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BPSG薄膜中散射状颗粒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935041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8 0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去除BPSG薄膜中散射状颗粒的方法,通过在BPSG沉积工艺之后,继续在反应腔室内通入一段时间的惰性气体,以将在该反应腔室内残留的气体吹出反应腔室,进而净化了反应腔室内的工艺环境条件,再对器件进行后续的半导体制造工艺,有效避免了进行SACVD中的BPSG工艺产生的散射状颗粒缺陷的问题,在节约工艺成本的同时,增大了产品的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去除BPSG薄膜中散射状颗粒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半导体制造业中,主流的掺杂(硼,磷)二氧化硅薄膜是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开发的 SACVD 硼憐娃酸盐玻璃(Boro-Phospho-SilicateGlass,简称BPSG)薄膜。次大气压化学气相沉积(SACVD)工艺主要运用了臭氧(O3)在高温条件下分解成氧气(O2)和具有反应活性的原子氧(O),而高反应活性的原子氧与正硅酸乙酯(TEOS)或掺杂源ΤΕΒ/ΤΕΡ0反应,在温度和压力可控的腔体环境中生成具有B和P掺杂的二氧化硅薄膜。但是,在实际工艺过程中,BPSG薄膜在产品和控片硅片(Bare wafer)检测中经常会遭遇散射状的颗粒(Particle)缺陷问题,该缺陷的尺寸在0.2um左右,其主要元素是S1、O等,进而造成器件性能的降低和产品良率的下降。中国专利(公开号:CN1535328A)公开了一种用在半导体晶片或者衬底上原位形成高浓度硼磷硅酸盐玻璃的方法和装置,通过将硅源、氧源、硼源和磷源提供到腔室中以便在衬底上形成高浓度硼磷硅酸盐玻璃层。该技术文献并没有公开有关解决硼磷硅酸玻璃中散射状的颗粒缺陷问题的相关任何技术特征。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59076A)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平整方法,其使BPSG膜具有平整特性、防止包含杂志的氧化膜产生结晶缺陷,通过顺序地在具有台阶的晶片上部形成层间绝缘膜,在外扩散平整膜中的杂质以后,外扩散杂质的平整膜通过热处理进行回流,在回流的平整膜上部形成保持平整膜的保护膜。该技术文献也公开有关解决硼磷硅酸玻璃中散射状的颗粒缺陷问题的相关任何技术特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去除BPSG薄膜中散射状颗粒的方法,应用于SACVD工艺中,其中,包括:于一工艺腔室内对一具有半导体器件结构的衬底上进行BPSG沉积工艺;对所述工艺腔室内进行一定时间的吹净工艺后,对所述衬底进行后续半导体工艺。上述的去除BPSG薄膜中散射状颗粒的方法,其中,对所述工艺腔室内进行吹净工艺的时间大于或等于20s。上述的去除BPSG薄膜中散射状颗粒的方法,其中,对所述工艺腔室内进行吹净工艺的时间为20-40S。上述的去除BPSG薄膜中散射状颗粒的方法,其中,对所述工艺腔室内进行吹净工艺时,将进行所述吹净工艺的气体直接通入所述工艺腔室内,以清除该工艺腔室内进行BPSG沉积工艺步骤时残留的气体。上述的去除BPSG薄膜中散射状颗粒的方法,其中,采用惰性气体进行所述吹净工艺。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一种去除BPSG薄膜中散射状颗粒的方法,通过在BPSG沉积工艺之后,继续在反应腔室内通入一段时间的惰性气体,以将在该反应腔室内残留的气体吹出反应腔室,进而净化了反应腔室内的工艺环境条件,再对器件进行后续的半导体制造工艺,有效避免了进行SACVD中的BPSG工艺产生的散射状颗粒缺陷的问题,在节约工艺成本的同时,增大了产品的良率。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去除BPSG薄膜中散射状颗粒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去除BPSG薄膜中散射状颗粒的方法中进行吹净工艺的时间与剩余散射状颗粒的关系示意图;其中,横轴表示进行净化工艺的时间(S),纵轴表示产生散射状颗粒的个数。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去除BPSG薄膜中散射状颗粒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去除BPSG薄膜中散射状颗粒的方法,主要应用于如Logic、Memory、RF、HV等技术平台上,进行次大气压化学气相沉积(SACVD)工艺时,于一工艺腔室内对一具有半导体器件结构的衬底上进行硼磷硅酸盐玻璃(BPSG)薄膜的沉积工艺后,继续在该反应腔室内通入一定时间的惰性气体(如氦气、氖气、氩气、氪气和/或氙气等),以将该反应腔室内进行的上一工艺步骤(BPSG薄膜沉积工艺)中残留的气体清除,即进行的吹净(purge)工艺,为后续的工艺步骤进行工艺环境的净化,从而能有效的避免BPSG工艺后产生的散射状颗粒缺陷的问题。