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弟明专利>正文

新型抗震砌块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45914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1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抗震砌块砖,解决了传统红砖生产成本高、抗震强度低、浪费有限资源、破换环境等问题。该新型抗震砌块砖包括砖体,该砖体左右两端相对的两个第一侧面,以及该砖体前后两端相对的两个第二侧面,在两个第一侧面上均设有贯穿砖体上下两端、用于浇筑的第一凹槽,在砖体上下两端面中的一个端面设有贯穿砖体左右两端、用于浇筑的第二凹槽,而在另一个端面则设有凹面砌块或凸面砌块,在砖体的上端面还至少开设有一个浇筑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且抗震强度高,可有效地利用传统意义上已废弃的材料作为生产原料,节能环保。因此,适合推广运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New anti-seismic bric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anti-seismic brick block,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s of high production cost, low seismic intensity, limited resources, and changing environment. The new seismic brick comprises a brick body, the brick body around two opposite ends of the first side, and the front and back of the brick body opposite ends of two through the first second side groove brick for pouring,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are arranged on the two first side, one end face of the brick body two in the end, the left and right ends of the brick body are equipped with through grooves for second pouring, while anoth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concave or convex block block, on the top of the brick body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pouring hol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and high seismic intensity, and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utilize the abandoned materials in the traditional sense as the raw material for production, an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refore,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建筑材料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抗震砌块砖
技术介绍
地震、是人类可防而不可抗的自然灾害: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建筑物的倒塌是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而作为人类最主要的栖息场所——建筑物,其性能是否具备足够的抗震力尤为重要.建筑物性能的优劣,是国家、地区、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人类文明延续的重要基石。在建筑领域中,现浇是通过在现场组装模板结构,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等模式构成建筑物,它承载力强,抗震性能好,但其成本过高,很难在农村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大范围地推广运用。目前建筑领域中一般都采用传统的红砖广泛运用。现有技术中,尤其以粘土,页岩,矸砖等应用最为广泛。机制过程是将原材料糅合后机械压制成型,经烘干或自然风干后,在900 V左右的温度下以氧化焰烧制而成的烧结型建筑砖块。其产品(粘土砖、页岩砖和矸砖等)均存在以下缺点:—、建筑物无法抵抗较强级的地震;二、建筑物隔音、隔热、保暖效果差;三、建筑物总体负载大;四、建筑过程中产生大量建筑垃圾;五、产品材料来源及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破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在不另外增加建筑成本的基础上让民众住上安全,舒适的房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新型抗震砌块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方案如下:新型抗震砌块砖,包括砖体,该砖体左右两端相对的两个第一侧面,以及该砖体前后两端相对的两个第二侧面,在两个第一侧面上均设有贯穿砖体上下两端、用于浇筑的第一凹槽,在砖体上下两端面中的一个端面设有贯穿砖体左右两端、用于浇筑的第二凹槽,而在另一个端面则设有凹面砌块或凸面砌块,在砖体的上端面还至少开设有一个浇筑通孔。进一步的,在所述砖体上设有保温隔热隔音孔。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均为相同半径的半圆形。为了有效利用废弃资源、所述转体由粉煤灰、煤矸石,河沙、海沙、山沙、石粉、炉渣、工业废料、建筑垃圾和/或农作物秸杆等制成。为了进一步提高保温、隔热、隔音效果,所述砖体材料中还增添有保温隔音隔热材料。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保温隔音隔热材料为陶粒、中空微珠、珍珠岩和/或聚苯颗粒等保温隔音隔热材料。为了方便施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至少设有一个与之匹配的定位块。再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中心设有用于供钢筋摆放的定位孔,使钢筋处于第二凹槽的中心位置。更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上还设有与定位孔连通的V型缺口,且该V型缺口所占面积小于该定位块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为了后期装修中,方便在墙面装贴磁砖或其它装饰材料,在所述第二侧面上还设有至少一条用于后期装饰加工的条形槽。本技术所提供的新型抗震砌块砖通过机制成型砌块、自然风干来生产。