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保温砌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57083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5 0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震保温砌块,具有外侧面、内侧面、砌筑时朝上的上斜面、下斜面以及两个端面,上、下砌筑的两个抗震保温砌块之间形成有砌块腔体,其特征在于:砌块腔体,包括中部、位于中部的两侧且与中部相垂直的两个侧边部、靠近外侧面的外斜腔以及靠近内侧面的内斜腔,抗震保温砌块包括贯穿两个端面的复数个通槽、被匹配填充在复数个通槽中的复数个保温包、分别设在两个端面上用于卡合的凸角和凹角,其中,上斜面和下斜面在中部和两个侧边部的位置紧密贴合,砌块腔体分别沿着两个侧边部的两侧逐渐变宽且形成外斜腔、内斜腔,外斜腔的斜度大于内斜腔的斜度,复数个通槽之间互相错开分布,凸角的凸出长度大于凹角的凹陷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抗震保温砌块
技术介绍
如今,随着建筑行业的突飞猛进,对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就建筑物而言,通常需要考虑的有稳定性、保温性、防水性以及砌筑过程的方便性。传统墙体砌块一般为实心矩形体,砌筑时同层和相邻层的砌块之间须使用砂浆或类似的粘结物以保持固定,砌筑时对砂浆的质量要求很高。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时,砌缝间的砌筑砂浆极易发生剪切破坏,产生斜裂缝,交叉裂缝、水平裂缝等。另外,还存在所砌筑的墙体不保温,不防潮的缺陷,需要另做防潮层和保温层,因此不仅造成了成本增加,而且墙体的占地空间大也就使可使用空间减少。目前,也存在全保温材料制作的轻质保温砌块和内填保温材料的保温空心砌块等,例如,中国专利2108131公开了一种轻质保温砌块,虽然保温效果好,但也存在现有的抗震保温砌块普遍存在的问题,即、抗渗性抗震性差,强度低,每层砌筑前都需要“找平”以免墙体逐渐歪斜导致的施工不方便。保温空心砌块存在着会降低保温性能的“冷桥”。因此,缺乏一种抗渗性好、强度高、施工方便、阻断“冷桥”保温性能好以及抗震性好的抗震保温砌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渗性好、强度高、施工方便、能阻断“冷桥”的保温性能、抗震性好的抗震保温砌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抗震保温砌块,具有用于接触潮湿环境的外侧面、与外侧面对向的内侧面、砌筑时朝上的上斜面、与上斜面对向的下斜面以及两个端面,上、下砌筑的两个抗震保温砌块之间形成有用于填浆粘合的砌块腔体,具有这样的特征:砌块腔体,包括中部、位于中部的两侧且与中部相垂直的两个侧边部、靠近外侧面的外斜腔以及靠近内侧面的内斜腔,抗震保温砌块包括贯穿两个端面的复数个通槽、被匹配填充在复数个通槽中的复数个保温包、分别设在两个端面上用于卡合的凸角和凹角,其中,上斜面和下斜面在中部和两个侧边部的位置紧密贴合,砌块腔体分别沿着两个侧边部的两侧逐渐变宽且形成外斜腔、内斜腔,外斜腔的斜度大于内斜腔的斜度,复数个通槽之间互相错开分布,凸角的凸出长度大于凹角的凹陷长度。 在本专利技术的抗震保温砌块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上斜面为整体凸起的上凸面,包含凸面平台、分别与外侧面、内侧面连接的外上肩台、内上肩台,下斜面为整体凹陷的下凹面,包含凹面平台、分别与外侧面、内侧面连接的外下肩台、内下肩台,上、下砌筑的两个抗震保温砌块分别具有的凸面平台、凹面平台在中部和两个侧边部的位置紧密贴合,上凸面还包含外上斜坡、内上斜坡,分别连接在凸面平台与外上肩台、内上肩台之间,夕卜上斜坡具有的外斜度大于内上斜坡具有的内斜度,凸面平台和外上肩台、内上肩台之间的凸起高度大于凹面平台和外下肩台、内下肩台之间的凹陷深度,用于形成砌块模腔。在本专利技术的抗震保温砌块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上斜面为整体凸起的上凸面,包含凸面平台、分别与外侧面、内侧面连接的外上肩台、内上肩台,下斜面为表面平整的下平面,用于砌筑开始时与地面平稳接触,上凸面还包含外上斜坡、内上斜坡,分别连接在凸面平台与外上肩台、内上肩台之间,外上斜坡具有的外斜度大于内上斜坡具有的内斜度。在本专利技术的抗震保温砌块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上斜面为表面平整的上平面,用于砌筑完成时形成封底平台,下斜面为整体凹陷的下凹面,包含凹面平台、分别与外侧面、内侧面连接的外下肩台、内下肩台。在本专利技术的抗震保温砌块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外斜腔的斜度范围大于45°,内斜腔的斜度范 围为30°至45°。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抗震性好、施工方便、能阻断“冷桥”保温性能好、强度高并且抗渗性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中凸角的凸出长度大于凹角的凹陷长度,使同层砌筑的抗震保温砌块之间不至于完全卡死,在同层砌筑时给粘合填浆预留出空间。通过砌块腔体的中部和两个侧边部的紧密贴合,上下砌筑的抗震保温砌块能互相卡合。利用上述凸角、凹角以及上下砌筑时互相卡合的紧密结合、不松散的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达到了抗震效果。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在上下砌筑时,层与层之间通过砌块腔体的中部和两个侧边部的紧密贴合,起到了抗震保温砌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的效果,最大可能的避免了发生筑墙时逐渐歪斜的情况,抹砂浆时可不需要“找平”工序,砌筑方式简单、施工方便。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中复数个通槽之间互相错开分布,复数个保温包被匹配填充在所述复数个通槽中。冷热空气即使可从砌块缝中交换,但由于通槽之间互相错开分布,从筑墙的一侧的任意一点向另一侧进行冷热交换时,总会被填充其中的复数个保温包的任意一个所阻断,即、冷桥被阻断,同时,这样沿砌筑方向的错位通槽设计与延伸整体抗震保温砌块被平行设置的结构相比,也避免了结构强度上的牺牲。