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羰基化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67837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05:16
一种羰基化反应釜,包括釜体,釜体上设有进气管、排气管,釜体内设有反应腔,反应腔两端分别设有腔Ⅵ、腔Ⅶ;反应腔与Ⅵ之间设有孔Ⅰ;反应腔与腔Ⅶ之间设有孔Ⅱ;排气管与腔Ⅶ连通;进气管连接设于腔Ⅶ内的腔Ⅰ,腔Ⅰ通过进气排管Ⅰ连接腔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在反应釜内部使用多排进气排管,增加反应气在反应釜内通过的距离,使得反应气与反应腔内的生成气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达到提高反应速率和羰基化率的目的,降低羰基化反应的能源消耗。(*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设计化工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羰基化反应釜
技术介绍
在羰基法生产中,羰化反应是放热反应,要求参与反应的气体温度越高越好,但反应生成的羰基物气体需要进行降温冷凝。为了加快反应速度,提高羰化率,反应前需对进入反应容器的反应气进行加热;为了将生成的羰基物气体与未完全反应的反应气进行分离,需要对生成的羰基物气体在容器外进行降温冷凝。现有的羰化反应装置的缺陷在于,在反应过程中反应气与生成气之间没有有 效的热交换过程,且生成气的羰基物气体要在反应容器外进行降温冷凝,由此造成对能源的消耗大,羰化率低下,反应速度慢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在羰化反应过程中,反应气可在反应釜内与生成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提高反应速度和羰化率且节约能源的一种羰基化反应爸。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羰基化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上设有进气管、排气管,所述釜体内设有反应腔,所述反应腔两端分别设有腔V1、腔νπ;所述反应腔与所述腔VI之间设有孔I ;所述反应腔与所述腔Vn之间设有孔II ;所述排气管与所述腔νπ连通;进气管连接设于腔νπ内的腔I,所述腔I通过进气排管I连接腔VI。所述进气排管I连接设于腔VI内的腔II,所述腔II通过联接管I连接设于腔VI内的腔III;所述腔III通过进气排管II连接设于腔νπ内的腔IV ;所述IV通过联接管II连接设于腔νπ内的腔V ;所述腔V通过进气排管III连接腔VI。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在反应釜内部使用多排进气排管,增加反应气在反应釜内通过的距离,使得反应气与反应腔内的生成气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达到提高反应速率和羰化率的目的,降低羰化反应的能源消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羰基化反应釜,包括釜体4,釜体4上有进气管7、排气管9,釜体4内有反应腔12,反应腔12两端分别有腔VI16、腔VII 6 ;反应腔12与腔VI16之间有孔I 17 ;反应腔12与腔VII 6之间设有孔II 18 ;排气管9与腔VII 6连通;进气管7连接设于腔VII 6内的腔I 5,腔I 5通过进气排管I 3连接腔VI 16 ;进气排管I 3连接腔VI 6内的腔II 1,腔II I通过联接管I 14连接腔VI 16内的腔III 15 ;腔111 15通过进气排管II 13连接腔VII 6内的腔IV 11 ;IV11通过联接管II 10连接腔Vn 6内的腔V 8 ;腔V 8通过进气排管III 2连接腔VI 16。釜体4由不锈钢加工制作,其上有加料口、出料口等,用于盛装羰化反应的物料及气体;将反应釜分为8个腔:腔I 5、腔I1: 1、腔III15 JgIV 11、腔V 8、腔VI 16、腔VII 6、反应腔12,在釜体4内用不锈钢板分隔而成,各腔之间相对独立防止相互窜气,影响换热效果;进气管,7、排气管9 一头焊接在反应釜上,另一头用法兰与外部管道相连,进气管用于向釜体内输送反应气,排气管用于向外界输送生成气;联接管I 14、联接管II 10由不锈钢管制成,用于两个腔之间气体输送。进气排管I 3、进气排管II 13、进气排管III 2由不锈钢管制成管束,三组排管均匀固定在釜内,通过联接管I 14、和联接接管II 10串联起来,达到增加换热面积的效果。