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I)本技术结合现有技术中砌墙砖和现浇的优点,在砖体中间开设有浇筑通孔,两侧开设有第一凹槽,与此同时,在砖体的一个端面开设有第二凹槽,在此基础上,砖与砖之间的连接在砌筑时通过定位块、凹凸面结合,烧筑时则通过在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烧筑通孔内浇筑钢筋混泥土。将地基、墙体、梁柱、楼板、屋面浇注连接成为一体,连接非常牢固。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物的坚固程度,能强有效地抵抗和承受地震、海嘯、泥石流、风暴等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其安全性、可靠性大大提高,抗震级可达8级以上,让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有效地保障。(2)本技术在砖体的一个端面还开设有至少一个保温隔热隔音孔,在砖块的配料中添加有陶粒、中空微珠、珍珠岩、聚苯颗粒等保温隔音隔热材料,与传统的红砖相比,其隔音、隔热、保暖效果均在原红砖的二至三倍以上;另一方面,本技术结合空心砖的结构设计,不仅减轻了建筑物总体负载,而且达到了冬暖夏凉的最佳效果。(3)本技术具有多个槽孔,如: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浇筑通孔等,在建造过程中,各种管线的铺设无需再重新在墙面或地面开槽,通过上述槽孔即可预设各种管线,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而且大大地缩短了工期。(4)本技术中,砖体的原料选用粉煤灰,煤矸石,河沙、海沙、山沙、石粉、炉渣、工业废料、建筑垃圾和农作物秸杆等材料进行生产,在保证达到较高的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墙体的厚度均远小于传统红砖,从而使得本技术在同等面积上修建房屋,与传统红砖相比,增加了套内使用面积。建筑全过程中无建筑垃圾,节能环保,利国利民。( 5 )本技术采用全自动机械化生产,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6)本技术在砖体的第二侧面开设有若干宽度约3_、深度约2_的条形槽,该条形槽增加了砌块表面的粗糙度,墙体在人为精确施工的情况下,无需内外抹沙浆,即可进行外墙与室内的装饰;砌块面至砌块保温隔热隔音孔壁厚36 mm以上,保证了门、窗安装及装饰钻孔的牢固。(7)本技术还在第二凹槽内设有中心具有通孔作用的定位块,该定位块一方面可以让横放的钢筋处在两上下砌块半园浇筑孔的中间位置,方便在钢筋混泥土浇筑时,钢筋定位;另一方面通过定位块进行砖块堆砌时,因定位块的限位作用,上下相邻砖块之间的平整度极高,无需再另外进行平整度检测,既加快了施工进度又节约了人力,大大降低了建筑成本。(8)本技术设计巧妙,结构合理,不仅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而且与现有技术中红砖、矸砖、页岩砖等相比,其具备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价值,为其大范围的推广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一端面设有凹面砌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一端面设有凸面砌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砖块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由本技术构成的抗震墙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1_砖体,2-第一侧面,3-第二侧面,4-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6-凹面砌块,7-凸面砌块,8-定位块,9-定位孔,10-保温隔音隔热孔,11-烧筑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建筑砌块砖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且本砖的实施方式不仅仅局限于此。实施例1在建筑领域中,目前主流的建筑方式有两种:一是砖砌,二是现浇。其中,砖砌的应用范围较广但面对自然灾害的抵抗 力较低,而现浇的建筑物虽牢固但成本又很高。随着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为了更有效的保障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迫切需要一种造价成本低但又能有效抵抗自然灾害的建筑模式--新型抗震建筑砌块砖应运而生:它综合了砖砌、现浇两种建筑模式的优势,通过把地基、墙体、梁柱、楼板和屋面用混凝土浇筑连接的建筑模式将建筑物合为一体。其各方面性能都优于传统砖砌建筑,而且具备更强的抗震能力。然而,框架结构现浇的建筑成本昂贵,很难普及全国,尤其是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发展中国家,农村或欠发达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实施例针对现有建筑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公开了一种新型抗震砌块砖,它将砖砌成本低、现浇性能良好的优点集为一体,在砖砌的基础上,现浇钢筋混泥土,砖与砖之间的连接非常牢固,极大地降低了地震、海嘯、泥石流、风暴等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力度。该新型抗震砌块砖建造模式其安全性、可靠性大大提高,抗震级别可达8级,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有效地保障。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抗震砌块砖,包括砖体(1),该砖体(1)左右两端相对的两个第一侧面(2),以及该砖体(1)前后两端相对的两个第二侧面(3),其特征在于:在两个第一侧面(2)上均设有贯穿砖体(1)上下两端、用于浇筑的第一凹槽(4),在砖体(1)的一个端面设有贯穿砖体(1)左右两端、用于浇筑的第二凹槽(5),而在另一个端面则设有凹面砌块(6)或凸面砌块(7),在砖体(1)的上端面还设有一个浇筑通孔(11)。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抗震砌块砖,包括砖体(1),该砖体(I)左右两端相对的两个第一侧面(2),以及该砖体(I)前后两端相对的两个第二侧面(3),其特征在于:在两个第一侧面(2)上均设有贯穿砖体(I)上下两端、用于浇筑的第一凹槽(4),在砖体(I)的一个端面设有贯穿砖体(I)左右两端、用于浇筑的第二凹槽(5),而在另一个端面则设有凹面砌块(6)或凸面砌块(7),在砖体(I)的上端面还设有一个浇筑通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抗震砌块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砖体(I)上还设有保温隔热隔音孔(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抗震砌块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弟明
申请(专利权)人:林弟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