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保温性好、强度高。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中用于接触潮湿环境的外侧面,可被砌筑在常被淋雨的墙体外侧或者靠近浴室等潮湿环境的一侧。用于填浆粘合的砌块腔体中,外斜腔的斜度大于内斜腔的斜度,如果外斜腔、内斜腔斜度都很陡,上下砌筑互相卡合程度深,防潮抗渗效果好,但是用于粘合的泥浆接触面很少,在垂直于墙体的方向上粘合力小,强度差;如果外斜腔、内斜腔斜度都很缓,上下砌筑互相卡合程度浅,抗震效果不佳,并且易渗水。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处于一侧的外斜腔较陡能有效防止水分由砌块腔体中渗入,并且处于另一侧的内斜腔较缓能最大程度扩大上下砌筑时泥浆接触面,具有抗渗性好并且强度高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抗震保温砌块砌筑形成的筑墙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抗震保温砌块砌筑形成的筑墙的侧视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中抗震保温砌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中抗震保温砌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中抗震保温砌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中抗震保温砌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三中抗震保温砌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案例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抗震保温砌块砌筑形成的筑墙的整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由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筑墙100由复数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震保温砌块101砌筑六层而成,该筑墙100在水平地面上垂直砌筑,在砌筑开始时与水平地面平稳接触,在砌筑完成时形成了平整美观的封底平台。如图1中所示的靠筑墙100的外侧为用于接触潮湿环境的外侧面102,相对向于外侧面102,靠筑墙100的里侧则为内侧面103。抗震保温砌块101在沿着筑墙100方向上具有前端面104和后端面105,通过相邻的抗震保温砌块101的前端面104和后端面105的卡合,同一层的抗震保温砌块101之间具有同层砌缝106,在同层砌缝106中填塞灌注粘合泥浆,保证了沿筑墙100方向上的粘合力。图2是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抗震保温砌块砌筑形成的筑墙的侧视结构图。如图2所示,图2为沿着图1中所示的F方向的筑墙100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除了上述图1中所述的外侧面102、内侧面103、前端面104以及后端面105,每个抗震保温砌块101还具有砌筑时朝上的上斜面107、与上斜面107对向的砌筑时朝下的下斜面108。上、下砌筑的两个抗震保温砌块101之间形成有砌块腔体200,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震保温砌块,具有用于接触潮湿环境的外侧面、与所述外侧面对向的内侧面、砌筑时朝上的上斜面、与所述上斜面对向的下斜面以及两个端面,上、下砌筑的两个所述抗震保温砌块之间形成有用于填浆粘合的砌块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腔体,包括中部、位于所述中部的两侧且与所述中部相垂直的两个侧边部、靠近所述外侧面的外斜腔以及靠近所述内侧面的内斜腔,所述抗震保温砌块包括贯穿所述两个端面的复数个通槽、被匹配填充在所述复数个通槽中的复数个保温包、分别设在所述两个端面上用于卡合的凸角和凹角,其中,所述上斜面和所述下斜面在所述中部和两个所述侧边部的位置紧密贴合,所述砌块腔体分别沿着两个所述侧边部的两侧逐渐变宽且形成所述外斜腔、所述内斜腔,所述外斜腔的斜度大于所述内斜腔的斜度,所述复数个通槽之间互相错开分布,所述凸角的凸出长度大于所述凹角的凹陷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保温砌块,具有用于接触潮湿环境的外侧面、与所述外侧面对向的内侧面、砌筑时朝上的上斜面、与所述上斜面对向的下斜面以及两个端面,上、下砌筑的两个所述抗震保温砌块之间形成有用于填浆粘合的砌块腔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砌块腔体,包括中部、位于所述中部的两侧且与所述中部相垂直的两个侧边部、靠近所述外侧面的外斜腔以及靠近所述内侧面的内斜腔, 所述抗震保温砌块包括贯穿所述两个端面的复数个通槽、被匹配填充在所述复数个通槽中的复数个保温包、分别设在所述两个端面上用于卡合的凸角和凹角, 其中,所述上斜面和所述下斜面在所述中部和两个所述侧边部的位置紧密贴合, 所述砌块腔体分别沿着两个所述侧边部的两侧逐渐变宽且形成所述外斜腔、所述内斜腔,所述外斜腔的斜度大于所述内斜腔的斜度, 所述复数个通槽之间互相错开分布, 所述凸角的凸出长度大于所述凹角的凹陷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抗震保温砌块,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上斜面为整体凸起的上凸面,包含凸面平台、分别与所述外侧面、所述内侧面连接的外上肩台、内上肩台, 所述下斜面为整体凹陷的下凹面,包含凹面平台、分别与所述外侧面、所述内侧面连接的外下肩台、内下肩台, 上、下砌筑的两个所述抗震保温砌块分别具有的所述凸面平台、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素珍郑七振孙锦剑赵玲娴刘国军王宝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