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发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酵生产L-谷氨酸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发酵法是生产谷氨酸的主要方法,其生产菌种主要包括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天津短杆菌(Brevibacterium tianjinese)、纯齿棒杆菌(Corynebaclerium crenalum)、北京棒杆菌(Corynebaclerium pekinense)、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lavum)以及它们的突变株等。然而,谷氨酸发酵的生产水平除了取决于菌种本身的性能外,还必须给予其合适的环境条件才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及表现出它们优良的生产能力,如培养基组成、温度、溶氧、补料等。申请号为91107357.4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L-谷氨酸发酵新工艺,为了同时提高L-谷氨酸发酵的产酸率及转化率,将发酵过程分割为菌体生长和产酸两个阶段,并用不同浓度的营养液(有机氮源和无机盐)分别加以控制,使菌体生长所消耗的糖尽量降低,使糖代谢的流向尽量转向有利于L-谷氨酸的合成,并使细胞透性增大,使产酸率达到9-11%,总投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酵生产L?谷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谷氨酸生产菌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采用分段梯度供氧方式控制所述发酵的发酵液中的溶氧浓度,制得L?谷氨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酵生产L-谷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谷氨酸生产菌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采用分段梯度供氧方式控制所述发酵的发酵液中的溶氧浓度,制得L-谷氨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梯度供氧方式具体包括:控制所述谷氨酸生产菌在其生长抑制期至对数生长期发酵液中的溶氧浓度为25-50%,所述谷氨酸生产菌在其转型期发酵液中的溶氧浓度为10-25%,所述谷氨酸生产菌在其产酸期发酵液中的溶氧浓度为1_1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长抑制期至对数生长期为发酵0-6h,所述转型期为发酵6-10h,所述产酸期为发酵IOh至发酵结束。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谷氨酸生产菌选自天津短杆菌、北京棒杆菌、谷氨酸棒杆菌、钝齿棒杆菌、黄色短杆菌中的一种。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谷氨酸生产菌为谷氨酸棒杆菌GKG-9。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基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博,谢希贤,张成林,万红兵,欧阳宇红,曹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轻发生物技术中心,天津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