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谷氨酸棒杆菌菌株及其在发酵生产L-色氨酸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4805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2 0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谷氨酸棒杆菌菌株及其在发酵生产L‑色氨酸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谷氨酸棒杆菌FNT112,其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6398。本发明专利技术还保护谷氨酸棒杆菌FNT112的培养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谷氨酸棒杆菌FNT112可直接发酵得到L‑色氨酸,工业生产发酵的发酵液中的L‑色氨酸含量高达40.5g/L。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产业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谷氨酸棒杆菌菌株及其在发酵生产L-色氨酸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L-色氨酸(L-valine)是人体八种必需氨基酸之一,也是一种芳香族氨基酸,在人体及各种动物的代谢过程中有显著的功能,对人和动物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都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加工饲料、保健食品、配方膳、氨基酸医药。L-色氨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提取法、化学合成法、发酵法。提取法和化学合成法由于原料来源受限制、生产成本高、收率低,污染严重,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色氨酸具有原料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等优点,是一种非常经济的生产方法,也是目前绝大多数厂家用来生产氨基酸的方法,包括添加前体发酵法及直接发酵法两种。但是由于L-色氨酸前体物质如丝氨酸或L-吲哚乙酸等价格昂贵,目前己很少采用此法生产L-色氨酸。而直接发酵法是借助于微生物具有合成自身所需氨基酸的能力,通过对特定微生物的诱变处理,选育出营养缺陷型及氨基酸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以解除代谢调节中的反馈抑制和反馈阻遏作用,从而达到过量积累某种氨基酸的目的。谷氨酸棒杆菌作为一类重要的工业氨基酸生产的安全菌株,已成为一个工业生物技术及转化的平台菌株,每年生产数百万吨的氨基酸,其中包括作为风味增强剂的L-谷氨酸和作为饲料和食品添加剂的L-赖氨酸等等。随着对这类重要的工业菌株的不断认识,谷氨酸棒杆菌在氨基酸的发酵方面,除了L-谷氨酸和L-赖氨酸这类大宗氨基酸之外,还包括许多的小品种氨基酸,如三类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aminoacid,BCAAs):L-缬氨酸、L-异亮氨酸及L-亮氨酸,也逐渐开发了用于生产其他类有商业价值的化合物,例如有机酸、二元胺以及醇类化合物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谷氨酸棒杆菌菌株及其在发酵生产L-色氨酸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谷氨酸棒杆菌FNT112(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FNT112),已于2016年07月1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邮编:430072),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6398。谷氨酸棒杆菌FNT112(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FNT112)CCTCCNO:M2016398简称为谷氨酸棒杆菌FNT112。本专利技术还保护所述谷氨酸棒杆菌FNT112在生产L-色氨酸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一种培养所述谷氨酸棒杆菌FNT112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发酵培养基培养所述谷氨酸棒杆菌FNT112。所述培养可在培养瓶中进行。所述培养的条件具体可为33℃振荡培养(220r/min),培养时间48小时。所述培养还可在发酵罐中进行。所述培养的条件具体可为发酵全过程pH7.0,维持发酵罐中的葡萄糖含量为0.5-1.0g/100mL(每当培养体系中的还原糖浓度低于0.5g/100mL时,加入70%的葡萄糖水溶液使得培养体系中的还原糖浓度达到1.0g/100mL),溶氧(DO)30-50%,搅拌300rpm,温度33℃,培养时间48小时。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一种培养所述谷氨酸棒杆菌FNT112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和步骤(b):步骤(a):采用种子培养基培养谷氨酸棒杆菌FNT112;步骤(b):将步骤(a)的产物接种至发酵培养基进行培养。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一种生产L-色氨酸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培养谷氨酸棒杆菌FNT112。所述方法还包括:培养结束后收集培养体系,离心,收集上清液。所述离心具体可为20℃、6000rpm离心15min。所述离心具体可为4℃、6000rpm离心15min。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一种生产L-色氨酸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发酵培养基培养谷氨酸棒杆菌FNT112。