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排平移吊拉立体车库,主要用于在商场、小区及办公楼等地,供停放小型汽车使用。其主要技术方案是:在立柱框架上,安装固定导轨,在固定导轨上表面安装一个吊拉平移组件,通过固定导轨和四立柱框架,连接一套旋转导轨,在旋转导轨上,活动连接支撑杆一端,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四立柱框架的槽连接,旋转导轨可收拢放平,在吊拉平移组件正下方,连接一个车台板,车台板可以穿过吊拉平移组件的中心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试用证明:从根本上克服了原立体车库占地面积大,车辆出库不方便的现象。达到有效减少了车库的占地面积,充分利用各层空间,机动性好。适合城市的多种场合使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立体车库,主要用于在商场、小区、高速公路两侧、商住楼、办公楼等地,供停放小型汽车使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城市化建设的日渐形成,在各种高层住宅及商场林立而起的今天,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人们用于出行的交通工具一小汽车的存放问题亦凸现出来。然而,传统的多排多层立体车库由于其辅助设施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来使车辆进入上层车位,这对在寸土寸金的商场、可用空间限制的生活小区及高速公路两侧、商住楼、办公楼等地,大型立体车库就显得不适用了。如现有的PSH5D-Z00的双排结构的五层升降横移钢索式立体车库而言,要避让上层车辆出库,两排的车位只能停一排,另一排除顶层夕卜,其余层的车位为空位不能停车,这样浪费了大半排空间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和目的是:根据现有的双排结构的五层升降横移钢索式立体车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单排框架式平移吊拉立体车库,从根本上克服占地面积大,为避让上层车辆出库,两排的车位只能停一排的现象。达到占地面积小,有效地利用各层空间,机动性好,适合安装在城市的多种场合,供停放小型汽车使用。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单排平移吊拉立体车库包含电气控制器,四立柱框架、固定导轨、吊拉平移组件、带链轮的滚轮、收放组件、旋转导轨、旋转导轨轴及支撑杆零部件,具体结构:A、总体结构,在四立柱框架的第二层,通过螺钉安装固定导轨,在固定导轨及短横梁上表面通过带链轮的滚轮配合安装吊拉平移组件,在固定导轨的右端并与之平齐处,通过四立柱框架、旋转导轨轴,前后连接一根旋转导轨,在旋转导轨上,通过销活动连接支撑杆的一端,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四立柱框架的槽配合活动连接,靠收放组件的驱动,旋转导轨可收拢放平,当放平时·固定导轨和旋转导轨的接口采用错位交叉法连接,保证两导轨工作面平整,在吊拉平移组件正下方,通过钢索、卷筒连接一个的车台板,车台板可以顺利穿过吊拉平移组件的中心空间,此结构设计四一五层,最后在四立柱框架的左下侧安装电气控制器;B、四立柱框架的结构,四立柱立足于地面上,四立柱之间,由固定导轨、短横梁、后斜拉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C、吊拉平移组件的结构,在一个无底框架上方,分别在前后安装纵向吊拉电机和横向移动电机,在无底框架的中部装有带链轮的滚轮,通过卷筒、钢索,连接车台板,车台板的长、宽略小于无底框架内的长、宽;D、收放组件的结构,在四立柱框架的第三层以上的短横梁一端,装有收放电机,在与收放电机配合连接的带链轮的转动轴,它的两端固定连接卷筒,卷筒与钢索连接。本技术通过实际应用证明:完全达到设计目的,单排平移吊拉立体车库与现有的立体车库相比,主要解决了如下问题:CD、克服了现有立体车库辅助设施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来使车辆进入上层车位的问题。通过旋转导轨及收放组件来实现车辆的停库和出库,有效减少了车库的占地面积。◎、由于本车库各层车辆出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采用的是补空位法对车辆停库,这样易于车主记住自己的车停于何架何层@单排平移吊拉立体车库采用模块化设计,各组件便于批量生产和管理,便于组装和车库的维护保养。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总体装配示意图。也是车库旋转导轨7处于上收,库车处于满库或空库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四立柱框架2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旋转导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局部I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的吊拉平移组件4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二层处于吊拉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固定导轨3和旋转导轨7的交叉接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对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单排平移吊拉立体车库由电气控制器1,四立柱框架2、固定导轨3、吊拉平移组件4、带链轮的滚轮5、收放组件6、旋转导轨7、旋转导轨轴8及支撑杆9零部件组成,其结构:A、(见图1、6),总体结构,在四立柱框架2的第二层,通过螺钉安装固定导轨3,在固定导轨3及短横梁2-2上表面通过带链轮的滚轮5配合安装吊拉平移组件4,在固定导轨3的右端并与之平齐处,通过四立柱框架2、旋转导轨轴8,前后连接一根旋转导轨7,在旋转导轨7上,通过销活动连接支撑杆9的一端,支撑杆9的另一端与四立柱框架2的槽配合活动连接,靠收放组件6的驱动,旋转导轨7可收拢放平,当放平时固定导轨3和旋转导轨7的接口 