图2为实施例中去除BPSG薄膜中散射状颗粒的方法中进行吹净工艺的时间与散射状颗粒的关系示意图,其中,横轴表示进行净化工艺的时间(S),纵轴表示产生散射状颗粒(0.2μπι左右的颗粒)的个数;如图2所示,当不进行吹净工艺时,产生128个散射状颗粒,而进行了 IOs的净化工艺后则产生76个散射状颗粒,进行了 15s的净化工艺则产生20个散射状颗粒,当进行了 20s的净化工艺则只产生10个散射状颗粒,进行30s的净化工艺时产生8个散射状颗粒,进行40s的净化工艺时产生4个散射状颗粒,即进行的吹净工艺的时间大于或等于20s时,其工艺效果较佳,优选的为20-40S,如对进行过BPSG薄膜沉积工艺的反应腔室内进行20s、25s、30s、35s或40s等的吹净工艺,在保证有效将BPSG薄膜沉积工艺步骤中残留的气体进行清除,进行对所述工艺腔室内进行一定时间的吹净工艺后,以尽量降低产生散射状颗粒的同时,满足后续工艺需求,还控制了工艺成本。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去除BPSG薄膜中散射状颗粒的方法,通过在BPSG沉积工艺之后,继续在反应腔室内通入一段时间的惰性气体,以将在该反应腔室内残留的气体吹出反应腔室,进而净化了反应腔室内的工艺环境条件,再对器件进行后续的半导体制造工艺,有效避免了进行SACVD中的BPSG工艺产生的散射状颗粒缺陷的问题,在节约工艺成本的同时,增大了产品的良率。通过说明和附图,给出了具体实施方式的特定结构的典型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精神,还可作其他的转换。尽管上述专利技术提出了现有的较佳实施例,然而,这些内容并不作为局限。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阅读上述说明后,各种变化和修正无疑将显而易见。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应看作是涵盖本专利技术的真实意图和范围的全部变化和修正。在权利要求书范围内任何和所有等价的范围与内容,都应认为仍属本专利技术的意图和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去除BPSG薄膜中散射状颗粒的方法,应用于SACVD工艺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于一工艺腔室内对一具有半导体器件结构的衬底上进行BPSG沉积工艺; 对所述工艺腔室内进行一定时间的吹净工艺后,对所述衬底进行后续半导体工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BPSG薄膜中散射状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工艺腔室内进行吹净工艺的时间大于或等于20s。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去除BPSG薄膜中散射状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工艺腔室内进行吹净工艺的时间为20-40s。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BPSG薄膜中散射状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工艺腔室内进行吹净工艺时,将进行所述吹净工艺的气体直接通入所述工艺腔室内,以清除该工艺腔室内进行BPSG沉积工艺步骤时残留的气体。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去除BPSG薄膜中散射状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惰性气体进行所述吹净工艺。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去除BPSG薄膜中散射状颗粒的方法,通过在BPSG沉积工艺之后,继续在反应腔室内通入一段时间的惰性气体,以将在该反应腔室内残留的气体吹出反应腔室,进而净化了反应腔室内的工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去除BPSG薄膜中散射状颗粒的方法,应用于SACVD工艺中,其特征在于,包括:于一工艺腔室内对一具有半导体器件结构的衬底上进行BPSG沉积工艺;对所述工艺腔室内进行一定时间的吹净工艺后,对所述衬底进行后续半导体工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义军陈建维张旭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