了此分散液的饮料食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微粉碎茶叶分散液和配混了上述分散液的饮料食品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为粉碎茶叶原料,将所得茶粉进一步超微粉碎处理后,去除粒径为1μm以上的粒子的大部分后而得。
技术介绍
绿茶饮料具有绿茶特有的良好风味和高的嗜好性,不仅适合于就餐时饮用,还与提高对健康的需求相得益彰,为广大人士所喜爱。绿茶饮料是低热量无糖饮料的代表。其中,特别是具有易于携带、可再封口的优点的PET瓶装绿茶饮料,因其适应了消费者的需要,所以市场规模急剧扩大。同时,因PET瓶、玻璃瓶等透明容器具有可看见饮料的特性,由残存茶叶及茶叶中溶解析出的成分造成的混浊有可能成为品质上的问题,所以至今已开发、实施了很多抑制浑浊及沉淀的制造技术。但这些技术在制造过程中也存在着绿茶本来所具有的香味成分会被去除,因而有损绿茶原有的良好风味及清香的问题。以解决上述问题为目的,通过直接添加干式粉碎的茶叶或其悬浊液,虽可赋予绿茶原有的口味,但由于干式粉碎时微粒粒径为10μm左右,所以饮用时会有粗糙感,有损绿茶饮料所要求的清凉感及清爽余味,这些均是不希望的结果。而湿法研磨虽可将茶叶进一步微细化,但得不到足够的清爽感,久置还有产生沉淀的可能(专利文献1)。另外,虽有文献提出一种茶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将茶叶微粒分散、悬浮于水中呈浆状,之后从浆状体中分离、去除茶叶微粒(专利文献2),但在风味及口感上仍有不足之处。一种使可可、咖啡、抹茶等不产生不溶性固体成分的沉淀及浑浊、-->含有分散性好的不溶性固形物的饮料的制造方法,其虽以加入了不溶于水或热水的固形物的粉末状或浆状物以及角叉菜胶、结冷胶(ジェランガム)等稳定剂后,再进行均质处理为特征,但令人担心的是稳定剂会影响饮料的香味及粘度等物理特性(专利文献3)。提取绿茶后,去除微粒,在浊度OD720低于0.05的条件下将绿茶粉添加入绿茶饮料的方法是为人所知的,但由于添加的绿茶粉粒径的关系,可能会使饮料失去清爽感或产生沉淀等(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8-11688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平3-10844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2001-29053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国特开平8-1639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开发一种不仅粗糙感及杂味极少,还保持了绿茶饮料中不可缺少的清爽余味,具有绿茶原有的口感、清香及风味,且长期保存时亦不产生沉淀和混浊的稳定的饮料,特别是绿茶饮料。本专利技术者就上述问题研究的结果,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为粉碎茶叶原料,将所得茶粉进一步微细粉碎处理后,去除粒径为1μm以上的粒子的大部分,可得到超微粉碎茶叶分散液,或粉碎茶叶原料,将进一步微细粉碎后所得的微细粉碎茶粉添加于饮料中,并从该饮料中去除粒径为1μm以上的粒子的大部分后,可得到所需饮料。而且本专利技术者为找出理想的实施方式而进行探讨的结果,通过粉碎茶叶原料,将粉碎后所得的茶粉悬浮于水,将其悬浮液用高压均质机等通过湿法粉碎进一步微细粉碎处理,在提高了粒径为1μm以下的微粒的比例后,去除粒径为1μm以上的不需要粒子的大部分,与经过滤后的通常的绿茶提取液混合,使浊度为0.05以上,或通过将超微粉碎茶粉添加到通常的绿茶饮料中后,从该饮料中去除粒径为1μm以上的粒子的大部分,然后使浊度为0.05以上,可成功地制造出具有绿茶原有的清香及甜味的茶饮料。另外,在本工艺中,通过离心分离去除粒径为1μm-->以上的粒子的大部分,并通过与通常制法制成的绿茶提取液混合稀释后,使浊度达0.15以下,可抑制久置产生的沉淀。即本专利技术涉及:(1)一种超微粉碎茶叶分散液,其特征为粉碎茶叶原料,将所得茶粉进一步微细粉碎处理后,去除粒径为1μm以上的粒子的大部分后而得;(2)一种饮料食品,其特征为配混了上述(1)所述的超微粉碎茶叶分散液后而得;(3)一种饮料,其特征为粉碎茶叶原料,将所得茶粉进一步微细粉碎处理后配混于饮料中,并去除粒径为1μm以上的粒子的大部分后所得物质;(4)一种茶饮料,其特征为粉碎茶叶原料,将所得茶粉进一步微细粉碎处理后,配混于茶叶提取液中,去除粒径为1μm以上的粒子的大部分而得;(5)一种超微粉碎茶叶分散液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粉碎茶叶原料,将所得茶粉进行超微细粉碎处理,去除粒径为1μm以上的粒子的大部分;(6)一种超微粉碎茶叶分散液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粉碎茶叶原料,将所得茶粉用高压均质机进行微细粉碎处理,去除粒径为1μm以上的粒子的大部分;(7)根据上述(5)或(6)