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浇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67673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6 0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浇注装置,包括一车架,该车架底部设置有行走轮,车架的顶部固定有水平导轨,水平导轨上搁置有用于搁置浇包的浇包座,并且,车架下方留有容许砂箱自由通过的空间;浇包座的上部设有容纳浇包的空间,浇包座上端敞口以便于浇包进出,底部设有开口,浇包座的顶部设有滚轮,滚轮搁置在水平导轨上,此外,该浇注装置还具有驱动浇包座移动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铸造工艺中向铸模中浇注熔体,具有安全可靠,以及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特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Pour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ur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the fram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part of the walking wheel, the frame is fixed to the top level of rail, rail use level for laying ladle ladle, and the frame is left below the allowable free space through the sand box seat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ladle; hold ladle space, ladle seat open to ladle out, the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at the top of the pouring bag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roller, roller on level track, in addition, the pouring device has driven ladle seat moving driv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casting the melt into the mold in the casting process,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afety, reliability, 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low labor intens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铸造工艺中使用的浇注设备,具体是一种用于向铸模中浇注熔体的浇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铸造、熔炼行业中的铸造浇注大致有以下几种:1、采取两人抬包,浇包大概能装50-100公斤钢水,浇包边上用两根棒子固定,通过2个人手抬的方式,将钢水倒进浇注模壳,工作时需要第三人在浇包附近将钢水中的炉渣去除,需要劳动力多,劳动强度大。2、采取行车吊包的方式浇注,浇包一般在200-1000公斤左右,浇注时浇包内盛有钢水,通过行车移动,以达到对准模壳的目的,工作时需要2-3人扶住浇包,以免浇包晃动,1人浇注,1人挡渣,钢水从浇包上边缘的水口倒出,此种浇注方式难以对准模壳浇口,钢水易喷溅,危害工人安全,劳动强度大。3、采取行车吊包的方式浇注,浇包一般情况下大于1000公斤,浇注时浇包内盛有钢水,通过行车移动,以达到对准模壳的目的,工作时需要2-3人扶住浇包,使浇包不会左右晃动,1人浇注,钢水从浇包底部流出,以避免炉渣,对准度较好,但此种浇注方式不适合小件产品,劳动强度大,且很不安全,也不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无论以上哪种浇注方式,均由于浇注设备本身的特点,工人需抵近高温浇包工作,导致工人长期处于高温、高粉尘的恶劣工作环境中,工人的工作强度非常大并且具有很大的安全风险。因此,出现了批量铸件生产由手工生产向机械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比如,出现了这么一种浇注机,浇注机是通过杠杆或行车连接浇包,浇包一般可装钢水50-100公斤,通过自动开关控制浇包移动方向及高度以达到浇注的密度,调节到位后人工抑制浇包晃动,然后人工翻转浇包以倾倒钢水,此种方式的工人劳动强度有所降低,但是浇包移动速度慢,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且浇注的过程及质量严重依赖浇注工人的熟练程度。专利号为ZL201020621138.0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铸造专用浇注车,其钢包支架铰接在钢包的两侧,钢包支架上设有钢包翻转控制结构,钢包及钢包支架设置在一横移板上,钢包、钢包支架及横移板设置在一车体上,车体底部设置有纵向行走支架和行走轮,横移版可由横移驱动机构驱动相对于车体横向移动。使用该浇注车浇注时,盛放模壳的砂箱排放在浇注车对应于浇包水口的一侧,先纵向移动浇注车至砂箱处,然后利用横向驱动机构将浇包横移至合适位置,再翻转浇包使其水口对准模壳浇口倾倒钢水进行浇注。该浇注车虽然大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但仍存在不足:1、需设置浇包翻转机构,结构比较复杂,且对该翻转机构的工作可靠性要求较高,否则有钢水倾泻的安全风险;2、随着浇包内钢水液面的变化,需不断调整浇包的翻转程度,其结果是浇包的水口与模壳的浇口之间的距离以及角度也在不断的变化,加上钢水从水口流出至浇口的轨迹呈抛物线,且该抛物线还受钢水流出速度以及浇包翻转角速度的影响,因此难以对准模壳浇口,影响生产效率,并且钢水易喷溅,容易危害工人安全。3、浇注时,浇包必须横移至浇注车一侧,导致浇注车工作时重心偏向一侧,加上浇包位于浇注车顶部,导致整车重心高企,因此为了安全,防止倾翻,需对这一点进行平衡设计,即便如此,浇包的容量也将因此而受限制。4、其横向移动结构偏复杂。