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转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8021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工具转向结构。为提供一种结合稳固、确保施力角度、使用安全方便的手工具辅助装置,提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它包括把手及枢设于把手上的活动块;把手的一端设有凹槽,并于同一端的两侧壁设有穿孔,凹槽内部形成第一嵌槽,并在第一嵌槽的槽底端处设有与第一嵌槽相通的第二嵌槽;活动块一端的端面上设有长孔,于活动块的两相邻处侧面设有分别与第一嵌槽及第二嵌槽相对应并卡合的并呈垂直状的第一突块及第二突块;活动块置于把手凹槽内,并以轴杆依序贯穿把手的穿孔及活动块的长孔以将活动块枢设于把手的凹槽内。(*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手工具辅助装置,特别是一种工具转向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8、图9所示,习用的工具转向结构包括握把30、于握把30一端以轴杆301枢接连接杆31及设置于连接杆31远离握把30端的工具接头32。在连接杆31接近轴杆301端设有由弹簧推顶的弹302,并在握把30朝向连接杆31的末端设有嵌槽303。使用时,使用者可依被拆物件的形状及尺寸的不同而将不同的工具套接于工具接头32上。在实际操作中,当连接杆31与握把30位于同一直线时,位于连接杆31上的弹球302就会弹出与握把30的嵌槽303卡合,使得连接杆31与握把30能保持在同一直线状态,并以此型态进行拆卸零组件,但因弹簧的力量有限或经一段时间使用后弹簧开始产生弹性疲乏,因此,当使用者使用习用的工具转向结构时,可能因为施力不当而使得连接杆31与握把30间的卡制力降低,而无法保持在同一直线状态,如此造成使用者必须随时注意自己施力方向,或两者之间不正常的弯折。此外,当连接杆31与握把30呈垂直状时,虽然弹球302可弹出与握把30一端的侧壁相互抵触,但握把30任一端的侧壁并无任何嵌槽或凹槽可与弹球302卡合。因此当使用者在拆除欲拆物件时,所施的力过大时或施力角度不对时,会造成握把30移位或工具自欲拆物件上脱离,如此造成使用者的困扰,更有甚者脱落的欲拆物件或脱离的工具可能导致使用者受到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合稳固、确保施力角度、使用安全方便的工具转向结构。本技术包括把手及枢设于把手上的活动块;把手的一端设有凹槽,并于同一端的两侧壁设有穿孔,凹槽内部形成第一嵌槽,并在第一嵌槽的槽底端处设有与第一嵌槽相通的第二嵌槽;活动块一端的端面上设有长孔,于活动块的两相邻处侧面设有分别与第一嵌槽及第二嵌槽相对应并卡合的并呈垂直状的第一突块及第二突块;活动块置于把手凹槽内,并以轴杆依序贯穿把手的穿孔及活动块的长孔以将活动块枢设于把手的凹槽内。其中活动块远离第二突块的一侧设有一端固接于活动块的连杆,并于连杆的自由端设有可与工具接合的工具接头。由于本技术包括把手及枢设于把手上的活动块;把手的一端设有凹槽,并于同一端的两侧壁设有穿孔,凹槽内部形成第一嵌槽,并在第一嵌槽的槽底端处设有与第一嵌槽相通的第二嵌槽;活动块一端的端面上设有长孔,于活动块的两相邻处侧面设有分别与第一嵌槽及第二嵌槽相对应并卡合的并呈垂直状的第一突块及第二突块;活动块置于把手凹槽内,并以轴杆依序贯穿把手的穿孔及活动块的长孔以将活动块枢设于把手的凹槽内。于实际使用时,将长孔顺着轴杆移动至长孔的第一端部,此时轴杆的杆壁会与第一端部的内壁相互抵紧,同时第一突块与第一嵌槽的内壁相互抵紧时,连杆会与把手呈一直线,造成连杆无法因外力作用或施力的角度不对而移位,使用者就可使用本技术进行组装与拆卸的动作;当要改变连杆与把手之间的相对位置时,将活动块上长孔顺着轴杆远离长孔的第一端部并朝向第二端部的方向移动,当轴杆的杆壁与第二端部的内壁接触后;此时第一突块并未受到第一嵌槽的卡制,活动块与把手即可相对转动,从而使得第二突块可以朝向第二嵌槽的方向移动,当第二突块与第二嵌槽呈垂直状时,将长孔顺着轴杆朝向第一端部的方向移动,当第二突块与第二嵌槽的内壁相互抵紧后,在此同时连杆与把手之间会呈垂直状。由于第二突块与第二嵌槽的内壁相互抵紧,所以连杆与把手之间不会产生移位,而使用者在此种状态下使用时,将手掌紧包覆把手部分,因此使本技术在使用上更为稳固。