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抗震保温砌块。
技术介绍
如今,随着建筑行业的突飞猛进,对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就建筑物而言,通常需要考虑的有稳定性、保温性、防水性以及砌筑过程的方便性。传统墙体砌块一般为实心矩形体,砌筑时同层和相邻层的砌块之间须使用砂浆或类似的粘结物以保持固定,砌筑时对砂浆的质量要求很高。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时,砌缝间的砌筑砂浆极易发生剪切破坏,产生斜裂缝,交叉裂缝、水平裂缝等。另外,还存在所砌筑的墙体不保温,不防潮的缺陷,需要另做防潮层和保温层,因此不仅造成了成本增加,而且墙体的占地空间大也就使可使用空间减少。目前,也存在全保温材料制作的轻质保温砌块和内填保温材料的保温空心砌块等,例如,中国专利2108131公开了一种轻质保温砌块,虽然保温效果好,但也存在现有的抗震保温砌块普遍存在的问题,即、抗渗性抗震性差,强度低,每层砌筑前都需要“找平”以免墙体逐渐歪斜导致的施工不方便。保温空心砌块存在着会降低保温性能的“冷桥”。因此,缺乏一种抗渗性好、强度高、施工方便、阻断“冷桥”保温性能好以及抗震性好的抗震保温砌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震保温砌块,具有用于接触潮湿环境的外侧面、与所述外侧面对向的内侧面、砌筑时朝上的上斜面、与所述上斜面对向的下斜面以及两个端面,上、下砌筑的两个所述抗震保温砌块之间形成有用于填浆粘合的砌块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腔体,包括中部、位于所述中部的两侧且与所述中部相垂直的两个侧边部、靠近所述外侧面的外斜腔以及靠近所述内侧面的内斜腔,所述抗震保温砌块包括贯穿所述两个端面的复数个通槽、被匹配填充在所述复数个通槽中的复数个保温包、分别设在所述两个端面上用于卡合的凸角和凹角,其中,所述上斜面和所述下斜面在所述中部和两个所述侧边部的位置紧密贴合,所述砌块腔体分别沿着两个所述侧边部的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保温砌块,具有用于接触潮湿环境的外侧面、与所述外侧面对向的内侧面、砌筑时朝上的上斜面、与所述上斜面对向的下斜面以及两个端面,上、下砌筑的两个所述抗震保温砌块之间形成有用于填浆粘合的砌块腔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砌块腔体,包括中部、位于所述中部的两侧且与所述中部相垂直的两个侧边部、靠近所述外侧面的外斜腔以及靠近所述内侧面的内斜腔, 所述抗震保温砌块包括贯穿所述两个端面的复数个通槽、被匹配填充在所述复数个通槽中的复数个保温包、分别设在所述两个端面上用于卡合的凸角和凹角, 其中,所述上斜面和所述下斜面在所述中部和两个所述侧边部的位置紧密贴合, 所述砌块腔体分别沿着两个所述侧边部的两侧逐渐变宽且形成所述外斜腔、所述内斜腔,所述外斜腔的斜度大于所述内斜腔的斜度, 所述复数个通槽之间互相错开分布, 所述凸角的凸出长度大于所述凹角的凹陷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抗震保温砌块,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上斜面为整体凸起的上凸面,包含凸面平台、分别与所述外侧面、所述内侧面连接的外上肩台、内上肩台, 所述下斜面为整体凹陷的下凹面,包含凹面平台、分别与所述外侧面、所述内侧面连接的外下肩台、内下肩台, 上、下砌筑的两个所述抗震保温砌块分别具有的所述凸面平台、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素珍,郑七振,孙锦剑,赵玲娴,刘国军,王宝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