所述培养可在培养瓶中进行。所述培养的条件具体可为33℃振荡培养(220r/min),培养时间48小时。所述培养还可在发酵罐中进行。所述培养的条件具体可为发酵全过程pH7.0,维持发酵罐中的葡萄糖含量为0.5-1.0g/100mL(每当培养体系中的还原糖浓度低于0.5g/100mL时,加入70%的葡萄糖水溶液使得培养体系中的还原糖浓度达到1.0g/100mL),溶氧(DO)30-50%,搅拌300rpm,温度33℃,培养时间48小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培养结束后收集培养体系,离心,收集上清液。所述离心具体可为20℃、6000rpm离心15min。所述离心具体可为4℃、6000rpm离心15min。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一种生产L-色氨酸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和步骤(b):步骤(a):采用种子培养基培养谷氨酸棒杆菌FNT112;步骤(b):将步骤(a)的产物接种至发酵培养基进行培养。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一种用于培养所述谷氨酸棒杆菌FNT112的试剂盒,包括发酵培养基。所述试剂盒还包括种子培养基。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一种用于生产L-色氨酸的试剂盒,包括发酵培养基。所述试剂盒还包括种子培养基。所述试剂盒还包括谷氨酸棒杆菌FNT112。以上任一所述步骤(a)和步骤(b)可在培养瓶中进行。所述步骤(a)的培养条件具体可为33℃振荡培养(220r/min),培养时间16小时。所述步骤(b)的培养条件具体可为33℃振荡培养(220r/min),培养时间48小时。所述步骤(a)具体可为将谷氨酸棒杆菌FNT112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种子液。所述种子液OD562nm=40。所述步骤(b)中,所述步骤(a)的产物(种子液)与发酵培养基的体积比具体可为1∶10。所述步骤(b)后还包括步骤(c):培养结束后收集培养体系,离心,收集上清液。所述离心具体可为20℃、6000rpm离心15min。以上任一所述步骤(a)和步骤(b)还可在发酵罐中进行。所述步骤(a)的培养条件具体可为搅拌300rpm,溶氧(DO)30-50%,温度33℃,pH7.0,培养时间16小时。所述步骤(b)的培养条件具体可为:pH7.0,维持发酵罐中的葡萄糖含量为0.5-1.0g/100mL(每当培养体系中的还原糖浓度低于0.5g/100mL时,加入70%的葡萄糖水溶液使得培养体系中的还原糖浓度达到1.0g/100mL),溶氧(DO)30-50%,搅拌300rpm,温度33℃,培养时间48小时。所述步骤(a)具体可为将谷氨酸棒杆菌FNT112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种子液。所述种子液OD562nm=40。所述步骤(b)中,所述步骤(a)的产物(种子液)与发酵培养基的体积比为1∶5。所述步骤(b)后还包括步骤(c):培养结束后收集培养体系,离心,收集上清液。所述离心具体可为4℃、6000rpm离心15min。以上任一所述种子培养基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述溶质及其在所述种子培养基中的浓度如下:葡萄糖2-3g/100ml,玉米浆干粉0.4-0.6g/100ml,豆粕水解液8-12g/100ml,酵母膏0.2-0.4g/100ml,(NH4)2SO40.4-0.6g/100ml,MgSO4·7H2O0.02-0.08g/100ml,KH2PO4·3H2O0.02-0.08g/100ml,L-酪氨酸0.08-0.15g/100ml,L-苯丙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谷氨酸棒杆菌FNT112(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FNT112),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6398。

【技术特征摘要】
1.谷氨酸棒杆菌FNT112(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FNT112),其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6398。2.权利要求1所述谷氨酸棒杆菌FNT112在生产L-色氨酸中的应用。3.一种培养权利要求1所述谷氨酸棒杆菌FNT112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发酵培养基培养所述谷氨酸棒杆菌FNT112;所述发酵培养基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述溶质及其在所述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的浓度如下:葡萄糖12-13g/100ml,豆粕水解液6-8g/100ml,(NH4)2SO42-3g/100ml,KH2PO4·3H2O0.02-0.08g/100ml,MgSO4·7H2O0.02-0.08g/100ml,L-酪氨酸0.08-0.15g/100ml,L-苯丙氨酸0.05-0.1g/100ml,维生素B115-25μg/100ml,维生素H5-15μg/100ml,CaCO33-4g/100ml;所述溶剂为水。4.一种培养权利要求1所述谷氨酸棒杆菌FNT112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a)和步骤(b):步骤(a):采用种子培养基培养谷氨酸棒杆菌FNT112;步骤(b):将步骤(a)的产物接种至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发酵培养基进行培养;所述种子培养基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述溶质及其在所述种子培养基中的浓度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钦耿黄建忠梁玲翁雪清黄祥峰吴松刚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