α采用错位交叉法连接,保证两导轨工作面平整(见图7),固定导轨3和旋转导轨7两端头均设有挡块,在吊拉平移组件4正下方,通过钢索4-4、卷筒4-2连接一个的车台板4-5,车台板可以顺利穿过吊拉平移组件4的中心空间(见图5),此结构设计四一五层,最后在四立柱框架2的左下侧安装电气控制器I ;B、(见图2),四立柱框架2的结构,四立柱2-1立足于地面上,四立柱之间,由固定导轨(长横梁)3、短横梁2-2、后斜拉杆2-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C、(见图5 ),吊拉平移组件4的结构,在一个无底框架4-3上方,分别在前后安装纵向吊拉电机4-1和横向移动电机4-6,在无底框架4-3的中部装有带链轮的滚轮5,通过卷筒4-2、钢索4-4,连接车台板4-5,车台板4-5的长、宽略小于无底框架4_3内的长、宽;D、(见图3、4),收放组件6的结构,在四立柱框架2的第三层以上的短横梁2_2 —端,装有收放电机6-1,在与收放电机6-1配合连接的带链轮的转动轴6-2,它的两端固定连接卷筒6-3,卷筒6-3与钢索6-4连接。所述的电器控制装置1,是市场上购置及自己编制的程序,用来小型汽车的进库、出库、吊拉、横移等控制电机的转动,实现立体车库的有效工作,这里不再详述。参照图1、3、4、5、6,本技术的主要技术特点:在立体车库各层库满或空库状态下,通过旋转导轨收放组件6的旋转电机6-1,驱动带链轮的转动轴6-2转动,使该轴两端的卷筒6-3来收缩一端固定在卷筒上和固定在各层旋转导轨7上的钢索6-4的长度,使旋转导轨7绕其旋转导轨轴8上转70° (见图3)。此时两端带轴式的支撑杆9 一端以转轴形式绕旋转导轨7中部下方的孔转动并随旋转导轨7上移,而另一端只能沿前立柱上的对应槽上移,从而减小单排框架式平移吊拉立体车库的横向尺寸(见图1)。旋转导轨7的放平工作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旋转导轨7转平到位后支撑杆9沿前立柱上的对应槽内的一端不能再下移,对旋转导轨7起到了支撑作用(见图6)。该车库可纵向空间进行单侧(或单列)间架式多个排列安装,亦可根据横向空间的大小安排多列间架式多个排列安装。参照图1、4、5、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单排平移吊拉立体车库处于空库状态时,第一辆要停库的车可以直接按箭头一进入一层车位停库,第二辆以上要停库的车就等空库车位的车台板4-5移出降至吊拉车位上,逐个将车吊拉平移入库,具体操作步骤:第一步,启动旋转导轨收放组件6,放下钢索6-4,使各层旋转导轨7绕其旋转导轨轴8放平(见图6),此时支撑杆9 一端沿前立柱对应槽下移到位而支撑起旋转导轨7。第二步,启动空库层的横向移动电机4-6,驱动带链轮的滚轮5,将吊拉平移组件4连同车台板4-5 —起移动到旋转导轨7上,到达吊拉车位上空后停住。(见图6)。第三步,启动吊拉平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排平移吊拉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单排平移吊拉立体车库包含电气控制器(1),四立柱框架(2)、固定导轨(3)、吊拉平移组件(4)、带链轮的滚轮(5)、收放组件(6)、旋转导轨(7)、旋转导轨轴(8)及支撑杆(9)零部件,具体结构如下:A、总体结构,在四立柱框架(2)的第二层,通过螺钉安装固定导轨(3),在固定导轨(3)及短横梁(2?2)上表面通过带链轮的滚轮(5)配合安装吊拉平移组件(4),在固定导轨(3)的右端并与之平齐处,通过四立柱框架(2)、旋转导轨轴(8),前后连接一根旋转导轨(7),在旋转导轨(7)上,通过销活动连接支撑杆(9)的一端,支撑杆(9)的另一端与四立柱框架(2)的槽配合活动连接,靠收放组件(6)的驱动,旋转导轨(7)可收拢放平,当放平时固定导轨(3)和旋转导轨(7)的接口(α)采用错位交叉法连接,保证两导轨工作面平整,在吊拉平移组件(4)正下方,通过钢索(4?4)、卷筒(4?2)连接一个的车台板(4?5),车台板可以顺利穿过吊拉平移组件(4)的中心空间,此结构设计四~五层,最后在四立柱框架(2)的左下侧安装电气控制器(1);???????B、四立柱框架(2)的结构,四立柱(2?1)立足于地面上,四立柱之间,由固定导轨(3)、短横梁(2?2)、后斜拉杆(2?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C、吊拉平移组件(4)的结构,在一个无底框架(4?3)上方,分别在前后安装纵向吊拉电机和横向移动电机(4?1),在无底框架(4?3)的中部装有带链轮的滚轮(5),通过卷筒(4?2)、钢索(4?4),连接车台板(4?5),车台板(4?5)的长、宽略小于无底框架(4?3)内的长、宽;D、收放组件(6)的结构,在四立柱框架(2)的第三层以上的短横梁(2?2)一端,装有收放电机(6?1),在与收放电机(6?1)配合连接的带链轮的转动轴(6?2),它的两端固定连接卷筒(6?3),卷筒(6?3)与钢索(6?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跃刚,王宏立,谢四福,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车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