申请号为CN201210135969.0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铸造、熔炼行业用全自动智能视觉识别浇注机。该浇注机是在上述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动控制系统,特别是增加了智能视觉识别系统,以识别模壳浇口,从而实现自动对准并进行浇注。该专利申请同样具有上述技术专利的不足。并且,虽然理论上可实现自动对准浇口,但由于影响对准的因素非常复杂,再加上浇注时烟气很大,故实际上是否能有效进行视觉识别以及自动对准尚不得而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浇注装置,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安全风险。本技术所述的浇注装置,包括一车架,该车架左右两侧的底部设置有便于车架前后移动的行走轮,车架的顶部固定有左右走向的水平导轨,水平导轨上搁置有用于搁置浇包的浇包座,并且,车架位于所述浇包座下方的区域留有容许砂箱或承载有砂箱的小车沿前后方向自由通过的空间;浇包座的上部设有容纳浇包的空间,且浇包座上端敞口以便于浇包进出,底部设有能够让浇包底部的水口外露于浇包座的开口,浇包座的顶部设有滚轮,滚轮搁置在前述的水平导轨上从而实现浇包座与车架的连接并使整个浇包座能够相对于车架左右移动,此外,该浇注装置还具有一驱动所述浇包座左右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浇包座上的第一驱动电机,该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浇包座沿所述水平导轨移动。所述浇包内设有一根塞杆,该塞杆的下端适配在所述水口处,塞杆的上部连接有一杠杆机构,杠杆机构能够驱动塞杆上下移动从而打开或关闭所述水口。所述杠杆机构包括一根与塞杆平行设置的驱动杆,该驱动杆设置在浇包外,并且被限定为相对于浇包只能上下移动,驱动杆的上端与塞杆固定连接,杠杆机构还包括一根能够推动驱动杆上下移动的撬杆,该撬杆的中部铰接在一相对于浇包位置固定的支撑件上,其前端铰接在驱动杆上,且铰接处设有用于位移补偿的条形孔,其后端为驱动手柄。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车架前后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两个分设于所述车架左右两侧下部的第二驱动电机,每个第二驱动电机均通过各自适配的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车架底部相应的行走轮连接,从而驱动车架前后移动。所述浇包座内部设有便于稳定盛放浇包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包括数块沿所述浇包径向设置的筋板,各筋板的内侧壁形状与所述浇包的外壁形状互补。所述浇包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水平导轨配合的滚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浇包容纳于浇包座中,浇包座与浇包一起通过浇包座顶部的滚轮支撑在车架顶部的水平导轨上,整体重心在下,非常稳定,不存在倾翻可能,便于简化浇注装置的结构,且可以采用较大容量的浇包,以避免频繁更换浇包,便于连续浇注作业,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再加上使用时熔融的钢水等浇注物从浇包底部的水口注入正下方的模壳浇口,故容易对准,且不容易发生钢水喷溅,因此,既有利于安全生产,又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浇注装置未搁置浇包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浇注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浇注装置搁置有浇包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浇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浇包仰视方向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浇注装置,包括一车架,其特征在于该车架左右两侧的底部设置有便于车架前后移动的行走轮,车架的顶部固定有左右走向的水平导轨,水平导轨上搁置有用于搁置浇包的浇包座,并且,车架位于所述浇包座下方的区域留有容许砂箱或承载有砂箱的小车沿前后方向自由通过的空间;浇包座的上部设有容纳浇包的空间,且浇包座上端敞口以便于浇包进出,底部设有能够让浇包底部的水口外露于浇包座的开口,浇包座的顶部设有滚轮,滚轮搁置在前述的水平导轨上从而实现浇包座与车架的连接并使整个浇包座能够相对于车架左右移动,此外,该浇注装置还具有一驱动所述浇包座左右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浇注装置,包括一车架,其特征在于该车架左右两侧的底部设置有便于车
架前后移动的行走轮,车架的顶部固定有左右走向的水平导轨,水平导轨上搁置有用于
搁置浇包的浇包座,并且,车架位于所述浇包座下方的区域留有容许砂箱或承载有砂箱
的小车沿前后方向自由通过的空间;浇包座的上部设有容纳浇包的空间,且浇包座上端
敞口以便于浇包进出,底部设有能够让浇包底部的水口外露于浇包座的开口,浇包座的
顶部设有滚轮,滚轮搁置在前述的水平导轨上从而实现浇包座与车架的连接并使整个浇
包座能够相对于车架左右移动,此外,该浇注装置还具有一驱动所述浇包座左右移动的
第一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一设置在
所述浇包座上的第一驱动电机,该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浇包座沿所述水
平导轨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包内设有一根塞杆,该塞
杆的下端适配在所述水口处,塞杆的上部连接有一杠杆机构,杠杆机构能够驱动塞杆上
下移动从而打开或关闭所述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浇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包内设有一根塞杆,该塞
杆的下端适配在所述水口处,塞杆的上部连接有一杠杆机构,杠杆机构能够驱动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美康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禾顺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