所述的超微粉碎茶叶分散液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通过离心分离去除粒径为1μm以上的粒子的大部分;(8)一种饮料食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在饮料食品中配混上述(1)中所述的超微粉碎茶叶分散液;(9)一种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粉碎茶叶原料,将所得茶粉进一步微细粉碎处理后配混于饮料中,并去除粒径为1μm以上的粒子的大部分;(10)一种茶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粉碎茶叶原料,将所得茶粉进一步微细粉碎处理后,配混于茶叶提取液中,然后去除粒径为-->1μm以上的粒子的大部分;(11)一种茶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在茶叶提取液中配混上述(1)所述的超微粉碎茶叶分散液;(12)使用上述(11)所述的方法制造的茶饮料,以及(13)上述(12)所述的茶饮料,其特征为浊度(于680nm时的吸光度)为0.05~0.15。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饮料是一种不仅粗糙感及杂味极少,还保持了茶饮料(如绿茶饮料)中不可缺少的清爽余味,具有茶(如绿茶)原有的口感、清香及风味,且长期保存时亦不产生沉淀或混浊的稳定、优质的饮料。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为超微粉碎茶叶分散液的制造工序图。[图2]为超微粉碎茶叶分散液的粒度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的超微粉碎茶叶分散液,可通过(1)粉碎茶叶原料(粉碎工序),(2)将所得茶粉进一步微细粉碎处理后(超微粉碎工序),(3)去除粒径为1μm以上的粒子的大部分(粗粒子去除工序)来制造。另外,使用本专利技术中的微细粉碎茶叶分散液的饮料食品,可通过(1)粉碎茶叶原料(粉碎工序),(2)将所得茶粉进一步微细粉碎处理后(超微粉碎工序),(3)去除粒径为1μm以上的粒子的大部分后得到超微粉碎茶叶分散液(粗粒去除工序),(4)并将以上所得超微粉碎茶叶分散液配混于饮料食品中(配混工序)而制成。或者将经(1)~(3)过程后所得的超微粉碎后的茶叶处理物,不进行(4)工序也可制成。以下,对上述各工序进行说明。(1)粉碎工序-->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茶叶原料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为发酵茶、半发酵茶、不发酵茶等,具体可为属于Camellia Sinensis的绿茶、乌龙茶、红茶、碾茶(蒸青散茶)、烘焙茶等的茶叶。茶叶原料的粉碎无特别限制,可采用通常的粉碎方法,可采用干式粉碎或湿式粉碎等。例如,可使用石臼、探针研磨机、锤碎机、刀磨机、胶体磨、轴流型研磨机、均质机等的粉碎装置。经此粉碎工序,茶叶原料优选粉碎到一般粒径为1~100μm。如此可得到茶粉(以下有时也称微细粉碎茶叶)。(2)超微粉碎工艺将上述工序(1)中所得的茶粉进一步微细粉碎(超微粉碎)时,只要能使茶粉粉碎到粒径为约1μm以下,对所使用的装置、方法均无特别限制,亦可使用通常的装置及方法。例如,可使用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微粉碎茶叶分散液,其特征为粉碎茶叶原料,将所得茶粉进一步微细粉碎处理后,去除粒径为1μm以上的粒子的大部分后而得到。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3-6-16 171333/20031.一种超微粉碎茶叶分散液,其特征为粉碎茶叶原料,将所得茶粉进一步微细粉碎处理后,去除粒径为1μm以上的粒子的大部分后而得到。2.一种饮料食品,其特征为配混了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微粉碎茶叶分散液。3.一种饮料,其特征为粉碎茶叶原料,将所得茶粉进一步微细粉碎处理后配混在饮料中,去除粒径为1μm以上的粒子的大部分后而得到。4.一种茶饮料,其特征为粉碎茶叶原料,将所得茶粉进一步微细粉碎处理后,配混于茶叶提取液中,去除粒径为1μm以上的粒子的大部分后而得到。5.一种超微粉碎茶叶分散液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粉碎茶叶原料,将所得茶粉进行超微细粉碎处理,去除粒径为1μm以上的粒子的大部分后而得到。6.一种超微粉碎茶叶分散液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粉碎茶叶原料,将所得茶粉用高压均质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贤藏须田良人山田大辅尾家健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