不仅结合稳固、确保施力角度,而且使用安全方便,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剖视图。图4、为将本技术改变成垂直使用状态操作步骤一示意图。图5、为将本技术改变成垂直使用状态操作步骤二示意图。图6、为将本技术改变成垂直使用状态操作步骤三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结构示意立体图(呈垂直使用状态)。图8、为习用的工具转向结构结构示意侧视图。图9、为习用的工具转向结构结构示意侧视图(呈垂直使用状态)。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把手10及活动块20。把手10的一端设有凹槽11,并于同一端的两侧壁设有穿孔101,凹槽11内部形成第一嵌槽13,并在第一嵌槽13的槽底端处设有与第一嵌槽13相通的第二嵌槽14。活动块20一端的端面上设有长孔21,于活动块20的两相邻处侧面设有分别与第一嵌槽13及第二嵌槽14相对应并卡合的并呈垂直状的第一突块22及第二突块23,活动块20远离第二突块23的一侧设有一端固接于活动块20的连杆24,并于连杆24的自由端设有可与工具接合的工具接头25。组合时,将活动块20置于把手10凹槽11内,并以轴杆12依序贯穿把手10的穿孔101及活动块20的长孔21,借以将活动块20枢设于把手10的凹槽11内。于实际使用时,如图2、图3所示,将长孔21倾着轴杆12移动至长孔21的第一端部211,此时轴杆12的杆壁会与第一端部211的内壁相互抵紧,同时第一突块22与第一嵌槽13的内壁相互抵紧时,连杆24会与把手10呈一直线,造成连杆24无法因外力作用或施力的角度不对而移位,使用者就可使用本技术进行组装与拆卸的动作。当要改变连杆24与把手10之间的相对位置时,如图4、图5、图6、图7所示,将活动块20上长孔21顺着轴杆12远离长孔21的第一端部211并朝向第二端部212的方向移动,当轴杆12的杆壁与第二端部212的内壁接触后;此时第一突块22并未受到第一嵌槽13的卡制,活动块20与把手10即可相对转动,从而使得第二突块23可以朝向第二嵌槽14的方向移动,当第二突块23与第二嵌槽14呈垂直状时,将长孔21顺着轴杆12朝向第一端部211的方向移动,当第二突块23与第二嵌槽14的内壁相互抵紧后,在此同时连杆24与把手10之间会呈垂直状。由于第二突块23与第二嵌槽14的内壁相互抵紧,所以连杆24与把手10之间不会产生移位,而使用者在此种状态下使用时,将手掌紧包覆把手10部分,因此使本技术在使用上更为稳固。所以当使用本技术在拆卸各种不同的拆卸物时,只须将不同的工具与工具接头25连接,就可进行拆卸。权利要求1.一种工具转向结构,它包括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上枢设有活动块;把手的一端设有凹槽,并于同一端的两侧壁设有穿孔,凹槽内部形成第一嵌槽,并在第一嵌槽的槽底端处设有与第一嵌槽相通的第二嵌槽;活动块一端的端面上设有长孔,于活动块的两相邻处侧面设有分别与第一嵌槽及第二嵌槽相对应并卡合的并呈垂直状的第一突块及第二突块;活动块置于把手凹槽内,并以轴杆依序贯穿把手的穿孔及活动块的长孔以将活动块枢设于把手的凹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块远离第二突块的一侧设有一端固接于活动块的连杆,并于连杆的自由端设有可与工具接合的工具接头。专利摘要一种工具转向结构。为提供一种结合稳固、确保施力角度、使用安全方便的手工具辅助装置,提出本技术,它包括把手及枢设于把手上的活动块;把手的一端设有凹槽,并于同一端的两侧壁设有穿孔,凹槽内部形成第一嵌槽,并在第一嵌槽的槽底端处设有与第一嵌槽相通的第二嵌槽;活动块一端的端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具转向结构,它包括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上枢设有活动块;把手的一端设有凹槽,并于同一端的两侧壁设有穿孔,凹槽内部形成第一嵌槽,并在第一嵌槽的槽底端处设有与第一嵌槽相通的第二嵌槽;活动块一端的端面上设有长孔,于活动块的两相邻处侧面设有分别与第一嵌槽及第二嵌槽相对应并卡合的并呈垂直状的第一突块及第二突块;活动块置于把手凹槽内,并以轴杆依序贯穿把手的穿孔及活动块的长孔以将活动块枢设于把手的凹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士逸
申请(专利权)人:铁甲机械五金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