反应气通过进气管7进入腔I 5,再进入进气排管I 3,与在反应腔12中的生成气进行第一次换热,热交换过程将反应釜外已经加热的反应气在釜内进行第一次加热,同时将生成气在釜内进行第一次降温,在釜内第一次换热的反应气进入腔II 1,通过联接管I 14进入腔III15,然后再进入进气排管II 13,与在反应腔12中的生成气进行第二次换热,通过与生成气的再次热交换将反应气在釜内进行第二次加热,同时将生成气在釜内进行第二次降温,在釜内第二次换热的反应气进入腔IV 11,再通过联接管II 10进入腔V 8,然后进入进气排管III 2,与在反应腔12中的生成气进行第三次换热,热交换过程将反应气在釜内进行第三次加热,同时将生成气在釜内进行第三次降温,在釜内第三次换热的反应气进入腔VI 16,通过孔1 17进入反应腔12,与反应腔内的物质进行反应生成羰化气体,生成的羰化气体通过孔II 18进入腔VII6,通过排气管9从反应釜内出来,去下道工序。反应气连续不断进入腔I 5,生成的羰化气则连续不断地从腔VII6向下道工序输送。釜内参与反应的物质反应完毕后,将反应残渣清理后,加入新的反应物质开始下一轮反应。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在反应釜内部使用多排进气排管,增加反应气在反应釜内通过的距离,使得反应气与反应腔内的生成气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达到提高反应速率和羰基化率的目的 ,降低羰基化反应的能源消耗。权利要求1.一种羰基化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上设有进气管、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4)内设有反应腔(12),所述反应腔(12)两端分别设有腔VK16)、腔νπ(6);所述反应腔(12)与所述腔VI(16)之间设有孔I (17);所述反应腔(12)与所述腔VII(6)之间设有孔II (18);所述排气管(9)与所述腔ΥΠ(6)连通;进气管(7)连接设于腔VII(6)内的腔I (5),所述腔I (5)通过进气排管I (3)连接腔VK16)。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羰基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排管I(3)连接设于腔VK16)内的腔II (1),所述腔II (I)通过联接管I (14)连接设于腔VI(16)内的腔111(15);所述腔III (15)通过进气排管I I (13)连接设于腔VII (6)内的腔IV (11);所述IV (11)通过联接管II (10)连接设于腔VII(6)内的腔V (8);所述腔V (8)通过进气排管111(2)连接腔VI(16)。专利摘要一种羰基化反应釜,包括釜体,釜体上设有进气管、排气管,釜体内设有反应腔,反应腔两端分别设有腔Ⅵ、腔Ⅶ;反应腔与Ⅵ之间设有孔Ⅰ;反应腔与腔Ⅶ之间设有孔Ⅱ;排气管与腔Ⅶ连通;进气管连接设于腔Ⅶ内的腔Ⅰ,腔Ⅰ通过进气排管Ⅰ连接腔Ⅵ。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在反应釜内部使用多排进气排管,增加反应气在反应釜内通过的距离,使得反应气与反应腔内的生成气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达到提高反应速率和羰基化率的目的,降低羰基化反应的能源消耗。文档编号B01J19/24GK203140016SQ20132011878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5日专利技术者王芳镇, 肖冬明, 禹松涛, 江龙, 徐向荣 申请人: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羰基化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上设有进气管、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4)内设有反应腔(12),所述反应腔(12)两端分别设有腔Ⅵ(16)、腔Ⅶ(6);所述反应腔(12)与所述腔Ⅵ(16)之间设有孔Ⅰ(17);所述反应腔(12)与所述腔Ⅶ(6)之间设有孔Ⅱ(18);所述排气管(9)与所述腔Ⅶ(6)连通;进气管(7)连接设于腔Ⅶ(6)内的腔Ⅰ(5),所述腔Ⅰ(5)通过进气排管Ⅰ(3)连接腔Ⅵ(1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芳镇肖冬明禹松涛江龙徐向荣
申请(专利权)人: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